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華藝香港秋拍 | 极目承风——沈怡、应懿凝伉俪藏珍

 读书耕云种月 2019-10-30

沈应伉俪合影

沈怡(1901-1980),字君怡,浙江嘉兴人,早年留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水利工程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市工务局长、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总经理、南京特别市市长。1949年后于就任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防洪局局长,发起并实施了四国合作的湄公河工程。1960年,回到台湾任交通部部长,1968年任台湾驻巴西共和国大使,晚年致力于学术教育及著作,著有《市政工程概论》《黄河年表》《黄河问题讨论集》等书。

应懿凝(1907-1999),祖籍浙江永康,毕业于上海慕尔堂女子高等专修学校。自幼喜作诗绘画,所作诗词尝得易君左、胡适之指导与鼓励;五十年代入大风堂门下,从张大千学;戏曲曾请益于梅兰芳,并与同为票友的张伯驹多有交流;中年后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颁赠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绘画作品亦获巴西最高美术院颁赠名誉奖章。晚年成书《沈应懿凝自述》,与其夫沈怡所著《沈怡自述》同时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应懿凝向张大千行拜师礼后合影,1951年摄于香港

张大千夫妇、沈怡夫妇和众友人合照

张大千于传统涉猎广博,研习精湛,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其曾以九字概括书画之要领,“师古人”乃居首位,由此可知其对临摹之重视。是幅《金神羽猎图》,工致细腻,精妙绝伦,堪称大千先生仿古题材之佳构。

张大千 金神羽猎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82×52.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金神羽猎”即“西岳降灵”之异名,据《秘殿珠林》著录《唐人金神羽猎图》中赵孟頫之题跋记载,此图原出于唐人所作西岳壁画。惜唐去今渺远,原壁画早已难寻,唯幸历代文人画工手巧工勤,多有摹本传世,宋元时期已可见此画题之流传著录。

张大千 《金神羽猎图》(局部)

大千先生自题本幅临自鲁嵩龄所藏《唐人金神羽猎图》影本。人物描绘工致,头戴幞头,着圆领窄袖袍衫,为典型唐人装束。人物双手牵引猎犬,二者神情姿态相互呼应,极为生动传神。

故宫博物院藏 (传)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传)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局部)

今检故宫博物院藏传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可见其一局部无论在画面构图,还是人物造型上,皆与本幅有极相仿佛之处,可谓一脉相承。

张大千 《金神羽猎图》(局部)

张大千笔下猎犬师法高古,不袭近人,不仅取其形,亦得其意。是图中猎犬刻画精细,躯干结实硕壮,通体黝黑,四肢细长,毛发蓬松,望其神韵,惟肖惟妙。观之如见唐人壁画,浓重与清雅并俱,可见大千画犬,并非简单地临仿,实是融汇贯通下再行创作所出,是其五十年代末传统笔墨造诣炉火纯青之体现。

1962年8月,大千先生应台湾历史博物馆之邀,由巴西飞赴台北在该馆举行《张大千画展》,此帧《八德池图》即为是年十月先生返巴西后寄赠沈怡之作。

张大千 八德池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158.5×84.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是幅《八德池图》中,先生一反其传统细笔山水写法,线条遒劲,以水墨、积染和泼染为主,在写意与泼墨的碰撞中求得交融贯通,同时又兼顾设色清逸,笔墨高妙,颇得石涛用笔纵肆、墨法淋漓之真谛,足见文人水墨清幽之趣。

张大千《八德池图》(局部)

大千先生建构八德园工程浩大,园貌亦陆续改变,由本图观之,此时八德池中已显开阔,应已初步完工:松柏林木绵延横贯于池中;极远处林中可见屋舍错落;近处蓊郁苍松突显于前,一高士泊淡宁静,茕立于松下。此帧采俯视角度描绘之法,状写八德池草成时期之貌,构图更是别具一格,在其同题材作品中较为鲜见,可谓为此作堪足珍视处。

1969年5月,台北故宫举行“张大千先生捐赠故宫临摹敦煌壁画特展”,大千偕夫人抵台,休养之余多与老友相晤,此帧《苏花公路》之上款人沈怡、应懿凝伉俪亦在此列。本幅《苏花公路》写于是年端午后二日,正大千将返巴西八德园之际。

张大千 苏花公路

立轴 设色纸本

1969年作

135×68.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是幅描绘苏花公路环山蜿蜒之状,上嵌青濛,下插洪波,蟠空凿险,气象豪迈,正如其言“当为世界第一奇胜”之境。全画以湿笔为主,辅以皴擦,干湿之间,浑然天成,笔酣墨畅。画面大部分被崚嶒的山石盘踞,画家以粗豪奔放的线条勾勒山石,又以泼墨染就远山、云树,重块面而轻晕染,令线条与墨韵浑然一体,于随心所欲中更见造化。

张大千 《苏花公路》(局部)

近写海波翻滚直扑崖下,激起浪头白花,波浪起伏均匀极具节奏感。画家用笔迅疾,笔划交错,层层叠叠,不求规整却生起伏不息之动态。如此写水之法,机杼自生,鲜见于画家笔下,当属为老友而特制。

张大千《苏花揽胜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千先生曾于1960、64年两游苏花公路,皆因雨雾难窥全貌。1965年,先生细读张维翰《苏花行》,加以想象终成其“苏花游”之传世名作《苏花揽胜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并赠友人。此卷以表达诗境为主,描绘公路环山蜿蜒于峭壁、山洞与云雾中,其下则是巨浪翻滚,蔚为壮观。

是帧《苏花公路》与1965年本《苏花揽胜图卷》无论山水之泼染设色、用笔之肆意豪放,还是水波之画法皆有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之妙。而苏花公路题材作品亦鲜少见于张大千传世作品当中。

此际适逢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策划“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苏花揽胜图卷》即为特展重点作品之一;而《苏花公路》则即将亮相華藝國際(香港)秋拍,实属千载难逢之机缘,颇值得藏家珍视。

张大千 紫茄图

镜片 设色纸本

40.5×49.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张大千 莲花

镜片 设色纸本

40.5×49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傅抱石 看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8×29.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

  1. 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2. 上款“乙藜先生”为沈怡先生妹夫钱昌照。钱昌照(1899-1988年),字乙藜,江苏张家港鹿苑(原属常熟)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次长、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为国民政府主持国营重工业的重要人物。

此幅《看山图》写于1945年,正值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高峰。作品前景以特写式的视角描绘近处山林之一隅,浓墨勾勒、皴擦山石,点染林木,层次分明、变化丰富;中景则用淡墨勾画山之轮廓,施以淡赭色,并以典型的“抱石皴”纵笔挥扫,真实表现岩石之质感,朦胧的视觉感受使之与近景之浓郁形成鲜明对比;远景云雾以大笔触的淡墨泼就,使整幅作品层次更加丰富,展示出深远的意境。

傅抱石《看山图》(局部)

近处山间一高士正远眺凝望,形象地呈现出“看山最好莫钟时,碧树红霞动邈思”的诗境。此作以四行篆体小楷题款,虽字小如蝇头,但神韵逼人。众所周知,傅抱石以篆楷题款的作品皆属其颇为得意之作。

《看山图》全画仅平尺见长,却将苍茫雄奇,烟笼雾锁的独特的巴山蜀水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布局章法讲究,而笔墨极为自由率意,有醉后作画的酣畅之态和童心见山的天真之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