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 ID:elitestalk 不久前,备受全球人民宠爱的英国乔治小王子,竟然因为芭蕾课遭到了美国节目主持人的嘲笑。 节目上,主持人Lara Spencer在向观众播报小王子的课程表时看到他正在学芭蕾,一时竟忍不住笑出声来,周围的观众也附和着笑作一团。 接着,Lara又满是嘲讽和调侃的说道:
说完又抑制不住地笑了起来。 原本,小王子喜欢上了舞蹈,并开始认真的上芭蕾课,是一件非常可爱并且值得鼓励的事情,然而却在美国媒体口中变了味。 Lara在笑什么?观众在笑什么? 显然在这群人眼里,小王子这样身份尊贵的男孩,怎么会喜欢和坚持芭蕾舞这样的课程呢?这哪里是一个前途无限的男性的爱好?这不仅滑稽,更不该是一个男孩子该有的“体面”爱好。 图片来源:Google 在这段“主持人和观众一起笑乔治小王子学芭蕾”的视频播出后,大量网友都站出来批评节目的态度不妥。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论,甚至发起了一个“Boysdancetoo(男孩也能跳舞)”的热门话题,无数的男性舞蹈家、喜欢舞蹈的普通男孩都站出来声援。 用行动声援乔治小王子 图片来源:Google 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男孩也可以喜欢跳舞,跳芭蕾,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且不被嘲笑的权利!” 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即使是英国王子也要遭受非议和嘲讽,可以想像在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性别偏见,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更为普遍,无论男孩女孩都是它的受害者。 男孩女孩真的有很大差别吗? 性别刻板印象有多常见? 在BBC短片《男女不再有别》中,英国医生Javid Abdelmoneim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想知道: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我们从小对待男孩女孩的方式造成的? 为了探究性别偏见的形成原因及改变方法,他决定进行一场实验。 图片来源:BBC 在一组实验中,实验人员把两个婴儿的衣服换了一下,男孩穿了女孩的衣服,女孩穿了男孩的衣服,然后在他们前面摆上各种类别的玩具,让志愿者替婴儿挑选玩具并与其互动。 实验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面对穿着女孩衣服的“Sophie”(实际上为男孩Edward),第一名志愿者立即给了他娃娃来玩,随后又陆续拿给“她”毛绒摇铃、河马和小猫。人们看到眼前是女孩后,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婴儿会更喜欢娃娃和玩偶。 图片来源:BBC 实验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细节是,即便男婴自己拿起机器人玩具,志愿者仍选择用毛绒摇铃吸引“她”的注意,并换走了小机器人。 整个过程中,志愿者都没给“Sophie”任何可以锻炼空间认知或肢体运动的玩具,直到陪玩结束后志愿者依旧告诉实验人员:“我觉得‘她’特别喜欢那个粉色娃娃呢!” 而当工作人员告诉她“Sophie”其实是“Edward”时,志愿者十分惊讶。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态,志愿者说道:“我可能想着她是个小女孩,我得给她女孩子玩的东西。” 第二名志愿者是男性,但他的表现与之前一位一样,毛绒玩具还是他陪女孩玩耍时的最重要道具。 第三位志愿者陪玩的对象是“Oliver”(实际上是被打扮成男孩的小女孩Marinie)。志愿者给了Oliver机器人玩具、绕珠(空间认知玩具)以及用来认识形状的积木。 图片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 图片来源:Google 在纪录片中,英国神经成像的顶级专家之一Gina Rippon,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佐证了Javid Abdelmoneim医生的观点,男生和女生的大脑结构几乎没差别。 在她看来,大脑的可塑性不仅非常强,还可以被重新塑造和改变。 图片来源:BBC “孩子的大脑非常柔软灵活,很多变、很容易被塑造。大脑的发育是和养育环境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的。 男孩和女孩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在胚胎时就注定的,而更多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人们往往普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图片来源:BBC 男孩不应被嘲讽,女孩也不应被限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世界,但性别偏见依然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说姐曾看过一个实验性纪录片,邀请一群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在听到动作指令后按照第一反应完成动作。 在最开始的时候,导演要求孩子们“像女孩一样奔跑”。 ![]() “像女孩一样投掷”时,他们有气无力,手只是象征性地轻抛一下。 而“像女孩一样打架”时,这些男孩女孩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是像一只猫一样在抓挠,然后嘴里还发出“哼哼唧唧”声,然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 20岁年龄组的每个人,似乎都觉得“像女孩一样”,意味着柔弱、矫揉造作和不知所措——不会正常奔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扔东西。 接着,导演组请上了一组10岁及更小的女孩,并提出了同样的一系列问题。 ![]() 这样戏剧性的对比,让很多观众陷入了沉思。原来,自信、勇敢、无所畏惧,这些美好的形容词,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本就和性别无关。 当导演继续追问女孩们:“当我说像个女孩一样跑步的时候,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位满脸稚气、穿着吊带红裙的小姑娘笃定地说:“意思就是尽全力去跑(It means run fast as you can)。” 图片来源:Google 节目组继续问其他人:“有什么建议给那些被他人说‘像个女孩一样跑步、踢腿、游泳’的女生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像个女孩一样”变成了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仿佛在人们心中,女生做起事情来就应该柔柔弱弱,收敛自己的个性;就必须抿嘴微笑、轻声细语、小步走路。 原本,没人质疑“像女孩一样”这个句话本身所含有的意义,但成年人却在更多经历的打磨后将这句话理解为“扭捏、做作、不自然”。这种在这无形之中,人们无意对女性存在的刻板印象,才是这个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前进的最大阻碍。 颜宁:请不要叫我“女科学家” 近年来,虽然女性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但关于“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争论,依然喋喋不休。 以女企业家、女科学家、女博士为例,在世俗眼光中,她们严肃、乏味、不食人间烟火,更直白一点,她们与部分男性喜欢的“好嫁风”沾不上边。 不久前,企业家董明珠阿姨就因为一则#董明珠每天打扮不超过5分钟#登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Google 而事情的起因,就是董明珠在接受节目采访时说,自己每天化妆打扮不超过5分钟,没有什么化妆品,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几乎从来不休假。 什么时候起媒体对企业家的关注已经转移到了化妆上?节目播出后,网上炸开了锅。 ![]() 女性的价值衡量指标,从来不应当仅靠稍纵即逝的青春和美丽的外表来衡量,社交媒体上关于董明珠外貌、装扮的讨论,无疑是对这位企业家某种意义的不尊重。 另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是中国科学家颜宁。 2016 年,颜宁在参加节目《开讲啦》时,主持人撒贝宁用了一种很常见的调侃方式夸奖她的外貌。 |
|
来自: 退休老头吴工 > 《地理交通旅游探险灾难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