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感恩之路 2019-11-01

追悔莫及?未必吧,倘若嘉庆多年后对于处死和珅真的有所惋惜的话,也仅仅是感慨一下罢了!

感慨什么呢?听我接着唠。

有人说,清朝走下坡路是始于嘉庆,是有一定的道理。

嘉庆的父亲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但起码能维持供需平衡,功绩且不论,但确实国内没有什么太大的乱子,朝野上下表面上仍看起来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

这个表面工程源于乾隆有一个大能臣——和珅,和珅能力卓越,又善于拍马屁,凡事均能做到上通下达,这也是他的最拿手好戏,皇上满意,下边开心,朝堂之上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

乾隆的任何打算,和珅都能体察的一清二楚,还能处处做到让乾隆满意,这就是和珅的能力所在。

对于和珅的贪,乾隆真的不知道?那就大错特错,乾隆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权衡利弊后,认为和珅的存在以及能力完全能够抹杀掉其“小贪”的罪行。

所以,乾隆在离世前告知嘉庆不要杀和珅,嘉庆也是许诺。

然而,乾隆低估了儿子的仇恨值,嘉庆对于和珅充满了太多的恨。乾隆尸骨未寒,嘉庆就赐死和珅,命人抄其家。

抄家的结果让嘉庆很是沾沾自喜了一把,他认为自己终于树立威望,震慑群臣。同时国库也瞬间殷实,没收和珅的家产竟足足等同于当时清王朝15年的财政收入。

此时的嘉庆雄心万丈,完全没有看到清王朝已经腐朽不堪,败絮其内了!也没有看到朝野上下没有能堪当重任的大臣!

有人会说王杰和刘墉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是,两人都是顶尖人才,但嘉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此时这二人年事已高,可维持现状,而不敢于也不擅于改革。

同样,嘉庆是勤勉的,却没有锐气,这是在其父亲乾隆威严下成长的恶果,无法更改!杀掉一个和珅也只是杀掉了一个大头头,其它“蛀虫”仍在悄悄的啃食着清王朝的基业。

嘉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朝堂上不行下不效,嘉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王朝一步步的走向没落。

此时的嘉庆想起和珅,也只能感慨:我手下为何没有和珅这么这种能事事俱到的能臣啊!!

和珅错在未能“德才兼备”,自作孽不可活。

嘉庆错在未能遏制走下坡路的趋势,时也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