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的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格局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11-01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一个概念:巨婴。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可以看做是巨婴,他们虽然有成年人的身体,但内心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始终没有长大。

最典型的巨婴心态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世道沦落、人性泯灭。然而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利、从没有挫折和苦难吗?那种情况只在童话里有。

古人说,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目的、欲望,很多事情都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

所谓成熟就是,知道自己并不生活在童话中,理解世界的运作,对事情有合理的预期,并愿意为做好一件事而付出努力。

早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就告诉了我们三句箴言: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处世的智慧,就在这三句话里。

1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

突然遇到违背心意的事,不必发怒和埋怨。

世界不是为某而存在,每天都会有无数事情发生,大部分事情都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会有事情不顺心,会有人不顺眼,接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动辄发怒。

愤怒经常来自于过高的期待,潜台词是“我认为应该这样”,一旦不是这样,内心便不接受,怒火随之而来。这在佛学中叫做“嗔”,是内心傲慢的表现,傲慢则是“巨婴”的普遍特点。

发怒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相反,会让事情更糟糕。认识到世界的变化无常能接受横逆之事,不轻易发怒,这就是第一重格局。

颜回是孔子欣赏的弟子,有人问颜回好在哪,孔子回答:“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把怒火迁移到别人身上,不让错误的事情一错再错

人在遇到错误的事情后,本能反应是先找原因,而且这个原因绝不能是自己。但孔子欣赏的态度是,要冷静下来面对事情,先想出解决之道,而不是到处找原因、把自己摘出来。对成年人来说,遇事不生气,是很难得的修养。

2

遭变故之起而不惊

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能泰然处之,不惊慌知错。这样的态度,经常发生在具有领导魅力的人身上。

一个人能达到的上限,往往由他的应变能力决定。这种变故,指的是重大意外情况。一帆风顺的人生,谁都能过好,却不会有什么作为。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接受风浪的挑战。

没有人的生活会一直一帆风顺,在遭遇变故的时候,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的成就。

古语曾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100多年前帝师翁同龢也说过:“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每次人生变故都是一场考验,有的考验尤其严峻,甚至有生死之虞。反之,一个人如果没经历过什么风浪、巨变,就去评价别人、谈论是非,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可笑至极。

3

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上一条说到议论他人,这一条则是被人议论。人总是被人议论,乃至会受到无理指责、恶意编排。对于诽谤重伤,我们当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名誉,而对于他人的议论、指责、讽刺、说三道四,有胸襟、格局的人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面对恶言恶语,不解释、不争辩,也就不会让内心受到扰乱。甚至,人在达到一定高度彼此之间会有一种理解豁达。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朝廷内的斗争也很激烈,功臣刘伯温受到排挤和诽谤,只好向朱元璋提出辞职,告老还乡。朱元璋明白朝廷内斗的激烈,理解他的苦衷,便把战国时期乐毅说过的八个字送给了他:“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这句话是说,君子因为理念不同而绝交的时候,彼此不说对方的坏话;一个忠臣从国家出走,不会为自己的名声辩解。在北宋,王安石与司马光是政敌,当他们告老还乡之后相遇,彼此都怀有一份敬意。

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活在红尘俗世,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偶尔也会遭遇别人的讽刺、谣言和诽谤。

一个正直、淡定、虚怀若谷的人,他的名声不会因为小人嚼舌而败坏,也就不用担心诽谤。他们在面对诋毁的时候,也能显示出君子的风度,不与恶人争。 

而对于小人来说,他们本身就蝇营狗苟、见不得光,当然也就害怕被人指摘,被批评时会更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反驳。

遭到逆境而不发怒,遇到变故而不惊慌,被人毁谤而不辩解,当我们谨记这三句话,就会修炼出人生第一等的格局。而格局,就是最好的人生风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