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何对一本小说发了脾气,还下令严查

 历史解密坊 2019-10-31

在我国古代“反贪墨”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高举的大旗,隋文帝如此,朱元璋如此,就连慈禧太后也是如此,慈禧太后曾用雷霆手段,对污吏们进行了一次大清理,而她所依据的并非是知情是人的举报与官吏的监督,而是靠着一本小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朝末年时,满清朝廷已经处在了内忧外患的状态下,整个朝廷自上而下都掀起了一阵奢靡之风,不光是慈禧太后喜欢豪华精致的生活,手下的也如蛀虫一般,贪婪的吸食着清朝这棵大树最后的汁液。
清廷的官员们从军机大臣到衙役狱卒,都各自有着“生财之道”,他们使得下层民众苦不堪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本叫做《官场现形记》的小说横空出世,随即受到了民众的竞相追捧。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宝嘉,书中讲述的内容,正是晚清时期各官员贪腐的故事,虽然在小说中未提及现实官吏的名字,但是里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也就是说影射意义还是相当大的。
《官场现行记》一直在李宝嘉本人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由于其内容过于真实与讽刺,因此百姓都对其十分好奇,眼巴巴盼着下一期的小说会爆出更大的猛料。正因如此,大多数买《世界繁华报》的人,基本都是为看小说而来,至于其他新闻内容,基本都是一扫而过随即丢掉,由此可见该书在当时的热度。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当慈禧太后看到《官场现形记》中的内容时,当即大怒道:“此等逆贼,污我大清名声”,于是派人四处通缉作者李宝嘉。可是李宝嘉早有准备,他将自己的报社搬进了英租界,继续发行《官场现形记》,一直连载至大结局。
李宝嘉将报社搬到了英租界后,许多洋人对该小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有好事之人将其整理成册,直接带回欧洲大加贩卖,让清廷内部的“丑闻”被海外洋人窥视的一览无余。

慈禧太后见大清国已经丢人到了国外,气的七窍生烟,大骂满朝文武是“狗奴才”,只知道向兜里搂银子,不顾及大清国的体面。盛怒之后的慈禧当然不肯罢休,于是她便把这股邪火发泄到污吏们的身上。
慈禧太后下令,将《官场现形记》全部整理出来,并根据书中描写影射的名单进行抓捕。正是在这场风波之下,一大串官吏都被揪了出来,经过刑部的严加拷问,发现所有被抓的人都有过贪墨的罪行,甚至有些人的行为比小说中描写的还要严重。

为了保住大清国的颜面,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慈禧太后当即下令,所有被捕的污吏一个不留,全部以谋反之罪枭首示众,用于警示告诫其他人等。
此时有读者会问,小说终归是小说,虽然有影射的意味,但是慈禧太后以小说描写反腐,是不是有些不太靠谱呢?小编告诉您,您想的一点不错,一本小说中所呈现的官场现象,只是大清王朝体系的冰山一角。
慈禧太后反腐所抓到的官员,还只是官场上的小鱼小虾,真正的大鱼其实一直蛰伏在慈禧太后的身边,诸如当时众多的王公大臣以及皇亲国戚,而他们的根基非常深厚,慈禧太后是绝对难以撼动的。

慈禧太后此举,并非是真心,而是在间接的敲山震虎,提醒身边位高权重的官员们不要玩得太过火。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虽然对清朝不满,但是他因为多年从事写作,导致积劳成疾,最终并没有等到清王朝亡了的那天,就遗憾的闭上双眼离世了,不得不说,这对于他来说,也颇具讽刺意味。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