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中国]不用怀疑,新疆最有艺术范儿的地方就是这里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9-10-30

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这里的音乐,充满山野的空气,却又时时震撼心灵。
这里的娱乐,充满着自由、快乐与团结协作。
连这里的羊,都有着毕加索式的哲人气质。
这个地方叫麦盖提,这里的刀郎人已不断将艺术的基因传承给下一代,让那些弥散在空气里的色彩和旋律从未有一天间断过。

刀郎农民画—沙漠之旅 作者:热合曼·阿皮孜
从一只羊到一种游戏,再到享誉海外的画作
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普同样的名字,因为前在有了“刀郎”的定语,就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认知的木卡姆表演是一种清雅的、带着舞台韵味的艺术门类,但是刀郎木卡姆即让人感受到山野里嘹亮悠远的呼唤,那种原始的自由与从容,让这种木卡姆门类有了独立的标签。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认知的麦西来普是一种庆典舞蹈的名称,但是刀郎麦西来普却让我们了解了,原来麦西来普几乎可以具备多种社会功能,一种舞蹈,却有着如此深刻的内涵。
然而,刀郎文化从这两种音乐艺术门类里,仅仅开启了一知门缝,刀郎人的艺术范儿,甚至“传播”到了他们养的羊身上。

刀郎斗羊表演
如今,一只刀郎羊的价格几乎接近一头牦牛,它的昂贵,并非仅仅因为它高大的身形,和可以培养成“斗羊”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能听懂音乐,音乐可以让它们变得更加兴奋、更加活跃,此外,它还有一双极其“后现代”的大耳朵,这对于羊来说,很容易挂伤,很容易在吃草时拖在地上弄脏,但这双大耳朵就是这样“不讲理”地挂在羊的头侧。也正是因为这双耳朵,让刀郎羊拥有了一种哲人的气质。很多时候,它们似乎都是在思考,从耳朵边缘露出的半只眼睛里,总有着堪破尘俗的冷睿,如同毕加索的艺术哲学一般,总试图将三维的多点透视表现在二维的画布上,这让他的作品显得怪诞、没有常诚的逻辑,但是将他的画作通过三维重构,却发现那些是完美的。刀郎羊的大耳似乎也在努力表现着自己超出常态认知的与众不同。

刀郎人喜爱的秋千游戏
刀郎人的秋千游戏更像是“人力版的空中转马”,站在秋千上的人不需要自己去荡,而是在秋千下方设计了超长的木桩,十余个人推着木桩,如同转磨般划着完美的圆,秋千上的人就可以在空中高高荡起,一项游戏,要十多个人参与,无论站在秋千上的,还是在下面推桩的,脸上都挂满幸福的笑容,当然,还有人唱起欢乐的歌。如此的真实——当游戏结束,擦净淋漓的汗水,那种发自由的愉悦,会融入到随后自发组织起的歌与舞蹈当中。游戏看上去很“累”,需要用十余人去推送三个人飞向半空,但并没有人怀疑这种游戏设计的不合理性,团队协作完成一次“放飞”的过程,才是他们共同享用的财富。这又是一种“艺术气质”,看上去似乎繁冗元用,但却能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暇想。

热烈奔放的刀郎麦西来普
这些刀郎人生活中的点滴似乎总能激发出他们藏在基因里的艺术范儿,刀郎人不仅善歌舞,善游戏,如果给刀郎人一个调色盘,他们会把彩虹的色彩全都编织进生活的细节中,并表现在画板上。于是“刀郎农民画”又成为了最令刀郎人骄傲的艺术。
有了那些色彩与线条,哪里都是刀郎人的画布
麦盖提民间绘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它不拘泥于固有色或条件色,追求一种强烈的、鲜明的色彩效果,极富于装饰情绪,这种根据个人审美情趣和画面需要而随意选色敷色的作法,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有相似之处。麦盖提民间画家们不拘程式、追求质朴、自然的独特风格,加之他们善于横向吸收各种绘画的营养,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思想更为自由奔放,作品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2014年8月,麦盖提刀郎农民画进北京汇报展览,同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为麦盖提成立全国第二家“中国农民画基地”授牌
刀郎人正是在劳动和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并将其跃然纸上。幽默中透视矛盾,夸张中充满情绪宣泄,构成了“刀郎农民画”画家在处理反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刀郎农民画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发展于二十世纪中叶,兴盛于新世纪。这些世代不离农耕的刀郎人,在农闲时拿起简易的绘画工具,勾勒出一幅幅质朴的绘画作品,并且以其独特的创作作风和艺术魅力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注目。刀郎画乡于1996年、2008年先后两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特色文化乡镇”称号。

刀郎农民画家在作画
刀郎画乡年创作各类作品5000多幅,先后有2800余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深受国内外藏友的喜爱,其中《歌唱比赛》、《农家乐》等四幅作品在法国巴黎国际画展上获得金奖,现珍藏于巴黎卢浮宫。先后共有1000余幅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展馆收藏。形态各异的刀郎农民画有无限的增值空间,深受国内外藏友的喜爱,目前,前来参观购画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色彩艳丽的刀郎葫芦画
麦盖提刀郎农民画的作者--那些土生土长于绿洲的民间艺术家们,除了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外,并没有经过任何现代绘画训练,他们只有属于本能继承性的有局限的造型能力,而缺乏对绘画造型手段的全面把握。但是,这也会激发民间画家较大的绘画自由,能使画家们在艺术表现上挥酒自如,不拘泥于一般的透视规律,不受表现对象结构比例的制约,完全从自我表现的需要出发,形成一种极其自由的造型风格,这种风格及其潜在的审美意识为麦盖提民间绘画造就了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一些特征。民间画家为了反映他们的审美理念,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随心所欲,异常大胆,天上地下、过去现在、横放竖排,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绘画形象全都处理在非常和谐的画面中。在造型处理上追求酣畅淋漓的主观渲泄,形成一种夸张、变形、纯朴自然的造型特征。无论描绘任何对象,都富于理想色彩、既不脱离现实生活,但又始终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段非常可贵的距离。因而使得画面形象实中透虚,虚中有实,即是现实主义的,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构图极富想像力的刀郎农民画
刀郎人对于线条和色彩的执著,并不仅仅体现在画板之上,他们几乎把那些夸张的色彩和线条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刀郎人制作的乐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色彩绚丽,每一件乐器的表面都有着复杂的色彩和构图,这让那些乐器不但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而且有了跃然于视觉之中的另外一种生命力音乐与色彩强烈地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炫目却又和谐。
刀郎人的葫芦画同样有着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构图,这与新疆其他地方的葫芦画截然不同,圆润的外形再加上明丽的色彩,呈现出一种对生活完全不同的理解,在刀郎人看来,生活中就该有这样时时都能读出欢乐的色彩,时时都该让这些美丽的图画走进生活里,让它们不再仅仅是艺术。当我们仰视艺术,努力让它们走进巴洛克式的殿堂,刀郎人却努力将那些艺术填充进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果以游人的视角去看麦盖提,那么每一户刀郎人家都会是一个艺术藏品库,每一户刀郎人家都会给游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麦盖提县的著名非遗项目——卡龙琴制作技艺
刀郎人在生活中唯一一次完全弃用色彩的创作,却又用另外一种方式捕获了人们的心灵。那项创作来自于另外一种与刀郎人息息相关的手工——刀郎皮帽。
无论男女,刀郎人都喜欢戴皮帽,而这些皮帽都只有一种颜色——黑色,这与刀郎人喜欢强烈鲜明色彩的习惯完全不同,但是刀郎人给这些皮帽设计出了独特的款式。这些皮帽都略呈柱状,有高高的帽顶,这种皮帽戴在男性的头上,显示出一种猎人所独有的野性;而这种皮帽再加高,再精细化,则成为了女性的至爱,女性将这种皮帽戴在头上,却又变得妩媚动人。一项黑色的皮帽,刀郎人没有赋与它色彩,却让它拥有了另外一种特质,让它成为刀郎人独一无二的标签。当我们欣赏着充满山野气息的刀郎木卡姆,如果没有那些黑色的皮帽,总会觉得缺少了一些山野的意味,这或许正是刀郎皮帽的神奇之处。

刀郎木卡姆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与其他木卡姆表演有很大的不同
麦盖提:新疆的“非遗项目库”
麦盖提,新疆喀什地区的一个不大的县,却有着浓浓的艺术范儿,有着和谐的艺术创作氛围,有着与我们所认知的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强烈风格,有着融进生活点滴细节的艺术特质,而这些,也让麦盖提县成为新疆的“非遗项目库”,这里不但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普,此外在乐器制作、体育运动及民间游戏娱乐、绘画及手工以及生活器具制作等等方面都有着多个非遗项目,如卡刀琴制作工艺、刀郎斗羊、且力西等等,这些刀郎文化的结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中国现在社会的现状就是,女少男多,很多男人找媳妇成了一件头疼事。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越来越要求严格,有房有车,有颜值,有家境背景,尤其是对于男生的身高问题,是越来越重视,之前可能重视这个人长得好不好看,家庭好不好?但是现在很多女生就看对方是不是大高个,必须是1米75以上,或者是1米8以上。

毕竟身高是硬伤,如果是长得不好看,还可以经过后天的整容或者是化妆术,但是如果身高很矮的话是无法弥补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女生都重视身高。其实在中国还有一个神秘的矮人村,他这个村子里,全村民的身高不超过一米,超过一米的,就算是这个村子里的大高个,看到这样的村庄存在,真的是有点让人意想不到。



这个村庄就是四川省阳明阳明寺村。这个村子的男女老少的身高不到一米之下,再加上当地的经济也不是很发展,所以他们过的生活也有点贫困,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做到他们每天生活的乐趣。村子里都是这样的人,就感觉奇怪,如果单独是自己这么爱的话,可能会有点自卑,但是在这个村子里完全没有这种现象。



就算有专家到过这个村子里,给村民们解答身高的疑惑,就有专家看到,在这里他们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大多数人是三岁的时候就停止生长,现在的身高就是三岁时的身高,但是智力却是发育正常的。当时突然间的停止增长,都是因为身体多处关节的疼痛,自从疼痛过后,身体就停滞不前,而且这种疼痛是长期延续性的。



有专家说是这个村子里的水源问题,毕竟全村人民是和同一个地方的,现在全球人民都出现了这一个奇怪的现象,矮小的身材让他们不能进行过多的社会活动,每天在村子里走来走去,自给自足,很少出过远门,或者是与外界联系。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得出来,全村人都喝同一个地方的水,才导致了这种奇怪现象的发生,成了中国著名的神秘矮人村。像前面所说的,现在女生择偶标准在身高上,在这个村里完全不用担心,毕竟穿的都是一样的人,完全可以相互结合,产生下一代。

很早以前,我就想拍一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婚礼的图片。正好前几日,我们应邀参加了一场景迈山班改傣族朋友的传统婚礼,这场婚礼办得既俭节古朴,又非常热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到班改的第二天,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在女方家的竹楼上举行。此时,整个竹楼前后摆满了锅台灶盆,正在做饭炒菜,一派繁忙的场景。

景迈山的傣族男女青年定情之后,要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定婚之后,两家就会选择良辰吉日举办婚礼。在整个婚礼中,“拴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拴线”表示一对新人的身躯和灵魂已经拴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拴线”仪式是在竹楼的堂屋里举行的。大家聚集到这里,围席而坐,摆上一张婚礼桌,桌面上放着两个小盆,里面各放着雌雄鸡一对,以及长线、布匹、芭蕉、食物和糯米饭等。





主婚人坐在婚礼桌边主位上,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一对新人跪在主婚人对面,伸出右手,倾听主婚人用傣语诵读祝福词。大约五六分钟,诵读祝福词结束后,由年长的每个老人依次为这对新人“拴线”祝福。

全部仪式结束后,在竹楼的空位地方,主人家会摆上丰盛的饭菜,招待前来贺礼的宾客。大约中午时辰,新娘家的人要带上嫁妆,载歌载舞地把新娘送到新郎家。这当中要经过放鞭炮、堵门、喝酒等等过程。到了新郎家,一对新人同样还要进行一次“拴线”仪式。











下午在新郎家大摆筵席之前,新娘又会被送回娘家,直到晚上,新娘才又被送回到新郎家的新房里,也是如上午过来时一样,要经过放鞭炮、堵门、喝酒等等过程。我们这些外来的宾客,真是听不懂、看不懂,只是觉得非常有趣,期间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一顿又一顿的吃饭、喝酒。





在班改,这样的婚礼要持续几天才会结束,这期间各村各寨的年轻人都会集中到新郎和新娘家饮酒、唱歌、跳舞,显得非常热闹。婚筵场合,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贺,又是来宾中那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许多傣族青年男女都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彼此相识,彼此相互爱上的。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麦盖提刀郎农民画的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农牧民,他们应该没有受过系统规范的美术知识的培训,不是很懂透视、色彩这些基础知识,但这却也并不妨碍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大胆浓烈的用色和近乎平面的艺术特点,反而打造了这些画作独具匠心的装饰画风格...转发者感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