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院离家太远?市卫健委说:本市已经明确浦东医院、公利医院等25家服务能力较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分级诊疗基础好的医院作为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区域性医疗中心将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强化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努力解决市民“看病难”问题。来看名单↓ 第一批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
首批25家建设单位覆盖16个区 本市明确浦东医院等25家服务能力较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分级诊疗基础好的医院作为首批建设单位,一方面以支持远郊医院为主,另一方面确保16个区“全覆盖”。 后续根据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基础,持续推进建设,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本市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布局和认定,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区域性医疗中心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 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与市级医院对接,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强化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体系。 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 同时,本市将推进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模式: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由4家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市-区-社区”梯度支持的联动发展模式;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协作纽带,由中医重点专科牵头带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同专科领域的技术提升及能力建设。 本市将通过医联体形成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职责明晰、紧密合作的关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并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预约、就诊、转诊、出入院、付费、随访、检验检查等全流程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基础上,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资料:市卫健委 编辑:景雯、顾依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