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手漂亮的硬笔规范字,无论是在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在工作记录的时候,都会让人刮目相看,夸奖一番。很多人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好硬笔规范字,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会陷入这样的困境:1、找不到切入点,胡乱摸索,时间耗费巨大,效果甚微2、没有交流和对比,也就没有思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4、缺乏系统的练习,没有书法美学规律的指引,不会举一反三写不好固然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认识上有错误,也就是和学习者本人的思维定势错误或僵化的思想观念有直接关系。 常见错误观念1 ——“练多了,字就好了” 有的同学认为练字只要反复写,下功夫和字帖上写的一样便可以写好硬笔字。于是练字时一味地机械重复,最终养成“抄帖”的坏习惯,用笔随意、不加分析、涂涂改改。常见错误观念2 ——“练是练,写是写” 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有同学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随意变换字体,最终导致一直练不好字。(姜浩老师作品)
面对书友日常练习硬笔规范字时存在的问题,墨池学院特地邀请《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书法报·硬笔书法》特聘研究员姜浩老师。姜老师凭借多年硬笔教育经验,开设了《硬笔规范字的学习与过渡·写好中国字的关键点》这门课程。姜老师通过对规范字细节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偏旁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法和变化,提炼出规范字向古帖过渡的方式。 当谈到硬笔规范字常见错误观念时,姜浩老师认为练习硬笔规范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上两个问题之所以存在,实际上是学习者没有掌握字的结构导致的。1、“抄”得越多,错得也越多。对硬笔规范字来说,在写作之前应先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每个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去记字的间架结构。比如很多人会忽略汉字“双胞胎”之间的不同,这时就需要写完字后和字帖上的对比一下,找出其中的微小差距,并且要不断的修正。 2、练字要善始善终,不能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姜老师认为并非如此,比如当独体字单独书写时,可以按自身的形体舒展本来的笔画,而作偏旁部首时,独体字作合体字的组成部件的变化情况相当复杂。你在练习规范字时,可参照其笔画、形态、位置去写,但不能照搬照抄,毕竟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与审美意趣不同,写出的字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字。当硬笔规范字达到正确、规范的同时,也要讲究简捷、流畅、美观。传统书法建立起了千年共识的审美标准,硬笔规范字的审美标准当然是要跟随的。如今,硬笔字接过了原来毛笔字“实用”的重担,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当我们选择练习硬笔的时候,一定也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待规范字的学习过程。姜浩老师认为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用它们写出来的字都必须符合书法审美的要求,结体、章法都要富有多种变化,并做到多样统一。提升硬笔规范字书写的美感可向古帖过渡,从古帖书法中汲取养分,提升和拓展主动审美的能力。通过对书法风格选择的多样性,来确立自身书法风格的形成。姜老师认为硬笔和毛笔是两种不同的书写工具,硬笔与毛笔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硬笔书写派生于毛笔书写,毛笔性软,较难把握,硬笔性硬,易于把握。但无论性软性硬,它们两者都存在很多相通之处。 1.它们都是以汉字为载体,即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2.两者虽然笔法不同,但结构规律和章法基本一致。 3.硬笔的线条表现可以借鉴毛笔的笔法。比如说,硬笔书法中就借鉴了毛笔起落完整和轻重缓急的方法,使笔触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可观摩大量的古代书法古帖,先从欣赏古帖的书法魅力开始,慢慢的琢磨古帖上古字的笔法。从用硬笔临摹出古代字帖的字形开始,练就好的笔感,笔感是一种运笔的机妙能力,只有硬笔的控笔能力上来了,才能以硬笔为载体写出飘逸有章法、有传承的中国汉字。【点击报名·1元听课】

那么,此刻的你是否极需这门课程呢? 4. 渴望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更多生源的硬笔教师 4、提升你作品的章法,让你的作品更具古帖的美感 第二课时 规范字中,偏旁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法及形态变化5、创作中,用什么样的创作形式才能让作品更具“古意” (姜浩老师作品)
【点击报名·1元听课】 1.本次课程分 3 个课时,11月13日 19:00 第一节课,在微信群内以语音+图片+小视频的方式直播授课,每节课 90 ~ 120 分钟。2.第一节试听课 1 元,后续 2 节正式课每节 50 元,打包报名立享 8 折优惠,共 81 元。3.课程均会整理回放,供学员反复观看,回放永久保存在公众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