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是一个人的最高智慧和修养

 绿州6ho24mf2wm 2019-10-30

文 / 有鱼

图 / 来自网络

行合一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之一,“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认知促进了人的行动,行动改造了人的认知,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代表着一个人最高的智慧和修养。

区别于一般的认知和实践的关系,王阳明所说的知不仅包括人的道德意识,还包括人的思想意念,行不仅包括人的道德践履,还包括人的具体行动。具体来说,在王阳明的知行学说中,知行是囊括了一个人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的高度统一。

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深入到具体的环境中,了解具体的事情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具备的动能,以及变化的方向和可能发生的结果,了解人参与具体的事情的动机、诉求、背景和能力,行动的方向,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人还要充分地认识自己,为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清楚自己的诉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并为行动积累足够的动能。

在行动的过程中,人还要根据事情的状态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和状态,随机而变。同时,人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所做所为对环境中其他人和事产生的影响,并以此来调整自己行动的力量和方向,也要能够通过改变自己,以自己所做所为产生的影响来改变环境中的其他人和事,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客观来说,每个人的所做所为都是知行合一,但知与行本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两者如何结合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1

自我认知与向外认知

反观自己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它要求一个人能够收敛自己的精神,回归本心,让本心能够站在更高位置上,看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也被称为上帝视角,演艺人员用其来感知和调整自己的表演状态,围棋、武术高手用其来审视和提升自己。

本心就好比人内在世界中的另一双眼睛,居住在内在世界更靠后和更高的位置,所以获得了更大的视角,能够清楚地“看到”(更确切地说是感知到)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以及正在说的话,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总之,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能够被本心“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想要获得更高的自主性和更强的能力,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本心,让本心来反观和统御自己。

人能反观自己,向上迭代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如果人对这一刻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很满意,就要在下一刻保持或者做得更好。如果人对这一刻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并不满意,就要积极地去规划下一刻的思维和行动,让下一刻的自己能够做到更好。

由内向外的认知沿袭着同样的道理,只是稍微复杂了一些。要看清环境中人和事当前的状态,需要更大的视角,其要诀是先逆而后顺,人的本心要向后向上走,看清环境中所有人和事的相互关系,人的本心回到过去,站到过去的视角看现在的状态,能够看到环境中人和事的前因后果。

看清当前环境中人和事变化和发展的方向,也需要更大的视角,其要诀是先顺而后逆。人的本心要向前走,看清环境中人和事的相互关系未来的状态和结局,根据未来可能的状态和结局,推演现在变化和发展的方向,并因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如果一个人不会先逆后顺看当前状态,不会先顺后逆看未来方向,视野会被永远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认知和行动都会变得狭隘而短视。人要在具体的环境和事务中,刻意训练自己先逆后顺看当前状态,以及先顺后逆看未来方向,人的本心视野就会变得更为宽广,不会被局部的即时的现象所蒙蔽。

2

松、定、静,本心的磨炼

对自己、对事物更充分和全面的认知,是贯穿在人参与和处理具体的事情的始终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求一个人在认知的维度上有更高的水准,在意识和思维上磨炼出更理想的形态。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曰松。

松是精神的放松,从而导致身体的放松。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够完全融入整个环境和事情中,和具体的环境和事情并无违和,从而能够更充分全面地感知到环境中所有人和事的状态,以及变化。

只有做到身心的放松,全面感知到环境中人和事的状态和变化,人才不会陷入焦点陷阱。

焦点陷阱是当人专注于眼前的某一件事情上时,很容易忽略环境中的其他人和事,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从而忽略潜在的危机,也包括潜在的机遇。

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所有的陷阱其实都是焦点陷阱。比如,在战争中对方打不过就撤退逃跑,己方主将很容易看到的就是,这个时候如果乘胜追击就有希望将对方消灭,从而扩大战果。但如果主将只看到了眼前的这一点事实,就容易忽略局势中的其他变量,因为很有可能对方逃跑只是假象,如果你追了上去,刚好就进入了对方已经布置好的伏击圈。

身心的放松就是,不要让人的意识和思维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焦点上,要全面看到自己以及外界所有人和事的变化,对自己和外界的所有人和事进行通盘考虑,从而更充分全面地认知自己和外在世界的状态。

二曰定。

定是用本心来看待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关系。在《传习录》中王阳明曾经说到:“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意思是人心的本体是安定的,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人的本心都要保持安定,包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动还是静,本心都需要保持安定。

本心安定,万事从容。本心的安定能够让自己以更超然的态度和外界的一切事物相处,在静时一个人要本心安定,在动时一个人更要本心安定,外在环境越繁杂,情况越紧急,人行动的节奏越快,人的本心越要向后向上位移,以获得更大更宽广的视角,对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态势有更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因此人的本心不会被外在的喧嚣和繁杂裹挟,以至于迷失本心。

三曰静。

人的本心能够安定,所以能够保持内在世界的平静。内在世界的平静能够确保自己能够获得足够思考的空间,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虑,理清自己与外界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更理想的解决问题方法。

3

快、活、精,行动的趋向

人所有的认知最终需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出成果。相对于外界的人和事,要在行动上有更高的层次,取决于人的本心对思维和行动的支配。在人的本心充分理解人和外界的关系态势的情况下,通过思维和行动的能动作用,更好地解决人所面临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曰快。

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要相比于他人获得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思维和行动的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提高思维和行动的效率,就需要思维和行动的节奏快人一步。

当人的思维和行动快了以后,所看到的世界和节奏相对较慢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将人的思维和行动保持在相对较快的节奏上,人的精神会更具活力,想象力也会更为丰富,更快地认知到事情的真相,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缩短人和结果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思维和行动速度效率提高以后,行动会带动思维,思维会促进行动,从而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就如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轮子一样,让人的表现力越来越强。

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思维和行动的效率是有差别的,这是人天赋的主要差别。有些人天生思维和行动就比别人快,常常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效率很高,轻松就拿到很好的成绩,稳坐学霸的位置,工作中进步和上升的速度也很快。

有人思维的速度要快一些,行动能力会差一些,有人行动速度比别人快,但思维很迟钝。而有些人思维和速度都不行,在各个方面都是那个落在后面的孩子。

但人可以通过后天刻意练习,提高思维和行动的效率,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思维和行动的效率让人更容易从外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而让自己更为自信。

二曰活。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灵活。日常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具有其特殊性,而人和事也是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思维和行动的灵活性就非常重要,思维和行动的灵活性要求一个人不断地体会和认知外界的人和事的状态和变化,凡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性要求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化和迭代的,当形势变了的时候,人的思维和行动都要跟着变化。但现实中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人很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习惯于用旧的方法来处理新的问题。以至于当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的时候,人的思维和行动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和形势格格不入,导致思维和行动的落后。

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就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才会让思维和行动更具效率。

三曰精。

精是精益求精。人要为行动的结果负责,任何行动最终都是趋向于理想的目标的。人必须做出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或者一个人必须将工作做好,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人必须时刻以理想为标准,不断强化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4

引力中心与势能高地

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引力中心,是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目标和信念。引力中心本身是具备巨大能量的,它能成功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为之付出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就如同在漆黑的夜晚,寒冷的野地里生了一堆火,被冻的瑟瑟发抖的人们会奔向火堆围在旁边取暖,而寻找光明的飞蛾会从暗黑世界中飞过来,扑向火堆,寻找光明。

势能高地是力量的源泉和中心,是人付诸于行动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力量、知识和方法。就好比是聚集在高处的水一样,水所处的位置越高,水量越足,下泄时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或者就如被压缩的弹簧和气囊一样,被压缩的越狠,所能够发挥出来的能量会越大。

人要有强有力的行动力,必须有强大的引力中心作指引,同时要不断地积累行动的势能,形成势能高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时刻具备足够的势能,以随时能够转化为相应的行动。

引力中心和势能高地就好比是知行的两极,决定着知行的初始和结果,并随着行动过程中环境和具体事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要打造引力中心和势能高地,人不仅要在宏观的意识形态上下功夫,还要在微观的意识形态上下功夫。

《尚书·大禹谟》中曾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的意识通过反观自己,由宏观到微观,无论是引力中心还是势能高地,其中心微乎其微,却具有超强的能量,因此能够调动人的思维和行动,让人在行动中具有强大的信念和动力。

一个人要养成恢宏的气象和雄浑的气度,人的精神就必须与道心相合,其要旨就是在惟精惟一上下功夫。

自古以来,凡是具有超高修养的人,无不是在惟精惟一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坚韧和强大,能够包容一切世间繁杂,也能够直面各种艰难险阻,更能够通过积极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让自己一步步变得强大。

5

随物而变与变而物随

随物而变要求一个人根据环境和具体事情的变化,而适时做出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和具体的环境与事情相结合,并为解决具体的问题,以实现更理想的目标进行塑造和整合,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面临的事情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应有之义。

即便是同类的事物,具有普遍的共性,但具体的事物必然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没有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或者和他人相处之时,既要考虑到人和事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其特殊性。

而且,随着环境和具体事情的变化,人的认知和行动是需要不断进化的。随着环境和具体事情的变化,旧的认知和行动的动能会消失,人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以获得新的动能,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比于随物而变,变而物随更重要。

事实上,当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时候,周围的人对你的态度和相处的方式一定会发生改变,而相应的事情也就发生了改变。

人的改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变得更糟,比如你出门谋生,想拼一番事业,如果混得不尽人意,落魄回到家中,在家乡会受尽白眼和嘲讽,家里的人会对你冷眼相待,嫂嫂连饭都不想给你吃。一种是变得更好,经过努力奋斗,飞黄腾达,挂了六国的帅印回到家中,家乡的人会夹道相迎,家里的人会变得毕恭毕敬。

要想改变他人,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是很难的,但可以改变他人对你的态度和相处方式。

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不一定是环境和他人的问题,有时候恰恰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不具备足够的动能,就无法推动他人相对于你的改变,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让自己的认知和行动更具能量,从而对他人产生影响力,他人的认知和行动因为你的改变而做出改变。

通过认知和行动的影响力,人才能站上更高的位置,从而让你的认知和行动更具能量和影响力,任何事情都会在你的带动下向好发展,从而一步一步向上走,以实现理想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