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如何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

 凡人sypls 2019-10-31

晋江市南侨中学教研室   胡启山

几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各阶段各种各样的考试命题也面临着新挑战。试题的题目是否真正体现“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题目是否具有科学性?题目能不能检测学生真实学习水平?题目是否能真正暴露出教与学之中存在的问题?在考查学生对过程体验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是否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这一个个问题我们是否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注意到了,但是否思考过?,思考过了,但我们是否尝试过如何解决的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很多,这都不重要,我们应当如何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我就与各位同仁谈一谈如何命制一份试题。

当老师就免不了要命题,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命好题是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体现。课上得好的老师不见得能命好题。因为命题能力的提高,必须是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实现的。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部分教师不会独立命制出合适的试题,尤其是新教师,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就更差一些,也可以说这是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的缺陷。命题大致分为两类,一为科学型,一为经验型。科学型命题要求过于专业,要建立题库,要有数据统计分析,要经过测量等。目前中考,甚至会考、高考,一直都是采用的经验型命题,我想着手研究科学型命题是我们以后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当前一个较长时期内,尤其在平时的考试、测验中,我们仍将采用经验型命题。当然,经验型命题中也应不断地加入科学的成分,如试题分析等。一般来说经验型命题大都经历三个阶段:拿来、模仿、创造。先是从众多的试卷中,筛选自以为满意的部分试卷,用于日常考试与练习中。也就是选用陈题,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它未必与自己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吻合;其次,把若干他们试卷中的试题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拼凑成一份试卷。也就是改装、组合陈题,这样做省时省力,目前较为普遍存在。其缺点是教师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去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这一切只能算“拼题”,严格地说,还不能算作自己的“命题”。最后,就是自己独立命制试卷。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分析情况,了解教与学双方的基本情况,明确重点要求与难度,分析存地的问题,定制命题方案,这样的试题命制过程中,各种困难随时伴随着你,虽然它能给我们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一个大舞台,但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尽力追求。

命好一份试卷,决非是件容易的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多次为学校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也多次为晋江市初中阶段的统一考试命题,2009年参加过福建省高考命题培训,参加过2010年福建省高中会考试数学试题的命制,每一次命题的过程,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命制出一份相对高质量的试题对我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比较大的能力提升过程,但也是一个挑战。随着参加命题次数的增加,我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了部分关于命题的专业知识。比如某个题的难度值,是指在抽样的过程中,该题的实际均分除以应得分而得到的,难度值越高,说明该题越简单。标准差是指学生得分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与均分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反映学生的两极分化越大,也反映出该题的区分度不大。而区分度是用高分组学生的平均分减去低分组学生的平均分,再除以该题的应得分而得到的。区分度越大,说明题目的难度越大。一份好的试题,就应该具有适中的难度值、标准差和区分度,从而具有较高的信度。一份好的试卷能够反映命题老师们的教研水平,也反映出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程度。一份好的试卷,能为老师们的今后教学方向作出指引。

一、命题工作的几个环节

 1、明确考试目的。各种考试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能力立意”是其灵魂。期中、期末考试属于比较正规的考试,就是要有效地检验出在本阶段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基础年级的命题,可以稍微简单一些、基础一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毕业年段平时的单元测试特别要注意“方向”性,把握住每一个知识的增长点进行命,这很重要,以开发学生对考试题适应的灵活性。平时的单元考试因为知识面相对窄一些,所以可以适当关注学生平时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小测试,达到巩固的目的。如以了解教学情况为目的的调研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由于各种性质的考试,其目的不同,那么命题的难易程度、各类知识的比例、试题形式就会有所 不同。因此,命题前必须明确考试目的,把握难度及区分度。

2.研读相关内容。主命题人要结合各备课成员统一的的教学进度来命题,根据被考的对象,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有关部门对考试的具体要求等。主要是描绘出大的框架性结构图,以便主命题人更加清楚本次命题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3.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首先,命题人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教学目标或考试说明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细目,制定出命题、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特别要说的是形式应为内容服务,题型必须有利于内容的考查。在频繁的考试实践中,各个学科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考试题型,不少题型经过检验,得到师生的认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筛选梳理,灵活选用。主、客观题型的比例要适当。主观题要有明确的指令,要有答题要求和答题指向,甚至规定答案字数,必要时可做提示示范,不要造成理解错误而影响表达。客观题,尤其是提供选项的客观题,题干文字要简洁,供选答案不能拼凑,错误选项也应有干扰作用,不要给人以“胡说八道”的“硬编”的感觉,但不能“弯弯绕”,故弄玄虚。现在各学科都十分重视联系生活的拓展延伸题,这种试题更应选好题型。题型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题型不能过于死板,要给学生留下施展的空间。我们提倡题型的新、巧、活,但不主张把题型整得玄、怪、偏。其次,考查什么,也就是考哪些点,是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必须精心安排,不能随心所欲,不同类型的考试有不同的点,不同考次的考试有不同的点。不能无目的地“凑点”,所有确定的点,都必须在课标中找到根据。一张试卷上,点的分布必须均匀,一个点的考题在一张试卷中不能多次重复。怎样考,也就是考查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同的点根据其特点,可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查,或考记忆,或考比较,或考运用,或考迁移,或考操作,或考创新……。这样,所有该考的点,才能分出轻重缓急,不致因过多交叉而影响全卷的比重失调。所以命题人要列出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以便试题评讲更有利于考点复习,以达到学生知识巩固的目的。各学科要关注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的“三新”原则在试题中的体现。

4.编制试卷内容。编制试题要依据命题条件,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细目,严格选择试题材料的收集。试题的素材收集应该是来源广泛,提倡原创题,也可以是网上下载或者借用他人的试卷,但一定要经过加工或改编,符合实际的学情和教情。在编制试题过程中,所编试题的数量应超过试卷实际需要量,以供精选。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题目的文字表述必须规范,要清楚、明了、简洁、准确。绝不允许使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语言。有时,在估计会出现误解和忽略的地方,还可标上着重号,以作强调。除了文字表述,符号和字号的使用也必须规范,前后统一。卷面力求字迹清晰、排版整齐美观。题目之间的距离要疏密有致,切忌排得松散和拥挤。绘图要大小适中。答题处要留下足够的空间。题首要注明考试类别、科目、考试时限、卷面页数和总分;分题要标出题分;每页下边要标明页码。试题和答卷分开时,特别要对准题号。一道题最好不要转页排版。为了体现试卷的人文性,现在初中的大部分试卷上已出现了一些鼓励和提示的语言,甚至出现了简笔插图,这是一个进步,要以不影响读题、答题为原则,切忌过烂过多。

5.审查修改筛选。试题拟好后要逐题进行审查、修改,并进行筛选,简单的内容防止出现考点重复现象,重点难点及热点知识不怕检查重复,但最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试题的类型去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答案要科学、准确、合理。

6.试答全部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人或备课组成员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学生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试卷时间的2倍左右。

7.调整试题内容。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可根据答题实际时间的需要,对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作出必要的调整。

8.制定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包括参考答案、分值比例等。答案的难度与长度应该与配置的分数对等。

9.积累实测数据。老师对每道试题试做后,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水平做出预估,写出预测分数。操作时候,最好是几个老师独立评判,最后合并分数取平均值。在考试实施后,应该采集实测数据并与预测数据对比,分析吻合与差异的原因并写出。这样,就为将来命题留下十分可贵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命题的尺度。

二、命题的基本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和所学内容,确定考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平时考试考点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所学的内容、范围来确定,体现对新知识的考察,兼顾对旧知识的巩固,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一个考点不能重复出现多次,不同的考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力求做到各个部分内容的比例适当。

2.把握试题的难度,杜绝偏题、怪题、特难题,控制题量。一份好的试题的难度值在此0.6至0.65之间。一般命题都按照7:2:1或者6:3:1来确定简单题、中等难度题和难度题。当然,不同意义的考试,也可以灵活处理。如高考一般按照5:3:2来命题的。但我们绝对不能为了考倒学生和其他老师而出太难的试题,这样容易让师生失去信心,一张试卷,如果有30%以上的题目无人动笔,则这张试卷便应视为废卷;如果某道题只有30%以下的人得分,则这道题便应视为废题。老师们一般出的是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题,其难度不应过大,易、中、难题的比例一般可按6、3、1控制,当然也不能为了让学生和家长高兴而出太简单的题,而失去考试的意义。

3.规范试题的描述,讲究科学性。试题的提干描述要清楚、简洁,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用有争议的试题。选择题的错误选项要有一定的干扰性,那种一看就很明显是错误的选项是无意义的选项。设计好卷面很重要。卷面力求字迹清晰、排版整齐美观。题目之间的距离要疏密有致,切忌排得松散和拥挤。绘图要大小适中。答题处要留下足够的空间。题首要注明考试类别、科目、考试时限、卷面页数和总分、命题者;分题要标出题分;每页下边要标明页码。试题和答卷分开时,特别要对准题号。一道题最好不要转页排版。命题后还要进行仔细的校对、审题工作。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自己命的试题,往往看不出毛病,而通过他人的审查,通常会发现试题中的一些问题。同时,校对工作也非常重要,不要等到试卷印制好了,才发现有错误,又要到一个个的考场去改正,影响学生的答题。因此,试卷交付印刷之前应该认真的不看答案做一遍。

4.体现人文性、时代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人文性,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题目应该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时代性就是要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综合性:就是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开放性:就是指考试的内容要灵活,既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一份合适的比较好的试卷应该符合如下几个基本条件:

1.遵循教学目标。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养进行命题,即我们平常讲的不超纲。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强化教与学双方追求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意识,强化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按照课程标准以及会考纲要、考试说明等,依照不同考试种类命制试卷。
2.符合教学实际。命题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一是考试内容的确定要科学,严格按照学科特点、知识体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命题内容。二是试卷的编排要科学,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命题梯度、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编排,使应试者在答题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可以参考中考、高考试卷,因为它们是最为规范的。

3.客观、全面、准确。命题依据要客观,依据教学目标,而不凭主观意志确定。命题的标准要客观,难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学生巩固、理解及训练的程度。如果每份试题或每道题学生绝大部分都不会做,只能够说这是一份废卷或废题。命题的内容要客观,所测内容必须以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禁出偏题、怪题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试题。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全面检查上课学过的重难点、考点知识,更要体现“能力立意”。

4.独立、简明、新颖。一份试卷中,各试题内容彼此独立,不能出现有答案暗示或引导答案线索的问题。在试题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明,寓意明确,用词准确,解答要求清楚具体,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答题思路,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么形式表述。试题所提问题的方式、设置解题任务的情景要新颖,不落俗套;试题的形式要多样,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试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涉及内容不应有争议。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的原则。

5.耐心、细致、勤奋。命题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老师命题大多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或外地一些试卷结合教材考试范围组合或改编而成,可以说这份题是有训练价值的。而只依靠考试大纲独立命制试卷,那更是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认真钻研教纲教材,对命题技巧与考试测量理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请教高人,逐渐理解命题的诀窍,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还要具备耐心、细致、勤奋。

6.难度和区分度适度。难度值是指该题的实际均分除以应得分的值。简单地说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我认为难度值的确定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而定,像我校的情况,我认为高三要求难度是0.55—0.65,初三到高二年级难度都为0.6—0.7,初二难度为0.65—0.75,初一难度为0.7—0.8。 难度的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例:某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该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像我校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各年级要求在0.2~0.5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2~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低于0.2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区分度是用高分组学生的平均分减去低分组学生的平均分,再除以该题的应得分而得到,这样的计算比较简单。也就是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 满分值。

总之,命题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份好的试题绝不是在短时间内生拼硬造出来的,同时,命题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会促使你更加认真地去了解学情和钻研教材。命题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你所命的题就是你的研究成果。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被动应对考试的多,主动驾驭考试来改进教学的少。目前我们校计划由教研室推行的命题、审题方式的改革,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促使我们每个老师都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去关注考试说明,去研究优秀试题,从而提高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