分享

宣统帝溥仪的一幅中堂作品,虽然中规中矩,却反映出他的软弱无能

 无明7782 2019-10-29

所周知,宣统皇帝溥仪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命运不济,半生荣华,半生飘零,从他的一幅中堂书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软弱,这幅中堂作品就是他在位期间写给朝鲜皇室外戚尹德荣的一幅中堂作品,这幅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正楷书所写,材质为绢布,高为105.3cm,宽为52.5cm,在2011年一次春拍上以977500元成交。

看到这幅作品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上面的印章,非常之醒目,而且位置处于上端正中处,三幅作品抬头处均有一枚印章,落款均为大清宣统皇帝,从书法的角度来考量,整体上看中规中矩,端正秀丽,但是从笔力上看还是非常孱弱的,用笔上比较圆润,但力道不够,点画精到,舒展有致,乍一看上去既有欧楷的韵味,还兼具颜楷的笔意,但是无论从欧楷的角度看,还是从颜楷的角度看,都显得略微稚嫩,既没有欧楷的那种干脆利落之感,也没有颜楷的那种浑厚有力,让人看上去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

这幅作品从结体上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比较周正圆润,整体布局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精致而且工整,美观不失大方,但章法上有些过于简单化,从这也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书法之风和病病殃殃的晚清统治不谋而合,既没有生气,又没有创造力,但是从内容上看溥仪还是想当一位好皇帝的,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大谈治国之道,文章中还引文据典,内容丰富,虽然文章内容颇有一股磅礴之气,但是依然没有留住清朝,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

我们经常说书品即人品,可是从宣统皇帝溥仪的书法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一点,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从清朝书法史上看,溥仪在皇帝这一行当中书法还算可以的,虽然没有以书法家的名号名世,但是值得后人学习,至少在当今入中书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