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中国画用印讲究 怎样钤印怎样布局有什么忌讳 都全了纯干货快收藏

 ShirelyLee001 2019-11-01

中国的印章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见之于古书画上钤盖最早者,应以唐太宗'贞观'年号的联珠印为始。至于钤印书画作者本人印鉴的早期所见为北宋的文同、郭熙、米芾、赵佶和南宋的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

中国画完成之后便要钤印,钤印也讲艺术性,处理得当,可以使画面锦上添花,否则画面反遭破坏。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钤印是目前国内青年书画家都不太了解和重视的技法常识之一,很多人都对此一知半解,希望借助此文能更多的了解一些,毕竟,诗书画印,印也是四绝之一。

印章按内容分类

1. 姓名斋号印。这类印包括姓名印、姓氏印、名印、表字印(字是父母或请有文化人起的。到成年后才使用。古代直呼对方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见面只称呼字、号。古代男子二十称'弱冠',表示已成年,需要社会活动,起一个字让人称呼。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字与名要有相关意思,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号印(号也是对人的称呼,但与名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志向、爱好、性格特征,比如三国时的'卧龙'、'凤雏'、后来的'东坡''白石'等。有别人起的、也有自己称的。)斋馆印(文人墨客多喜风雅,往往根据个人的喜好,给自己的住处、书房起一个名称:某某堂、馆、庵、斋、轩、亭、楼、庐---根据这名称刻的印就是斋馆印。)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 鉴定收藏印。是用在书画、书籍等有价值文物上的印。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在善本图书与书画名迹上钤印,以为鉴定、欣赏、收藏之标识,这在中国历史悠久。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刻子母连珠文印,四处加盖。宋徽宗的'双龙小印'、明代几个皇帝都用的'广运之宝'也是广为运用。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清朝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鉴藏印很多,没有确切数字。见得较多的是'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

除了当皇帝时常用的五玺、八玺,当太上皇用的印玺外,他还有用于纪录收藏地点的宫殿玺、用于表达欣赏状态的格言诗文玺,还有放置宫内各殿、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以方便即兴创作、御题诗文时使用的印玺等等。据说,乾隆钤盖的鉴藏印,少则一方,多则十余方。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 吉语、诗词佳句、成语印。由于这类印是用文字表达了对某种意境、味道的追求,对于提高书画的品味作用很大。尽管它被称为闲章,但闲章不闲。闲章不受文字多少、内容的约束,可以准备很多。齐白石自称是'三百石富翁',还刻了这方印。使一些不会篆刻的书画家羡慕不已。有时它还能起到补充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4. 记时记事印。甲子、乙丑、------今年己丑等、王福厂的'我生之初在庚晨',吴昌硕有'一月安东令',徐三庚有'两游雁荡四入天台'。成为历史的记载。

5. 肖形印。比如四灵印、十二生肖印、佛像印、神话故事印等等。肖形印要以古之肖形为宗旨,追求质朴自然的效果,不能一味求真取实。否则失去了肖形印的传统特色。

印章的使用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 印章的使用应与书画创作相匹配。

(1)篆刻水平与书画创作水平相匹配。如果篆刻粗劣,反而会成为书画上的污点。

(2)篆刻的风格要与书画作品相协调。一工俱工,一放俱放,才能相得益彰。齐白石的印不能用到吴湖帆的画上,陈巨来的元朱文也不宜用到齐白石的作品里。

(3)闲章的文字内容与书画创作主题相契合,有点明、加深主题的作用。或藏弦外之音,使观者有余味。

2. 能调整、强化书画构图。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平稳重心。印有轻重,朱文轻,白文重。两印相叠,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印有大小,小的在上,大的在下。方形印最重,其次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其它形状一般不用,因有俗的倾向。姓名印、压角印一定要用正方形。起首印以长方、椭圆形为多。边形可用长方、椭圆、圆形。

(2)增加变化。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空疏处添印可使其充实,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平正。尤其是书法、水墨画,可使其鲜亮。

3. 用印宜成单数。古代称奇数,其中包含扶阳抑阴的意思。书法作品一般印不过三,画作也不宜用印过多,画面上钤一方或三方效果较好,也便于处理。两方尚可,如果钤四印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几种印章的具体用法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起首章:如果是书法作品,应钤在右边第一行的第一、二字之间的右侧,或第一字的右侧并稍高于字头。国画,如题款在右上角,与书法同理;如题在画的左边,或其它地方,此印应省去不用。此印以长方、圆、椭圆为宜。

压角章又称押角章:只用在画上,是画中最大的印。只能钤在画的左或右下角。一幅画只能用一次。与起首章成对角呼应,二者不能上下成一直线,否则整幅画重心向一边倾斜。

姓名印是钤在落款下面,书画同理(一到二枚,不宜太多)。如落款是有姓有名,可只用姓或名章。后面次序是字号印、年龄印、斋馆印。斋馆印可当闲章使用,但要取正方形之外的形状。姓名印不可作闲章使用。

边印也就是闲章,钤在画的左、右两侧。如左右都用,不可平行。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国画完成之后便要钤印,钤印也讲艺术性,处理得当,可以使画面锦上添花,否则画面反遭破坏。钤印时需认真考虑的一些必要用印常识。

钤印不能左右对称。如左边钤印后,决不能在右边高低相同的位置上钤印。印章对称排列,会显得过于醒目,而冲淡画面的吸引力。

印章的大小一般根据款字的大小来定印章,印章大小应与款字大小相近为宜,绝不可超过款字的大小。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均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若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一些具体用法,希望细细体会。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2)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3)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4)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5)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6)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7)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8)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9)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0)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1)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12)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13)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14)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15)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16)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17)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18)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9)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0)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1)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22)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钤印真的是很有讲究的也很重要,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就会给书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反之则会破坏整个画面布局的协调,从而降低书画作品的整体质量。

书法中也是如此,书法以全黑布白为主的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国印在书画上宋代以前,画家都不在自己的书画创作上钤印。宋元以后,钤印蔚然成风。历代收藏家对于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保护、整理、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流传下来,这些脉络,印章的贡献也是不能泯没的,每一印都默默的清析的述说着书画的历史,展现着中国东方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