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显著 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今年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40强。这一显著进步是怎么取得的?答案或许在于近年来地方政府正你追我赶,开展营商环境“大比拼”。 中新社发 汤德宏 摄 北京:办理建筑许可排名提高了100位 北京市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式管理,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脸合一”的高效审批模式。受益于这一改革,办理建筑许可排名从去年的相当于132位大幅跃升至第32位,提高了100位。 天津:全国范围内首推“承诺制”审批 天津对657个事项涉及的1430件申请材料实行承诺审批,即“你不兑现(承诺),我就撤销(许可)”,办理承诺审批事项7309件。此外,当地还对51件申请材料实行“以函代证”,301件事项只要按规定提供相关函件即可办理,不必再花费时间精力去跑证明。 为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天津还建了50个“无人审批超市”、220个智能终端。现在,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已经达到96%。在天津,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已经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 上海:市领导当面解决企业诉求 上海提出要努力当好“店小二”,优化提升企业服务。除了进一步压缩给企业办理用电、用水、用气等事项所需环节,方便企业尽快投入生产经营外,上海还专门组织了由市领导亲自参加的政企“圆桌会议”,当面听取和解决企业诉求。当地还发布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规定对34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 上海发改委副主任朱民称,今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改革方法不变”,将设定最高的对标标准,重点提升短板弱项。 厦门:率先把“多规合一”写入地方性法规 厦门构建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并出台了全国首部“多规合一”地方性法规,还建立了350多项配套规章制度,为各项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厦门还对标新加坡等先进经济体和国内领先城市最优做法,提出相应改革目标和任务清单。截至今年9月底,今年当地确定的48项营商环境改善任务已经完成了45项。 如今,厦门已有97%的审批服务事项可以在网上办理,办理时“一趟不用跑”的审批事项占比已经过半。 深圳:把营商环境改善列为“一号工程” 深圳将改善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由书记、市长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企业需求,当地出台实施了全国第一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并推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千亿”计划。今年前三季度,深圳为企业减负约1294.6亿元,预计全年减负1500亿元以上。 南京:企业平均报件材料压减近半 南京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手续复杂、繁琐和周期过长等问题,通过取消、合并、改革、压缩审批事项和环节,将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从改革前的200多天压缩至大约30天,企业平均报件材料从原来的近100份减少到约56份。 杭州:率先实现不动产业务“最多跑一次” 杭州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从137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71个工作日,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60天”实现率高达100%。此外,当地还在探索实施“标准地”出让改革,对建设用地建设规划、能耗、亩产税收等标准进行出让,企业取得地块后通过“一窗受理”即可开工。 在不动产登记方面,杭州实行“一窗办理、一个平台、一套资料、一小时办结”,成为全国首个不动产业务“最多跑一次”的城市,实现了城镇单套商品住宅1小时领证市域全覆盖。 武汉:千名局级干部服务千家企业 为更好回应企业诉求,武汉打出“组合拳”:不仅开通了“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集中攻关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别出心裁让政府官员对口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推出了“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活动。 在悉心服务的同时,对违规的市场主体武汉则坚决“管到底”,包括严格规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严厉打击网上售假行为等。武汉正在持续推进水电气等审批流程再造,电力报装从审批制改为承诺制,供水审批从串联到并联,简化燃气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最快5天就能完成报装通气。 广州:电力三项指标国际领先 今年广州已累计取消证明事项351项,市区两级累计3000多个事项已实现互联互通,98%的依申请审批和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一些营商环境指标也有明显进步,获得电力、接电成本、供电可靠性国际领先;获得信贷方面设立专门资金池,2018年中小微企业申请信贷获得率超过九成。 得益于这些改革,近三年来广州每年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均超过两成,3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当地投资发展。 衢州:投资项目审批从半年减到最多90天 衢州推出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平台3.0。过去办理投资项目审批时,项目业主需要到10多个部门跑20多次,全流程至少半年。现在,依托投资在线平台3.0,网上申报、联合审批,一次不用跑,实现了全流程最多90天。 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所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对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但当前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可以预料,今后各地营商环境“大比拼”将更加激烈,而这也将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整体迈上新的高度。 ▼ |
|
来自: 昵称m5Gu5 > 《治理执政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