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穷人生活真实场景 看了让人伤感

 三槐世家馆 2019-10-31
本文所收录的照片拍摄于1870年前后,来自澳大利亚人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的相册(照片未必是他拍摄的,而是他收集的)。
这座破败村庄的一角,人们或站或坐,看上去都病怏怏的,毫无生气可言。
在这个贫穷的家庭,孩子与妇女均赤足,这可能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贫困、生活水平低下的表现。看妇女的状态,似乎是盲人。
疍民一般均在江海沿岸聚居,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或者在水边搭建简陋的住所。一般而言,疍民以造船、制盐、捕鱼、采珠和运输等为生。照片中的人物斜倚小屋,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这张照片同样给人压抑、萧条、了无生气的感觉。低矮的小屋、凌乱简陋的物什、面无表情的妇女,都在诉说着生活的困苦艰辛。
澳门一条老街上,几位做小生意的商贩在等待顾客上门。除了几位商贩,街上并没有行人,给人以萧条之感,这不免让人猜想,谁会来找这些商贩买东西呢?他们的商品卖得出去吗?
山脚下、田野边的一户人家,房屋破旧低矮。晚清时期,因为整个社会都在走下坡路,底层百姓的生活更是日益艰难,官府也很少有政策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广州一名官员住处的一角,我们由此可以推想他的整个庭院的气象。晚清虽然很多百姓生活艰苦,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人生活在社会上层,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与上面几幅照片所记录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老者身着便装,但他脚上穿的却是官靴,看来他在衙门里也是有个一官半职的。站着的孩子虎头虎脑,清秀可爱。
虽然照片的清晰度不高,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家人衣冠整齐,精神状态也较好。男主人身着官服,正襟危坐;夫人裹着小脚,服饰必然是明艳照人的。
广州一座花园的凉亭,上书“燕红小榭”匾额。这里有亭台楼阁、小溪花木,风景美丽,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看上去是文人雅聚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