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经历了一次大型打脸现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我们一大家子围坐一桌,进行着饭后八卦。 直到,表弟摆弄起了他的新手机…… “哇,看来最近没少赚呀!是不是该好好谢谢我!” “啊?我求了我爸个把月才到手的,关你啥事儿!” “嗯?不是靠我推你那只基金赚的?” “那基金才赚6个点,靠那点钱哪买得起!” “它今年就涨了40%多,你怎么可能才赚这么点!” 在表弟的一脸怀疑中,我立马登录数据库,准备给他来个绝杀,没成想却看到…… what?!! 这只成立以来总回报近120%、平均年化回报22%以上的基金,客户居然平均只赚到了6.05% ①! 颇受打击的我,仍然不死心地又做了做关于基民盈利情况的功课,结果发现这只基金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甚至亏钱”,是整个基金行业和所有基民共同面临的困扰。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近15年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高达14.1%(截至2018年底)。然而,大多数基民的收益却十分扎心。 根据协会2017年度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结果,自投资基金以来有盈利的投资者占比仅为36.5%。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一的投资者买基金赚了钱。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客户收益和基金收益的大相径庭?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基民盈利体验呢? 我简单分析了上述基金的客户数据,隐约窥见答案一二。 很显然,亏损多的客户,持有基金的时间往往也很短;而持有时间越长的客户,越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基金收益②。 同时,我还研究了公司所有权益类客户的历史数据,也发现长期持有对提升客户盈利体验作用明显。 持有3年以上的客群,盈利比例超过90%;客户平均收益率超15%,是持有1年不到的客群的3倍以上③。 而测算04年至今,任一日买入并持有全市场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的收益数据,也与上述结论相契合。 即持有期限与正收益概率和投资收益均呈正相关。持有期越长,赚钱的概率越高,投资收益也往往越高④。 当然,持有时长并不是影响基民收益的唯一因素,买入时的点位也很关键。 回顾2001年至今,市场各点位下新发权益类基金的收益表现,可以发现: 高点买入的投资结果并不好;相反在市场低位时买入,亏损的风险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可能也更多⑤。 不过虽然事实如此,但我也知道要在市场低点时下决心买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追涨杀跌”才是绝大多数人更为习惯的行为模式⑥。 那还有什么更易让基民们接受,又能帮助提升盈利体验的方法呢? 定投! 定投,不止是一种任何时点都可以开始,并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简便投资方式,它还是提升客户盈利体验的一个好方法。 以公司的客户定投数据(非货币公募基金)为例: 此外,由于定投具有分批投入,平滑成本的特点,因而相比一次性投资,定投初期投入的资金量小,并且能有效减轻账户波动,从而可帮助减小基民的心理负担,使其更易坚持长期投资。 ![]() 今天,我只是简单从数据结果的角度,给出了提升客户盈利体验的三种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究竟为什么能奏效? 背后的逻辑原理是什么? 且听下回分解~ 提升基民盈利体验,小欧一直在路上~ 数据来源:①中欧时代先锋A业绩数据来自wind,截至2019/8/29。中欧时代先锋A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18.26%,同期基准表现为-24.36%。每年度业绩表现:2015年(11/3-12/31)13.32%、2016年15.03%、2017年34.79%、2018年-11.80%、2019年(1/1-6/30)26.86%;业绩比较基准涨幅:2015年(11/3-12/31)9.02%、2016年-15.63%、2017年-0.06%、2018年-29.83%、2019年(1/1-6/30)17.18%。6.05%这一数据来自中欧基金,截至2019/7/31。②③中欧基金,截至2019/7/31。④wind,时间区间2004/1/1-2019/6/30。持有一定期限指滚动持有。指数来源于wind。⑤wind,2001/1/1-2019/8/31,权益类基金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偏股型基金。⑥wind,2015/1/1-2019/8/31。18年6月的发行份额剔除了全市场CDR基金的发行总份额1049.2亿份。⑦中欧基金,截至2019/7/31。以上盈利体验指获得正收益客户的占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