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现代科学证实五音五脏关系的谐频共振学说

 星愿MQ 2019-10-31

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五音与五脏之气相对应,从而具有了治疗脏腑经络疾病的作用。《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现五音和五脏相关。现代科学仪器也证实经络腧穴的传导,证实共振。我们提出基于《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关系的谐频共振学说,这个学说不仅是老祖宗内证的结果,还是现代科学外证的结果。

五音对应五脏,实际上得从中医的“情志治病学说”说起。例如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如过思使脾胃功能降低,用“宫”音来调整;过忧过悲可以引起肺的问题,用“商”音来调整;过怒伤肝,用“角”音来调整;过喜伤心,用“徵”音来调整;惊恐过度可以引起肾的问题,用“羽”音来调整。音乐调理,不是说音乐必须要跟哪个脏器对应,是因为人体有问题了,在调理时运用五音五脏、情志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中医五音理论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确立的声学与医学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声学医学理论框架。

一般来讲,音源发出的声音总共有三个介质来传播。第一,是空气传播的音乐声波,通过耳朵,到听觉神经进入大脑;第二,是物质身体传导,固体传导的这个音乐声波,通过皮肤振动觉感受器,感受通过神经细胞传过来声波,还有一个就是皮肤本身有的细胞组织,自身可以感受到这个振动;第三,通过水等液体传导。用中医来讲,有一个经脉腧穴的接收途径,腧穴接收到音乐声波以后,通过经络影响五脏,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的功能。

比如用手按头上,人说话时可感受到振动,从而验证了人体实际上就是个大的共振腔。我们发声,牵动了声带,声带振动,人的整个共振腔共鸣就发出了声音,说话就可以被听到了。也正是因为发声以后,身体所有的细胞组织都有了这种振动,所以把手放在头顶上,自己都能感受到这种振动,这就是声波的振动与人体产生共振的原理。

“乐为天地之和”,中国传统音乐表达的是“中和之道”的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非常宜于平衡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优雅、恬静的音乐环境下,进行调心、调息、调形,可养心安神,吐浊纳清,炼意调神,增强定力。

通过总结共有四种方法来调整人体亚健康:

第一种方法叫音乐共振放松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一是通过体感振动设备让人放松,二是共振静养放松法,是主动的,在没有体感振动设备时,光听音乐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让自己静养放松。人在静坐的时候,音乐声诱导人进入到放松和安静的状态,在家也可以进行实践;

第二种方法叫音乐循经调理法,音乐调理设备跟着经络分布来进行循经,让经络更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声波振动,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调整五脏的作用;

第三种方法叫呼吸吐纳发声法,实际是靠人体的这个共振腔来调整,就是采用谐频共振原理;第四种方法是音乐调理综合法,以五音为中心,把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体感振动、五色光,还有闻香法,融合在一起,让音乐调理的效果结合得更好,让音乐入心,从而达到调理人体亚健康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