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温度的艺术品,爱编织的“那一挂”人

 慕容老师 2019-10-30

 本期访谈嘉宾 

—— 董文苑

 爱编织的'那一挂'人 

第一次见到董文苑,是在今年四月的文博会上,她用各式各样的编织挂毯,打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小世界。

爱上这种编织艺术,是源于自己的婚房布置。“当时一拍脑袋,就给自己的婚房刷了一面大绿墙。”董文苑笑道,随后,她就陷入了如何给这面大绿墙搭配合适装饰物的沉思当中,“选来选去都不合适,最后想到自己留学英国时,常常在欧洲人家里看到那种编织挂毯,突然觉得挺合适的!”

董文苑学习的编织艺术,叫做Macrame一种将绳子(线)以打结的形式做出各式各样独具装饰性作品的艺术。在近几年内,火爆于国内外各类社交网络上。达人们凭借巧思的绳编技艺,制作出小到墙上的挂毯、植物花盆的吊篮网兜、餐垫桌旗、地毯,大到窗帘、门帘等等,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编织技法中,颇具有北欧风格的作品之一。

“当时在国内找不到做这种编织挂毯的店家,于是我又一拍脑袋,那就自己上吧!”于是董文苑开始各种查阅、海淘购买相关书籍,开始自己学习。

就这么摸索着,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那是一副1.8*1.8m的巨大挂毯'当时做完特别有成就感,不过现在技术成熟了之后再看简直惨不忍睹',不过话虽如此,董文苑还是将这幅处女座收藏在自己的仓库,也是告诉自己要不负初心。

狮子座的女孩真的是行动派,一拍脑袋形成的想法立马就要去实施。就像“那一挂”这个品牌一样,也是源自董文苑的突发奇想,“生活当中,总会有那么一挂人,他们有着可及的生活也有着可期的理想,我便是其中之一,想寻找跟我一挂的同类。”董文苑说。

 中西合璧的艺术 

虽说Macrame作为装饰,目前主要在非洲、南美、欧洲等地比较流行,但它编织的一些编织花样与我国本土的结艺技法极其相似,中西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在风格的表达上有着不同。

“我觉得它在我们中国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下,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融合的。”董文苑说道,这也是她创作《山水驿》挂毯的原因。

整个挂毯为圆形,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采用原色棉线和彩色羊毛条交织,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峦,而下半部分将棉线染色,通过层层叠叠的渐变色彩,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湖水。拼凑在一起,就成为了别具匠心的水墨壁挂,这样的创新把偏北欧风格的Macrame编织技法和中国水墨画结合在一起,成为店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而另一幅作品《愫屏》,是一款别致的屏风隔断,纯手工编织饰面、进口红榉木框架、实心黄铜合页,创造出波西米亚风情的独特图案,和市面上的中式屏风完全不同,阳光洒进室内该是一副多么温暖的景象。

在创作上,董文苑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品位,她定期前往北欧、摩洛哥等城市寻找当地优秀的Macrame作品,融入“那一挂”的设计中。

↑这款灯罩就是董文苑的最爱之一,缠绕的棉线层层叠叠包裹住富有艺术感设计的灯,暖暖的灯光从特色花纹的缝隙中漏出来,影影绰绰,演绎着别样的小资情调。

 有温度的“孤品”

'我对于工业化的发展一直有所保留。'董文苑告诉我们,编织艺术都是要靠人力完成的,而手工艺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手工的这个过程,编织一扇普通的屏风,哪怕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师傅,也需要三天的时间。


从一根棉绳,到一个绳结,再到一面挂毯,工作室出品的每一件作品一丝一毫无法依靠机械,都是手艺人纯手工制作,可以说是时间凝结的艺术。这样产生的作品,往往也带有很强的个人印记和情感温度'我们的每一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样都是孤品。'

从最初的素色挂毯,到加入手工晕染、彩色毛毡、天然矿石等技术和材质;从装饰性挂毯,到门帘隔断、婚礼背景、日用家具的不断尝试,那一挂手工编织挂毯的美感、质感和实用性得到了质的飞跃,让传统编织技艺重获新生。

“目前工作室从我一个人,现在扩大到了八人,未来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那一挂人加入我们。”董文苑说道。

这几年,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 Macrame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兴起,Eva自然免不了许多竞争对手。但用她的话说:“绳编的技法可以抄袭,入行门槛也较低,但只有源源不断的设计出原创作品,这才是品牌的真正价值。”

喜欢那一挂作品的朋友可以上他们的淘宝店购买哟~

每个爱手工的人都有故事,他们在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对物的执着,对人的尊敬,对生活的向往,对手工的美好愿望,都被记录在岁月的每一帧美好之中。

线与线的交织,编织的不仅是艺术,更是梦想,它并不古老,而是有着无穷的可能性等待着去探索和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