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生说钱系列:会昌开元​背面为何要铸一个汉字?

 年年有大鱼 2019-11-01

在开元通宝钱币家族中,有一种背面不铸月纹,而是铸有一个汉字,钱币界习惯称其为“会昌开元”钱,意思是这种钱币是唐朝会昌年间(841—846)铸造的。

会昌开元不同与一般开元通宝钱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背面多铸了一个汉字,而是因为它见证了佛教史上一次重大的劫难,这就是发生在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佛事件。背面铸有一个汉字的“会昌开元”钱,就是用被销毁的佛像铸造的。这种钱币在会昌法难之后,大部分又被重新镕毁改铸为佛像了。

下面,我就通过剩下来的、沉寂了将近一千二百多年后,依然留存至今的会昌开元钱,来给大家说说,它背面铸造一个汉字的原因。

今天要讲的这个内容因为与唐武宗灭佛有关,所以就先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几次灭佛活动。

大家知道,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东汉初年从印度经过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佛教传入之后,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

首先,因为吸纳信徒而流失了国家的税收,在经济上引起当政者的不满;其次,在宗教信仰上为了争夺话语权而与传统的道教发生矛盾;最后,在思想文化上与儒家的理念也会产生很多冲突。

随着这些矛盾、冲突的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在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被称为“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事件,佛教史上又称其为“三武一宗法难”。

那“三武一宗”具体指的都是谁呢?

这里的“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则是指五代时期后周的世宗柴荣。

上述四位皇帝,因为政治上的现实需要,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或是解决经济难题,都曾经拿佛教开刀,实行过灭佛的政策。其中,唐武宗和周世宗还分别用销毁的佛像,铸造了开元通宝和周元通宝两种钱币。

我们这里介绍的就是唐武宗用销毁的佛像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又被称为会昌开元钱。“会昌开元”钱铸造于会昌五年(845)的4月到8月之间。我们刚才说过,会昌开元钱与在此之前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背面都加铸有一个汉字,表示铸造的地点。如图所示,背面的“洛”“益”就分别代表的是铸造地点洛阳和成都。

洛阳、成都铸造的“会昌开元”

根据《唐书》的记载,最早在会昌开元钱币的背面铸上文字,是李绅的主意。

那李绅是谁?他为什么要提这个建议呢?

李绅是唐朝润州,就是今天江苏无锡人。他出身进士,虽然很有才干,但是因为受到朋党的排挤,仕途发展的并不顺利,直到唐武宗即位之后,才被任命为宰相。可是命运不济,不到四年又得了中风,虽然没有瘫痪,但是行走不便,于是请求退休。唐武宗很同情他,安排他去了条件比较好的淮南任节度使,驻守在扬州。

扬州在唐朝的时候是个非常富裕的地方,重要性仅次于长安和洛阳。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南面就始自扬州,那里是粮食、食盐等各类货物的集散地,人烟辐辏,寺庙众多。因此,所收缴的佛像、法器也比别的地方要多。

武宗灭佛之后,因为销毁佛像、法器,突然一下增加了很多的铜料可以用来铸钱。而原来铸钱的钱监,实际上就是造币厂,因为铸钱的能力有限,不能消化突然之间增加的这么多的铜料,朝廷为了尽快将这些铜料铸造成钱,以缓解“钱荒”的压力,就接受了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永平监,也就是永平造币厂,一个名叫李郁彦的官员,向朝廷提的建议,就是允许各州自行起炉铸钱,也就是将造币的权力下放给各个州了。

李绅当时虽然身在扬州,但是他始终心系朝廷。他于是就利用扬州原有的两个钱监、十座铸炉,率先在扬州铸造了开元通宝钱。李绅为了表示这是武宗时期铸造的钱,他就在钱币的背面,加铸了一个“昌”字,表示武宗的年号“会昌”。

李绅在扬州最早铸造的“会昌开元”

李绅铸造的这种钱币进呈朝廷以后,被认为可以借此来考核各地所铸造钱币的质量,于是又被朝廷推广,要求各地所铸造的钱币,都要在背面铸上本州的州名或者是钱监的名称,以备核验。这是以往大家的一种认识。

实际上,李绅的这一做法,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隐藏有更深的用意。

这又如何来理解呢?

当过宰相、又关心朝政的李绅,在钱币的背面加铸当地名称的做法,除了明面上有借此考核各地所铸造钱币质量的要求之外,暗地里他还有借此测试一下自安史之乱之后,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河北方镇对朝廷的忠诚度。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那些安史之乱后投降朝廷的原来安禄山、史思明的部将们,仍然占据在河北一带。它们虽然名义上尊奉大唐的皇帝为君,但是,实际上却是割据一方,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多不奉行。因此,李绅提出在钱币的背面铸字的建议,就是想以此来验证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度。

那验证的结果又如何呢?

据统计,会昌开元钱的背面,目前为止共发现有23个字,分别是:京、洛、益、蓝、襄、荆、越、洪、宣、潭、兖、润、鄂、平、兴、梁、广、梓、福、丹、桂、昌、永等。铸造钱币的这些州,基本上都是服从中央政府的。而那些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一向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藩镇们,几乎都对朝廷的这条规定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铸钱。

关于这段历史,以往的历史学家们,只能在历史文献中了解个大概。而现今的钱币学家们,却能通过会昌开元钱,看出当时河北藩镇割据的具体情形,这也正是钱币可以证史的地方。

潭州、梓州铸造的“会昌开元”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同一个地名,在钱币的背面所铸造的位置,上下左右都有,各不相同,这说明它们并不是一次铸造的。可能后来在宣宗的大中年间,一些较为偏僻的地区,也还在继续铸造。又因为是各州自行铸造,所以钱币的规格尺寸上也不一致。因此,会昌开元钱在标准上多不统一,在制作技术上,也都比较粗糙。

那会昌开元钱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佛教讲究轮回,这一点在销毁佛像铸造的会昌开元钱上得到了应验。

武宗病重时,手握重兵的太监们私下矫诏拥立武宗的叔父光王李怡为皇太叔。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现象,因为皇位基本上都是往下一辈传,偶尔也有同辈传的,但是,向上辈传位的却很少发生。而武宗却是传给了他的叔父。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刚一咽气,光王就在灵柩前继位,历史上称为宣宗。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宣宗即位后“尽黜会昌之政,新钱以字可辨,复铸为像”。意思是说,宣宗即位后,立即废止了武宗的政策,停止铸钱,并根据钱币的背面是否铸有文字,又将武宗销毁佛像铸造的钱币,再重新销毁改铸回佛像。因此,会昌开元钱从会昌四年(844)底开铸,到大中元年(847)被废,一共只有三个年头,实际铸造流通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多一点,大部分后来又被销毁,存留的较少,约占开元通宝钱总数的三十分之一左右,在开元通宝钱币家族中是比较少的品种。

另外,它不但见证了会昌灭佛的前前后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还因为它是用销毁的佛像铸造的,民间认为它有佛性,能保平安。因此,成为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目标。

上面我们讲了“会昌开元”钱是武宗灭佛时铸造的,那武宗灭佛难道仅仅就是为了铸钱吗?这个问题留待下次再讲。

《三千年来谁铸币》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王永生简历:

1966年9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

学术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中国货币史、中外货币文化交流、白银的货币化、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史、中亚历史及民族史,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1)出版学术专著7部:

《新疆历史货币--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8月出版);

《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2月出版);

《中国货币史话》(系列丛书4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6年8月份“中国好书”,2017年9月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

《三千年来谁铸币:五十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9年2月份“中国好书”)。

(2)受邀作为顾问与北京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合作,2015年9月策划指导了《融通之路》十集大型纪录片,2016年12月19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3)应邀策划组织了2017年7月21至26日《乌孙古道》综合科考活动,从新疆拜城县黑鹰山出发,翻越天山抵达特克斯县,对沿线的古道进行了综合科考。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分两集于11月23、24两天做了报道。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