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二十四孝,你能做到几孝?

 企业家军师 2019-10-30

       古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2012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的形成对比,是想告诉人们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也要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标准,无疑是相对于旧“二十四孝”标准而言的。虽然有新旧之别,但“新孝”并不是对“旧孝”的一种割裂和对立,而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弘扬中有发展。实际上,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集大成者,旧的“二十四孝”中很多内容已经与时代出现了脱节,已经不符合新社会的新要求。因此,虽然孝道的核心内容没有变,但在孝的内容和形式上,“新孝”相对于“旧孝”,无疑是一种发展与进步。

   新的“二十四孝”标准,其对社会起到的,也主要是一种提醒和倡议的作用。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这二十四条标准去要求自己,也不必按照这二十四条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孝道,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这二十四条标准当做一个目标,一个标尺。自己能做到的,尽量做到,自己做不到,问问为啥做不到,想想如何才能做到。如此一来,今天的我们,相比于昨天的我们,已经是“越来越孝”了。

也许,这个标准的出台,会给一些人带来不必要的思考。标准有了,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怎么做?如何做?真的就需要各个家庭,各个个人,以及社会的“孝”能够递进到什么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每个人的实实在在的能不能“孝”,能“孝”到什么程度,同时也要看我们的社会参与、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程度有多大了?家和才能万事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每个人从心里比着能做到何种程度?
   行孝不能等,也等不得。当我们与其用更多时间关注孝的意义,不如多用一点时间看看我们孝了几条。人生变化无常,行孝也不是光说不练。

链接: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
、亲自给父母做饭;
5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
、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
、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
、教父母学会上网;
10
、经常为父母拍照;
11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
、打开父母的心结;
13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
、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
、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
、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
19
、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
、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
、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
、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