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经前后诸证实用单方

 循天园 2019-10-30

【西医理论】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月经紊乱或绝经的同时伴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或忧郁,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皮肤蚁走样感,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亦称“经断前后诸证”,现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女子由育龄期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约有85%的女子可能出现以上症状,其中绝大多数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而适应,顺利度过更年期;仅有25%的妇女因健康、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干扰而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治疗。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月经出现紊乱或停闭,可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皮肤麻木、蚁走感,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

【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证分型治法代表方见图12-3。

本病症状可见于很多妇女,只是因个体特点的不同,症状的多少,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不同。产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阴虚阳浮,冲任虚损。所以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肾肝脾诸脏亏乏的证候。但肾虚是致病之本,其中又有肾阴虚、肾阳虚和阴阳俱虚的表现,而尤以肾阴虚为多见。其总的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补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阴阳和谐。如有兼证,按其证候辨证处理。本病用药宜于调补,阴虚不可过于滋腻,以防阻遏阳气;阳虚者不可过用辛燥,过则耗损阴液。忌用苦寒、峻攻之品,免犯“虚实之戒”。此外,还宜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等配合治疗。并应排除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图12-3 绝经前后诸证分型治法代表方

1.肾阴虚型

(1)症状:头目眩晕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3)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4)常用药: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龟甲10g,牛膝10g。

2.肾阳虚型

(1)症状: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冷,或经行量多,或崩中暴下,色淡或暗,有块,面浮肢肿,夜尿多或尿频失禁,或带下清稀。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2)治法:温肾扶阳,填精养血

(3)代表方:右归饮。《景岳全书》

(4)常用药: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鹿角胶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牛膝10g,肉桂2g,附子5g,当归10g。

3.心肾不交型

(1)症状:经断前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舌质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

(2)治法:滋肾宁心,交通心肾

(3)代表方: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4)常用药: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黄连2g,黄芩10g,阿胶10g(烊化),白芍10g,鸡子黄1枚(冲服),五味子10g。

【单方单药】

1.益肾调经方

★一叶萩

[用量] 一叶萩适量。

[制剂] 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4mg。

[用法] 每日服3次,每次2片。

[功效] 活血舒筋,健脾补肾。

[主治] 绝经期周身不适。

[出处] 中医杂志,1980,第8期,P48页。

[说明] 一叶萩为大戟科植物一叶萩的嫩枝叶及根。功效: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主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阳痿,小儿疳积,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也可用于绝经期周身不适。其传统功效为:活血舒筋,健脾益肾。

2.清热调经方

★芩心丸

[用量] 黄芩新枝条60g。

[制剂] 米泔浸7日,两浸两炙,如此7次为末,醋丸如桐子大。

[用法] 每服70丸,饭前空腹温酒调下,每日2次。

[功效] 清热止血。

[主治] 绝经期月经不调。

[出处] 《医学纲目》卷三十四。

[说明]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此外尚有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黄疸、热淋;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渴咽痛;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便血、崩漏等血不归经证;亦可用于热毒火邪浸淫皮肤之疮痈毒肿等症及阴虚内热型绝经期月经不调。

★浮小麦

[用量] 浮小麦50g。

[制剂] 加入大枣3枚水煎,煮沸后加入红糖50g。

[用法] 每日2次,连服3个月。

[功效] 益气,除热,止汗。

[主治] 绝经期体虚出汗。

[出处] 民间验方。

[说明] 浮小麦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小麦干燥的未成熟的颖果。功效:敛汗,益气,除热。常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绝经前后诸证以出汗为主要症状者;也可用于清肺润肠,和中止渴;消食化痰,下气清营。若一味浓煎,常治疗吐血,久咳。

3.养阴安神方

★干百合

[用量] 干百合120g。

[制剂] 研末,加入蜂蜜150g调匀,隔水蒸1个小时。

[用法] 分2~3次服,每日1剂,连服3日。

[功效] 滋阴润燥。

[主治] 绝经期情志不畅。

[出处] 民间验方。

[说明] 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茎。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燥热咳嗽,阴虚久咳,劳嗽痰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可用于绝经期情志不畅。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但风寒咳嗽不宜服食,中气虚寒或两便滑泄者忌食为妥。

★五味子

[用量] 五味子100g。

[制剂] 水煎服。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1~2个月。

[功效] 安神定志。

[主治] 绝经期失眠。

[出处] 民间验方。

[说明]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泄,宁心安神。用于治疗久咳虚喘,津伤口渴,消渴,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泄不止及心悸、失眠、多梦。亦可用于绝经前后诸证以失眠为主者。

【选方提要】

绝经前后诸证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症状。绝经前后诸证是因肾阴阳失调而发病,肾中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所以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证候复杂,表现多样,如月经失调,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等。多以肾阴虚为主,以上各方均能滋补肾中之阴,除阴虚之热,但各有所长,根据不同症状表现选用不同方药:若临床出现头目眩晕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等症状者,多属阴虚热甚,可选用芩心丸;若出现经断前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属肾虚型,可用一叶萩等补肾调经方;若除肾虚症候还出现烘热汗出,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多属心肾不交型,可选用养阴安神方,如干百合、五味子等。另外,用药同时心理疏导与关怀也有辅助作用。

预防与调护:①调情志,避免精神刺激;②饮食调理,少食高脂、高糖之品;③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④定期体检,排除其他疾病。(魏睦新,刘佳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