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她怎么在吐粑粑?”听到孩子的话,车上呕吐的姑娘尴尬了

 若思札记 2019-10-31
文|福林妈咪
前两天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像段子一样的事情:
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坐公交车的时候脸色很不对劲,果然没多久就没忍住吐在车上了。
我旁边一个3、4岁的小女孩偷偷跟妈妈说:“妈妈,这个姐姐怎么在吐粑粑啊”。
图片
小女孩和妈妈的动作是说悄悄话的姿势,其实说话声音不小,车里的人都看向不小心吐出来的姑娘,表情都是想笑又不能笑的样子。
姑娘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小声说了句:“吃芒果吃多了!”然后快速打开车窗,拿出包里的卫生纸,收拾残局。
这孩子的话,真的太让人尴尬了,但是孩子的话却不是因为恶意。
成年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通常就是在心里默默的抱怨几句,打开车窗散一下味道,忍忍就过去了。
但是这个孩子因为好奇,并不觉得恶心,反而去仔细观察,从而跟妈妈说出自己的好奇。
孩子这是无心的,不是多大的事情,虽然让“吐芒果”的姑娘尴尬了,但是孩子并没有什么罪过。
图片
有一些人在孩子说些“童言童语”的时候,就会给孩子扣帽子,说一些“没教养”、“作父母的不懂事”之类的话。
其实孩子只是因为不知道,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罢了。
孩子是率真可爱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教养”才会说出让人尴尬的事情,他们只是比成年人更容易去表达自己,只是有些话因为“过于真实”而不被人喜欢。
但是人总要生活在“群体”里面,如果孩子说话总是太过“直率”,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让别人不舒服。
那么,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童言童语”,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为了解除自己的尴尬,就斥责孩子
图片
父母很容易因为自己处于尴尬状态,而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之前看过一个事例:家里老人病了,爸爸带着一家人赶往医院,结果被交警查了超车。
爸爸特别惊讶且愤怒的指着三四岁的孩子问交警:这也算一个人?
在得到交警肯定的回答后,这位爸爸就抱着孩子扔到一边大吼:这个孩子我不要了行了吧?!我可以走了吧!
孩子哭着喊着抱住爸爸,让爸爸别丢下他。
这件事情里面,孩子是无辜的,但是爸爸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票,或者是因为自己心里太过着急,就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这样的做法非常糟糕。
图片
在孩子的“童言童语”中也是这样,当孩子无心说出“不合时宜的话”,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尴尬而斥责孩子,这只会伤害到孩子,增加孩子的迷茫和痛苦。
其次,当孩子“心直口快”,父母要正确引导
“心直口快”从来不是错,但是却会伤害到别人。
如果孩子因为不懂,不小心说出伤害人的话,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童言无忌”。
但是,当孩子总是“心直口快”,到他该懂事了、该明事理了之后,还总是出口伤人,那么就是家长的教育不到位了。
所以,当孩子的话,总是不经大脑“出口伤人”的话,父母也需要给予孩子引导。
图片
朋友说,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她回老家奶奶家吃饭。
奶奶做的饭一点油水都没有,菜几乎都是水煮菜,她觉得难吃,就跟妈妈说:奶奶做的饭好难吃啊。
结果妈妈抱住她非常认真的说:奶奶年轻的时候吃过苦,什么都吃不上,所以现在做饭的时候就不舍得放油,她都习惯了。不过呢,宝宝也知道不好吃对不对?所以你长大后多给奶奶买一些好吃的,让奶奶吃好不好?
朋友说,从那以后,她去别人家吃饭从来不说别人家饭难吃,妈妈让她知道“难吃的饭”背后都可能有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这位妈妈就做的特别好,不去责骂孩子,也不去斥责孩子改口、隐藏自己,而是说出理由,让孩子自己去评断这件事情有没有必要说出来。
跟给孩子说明事件背后的缘由,让孩子懂的将心比心、懂得体谅他人,这是父母要交给孩子的“高情商”。
图片
其实,当孩子说出事实,让人感觉格外受伤的原因,主要就是孩子说的话太直白、太正确、太扎心了。
所以,当被孩子“说出事实”而感觉扎心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
孩子的“童言童语”不是“没教养”,不过孩子一直“出口伤人”,那就确实是父母教育不到位了,所以父母教育要跟上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