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间金庸先生已经去世一年了。在武侠没落的年代,除了初知金庸逝世时候的集体悲痛与缅怀,在这喧嚣的年华里,没多久便已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过对于看过小说原著而不只是武侠影视剧的武侠迷而言,金庸确实是一个无法磨灭的形象印记。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金庸的老武侠迷。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看金庸小说的往事,怀念一下金庸。无论还有多少人记住金庸,但正如古龙所说:“他已来过,活过,爱过……无论对任何人说来,这都已足够。”这正是江湖路远,侠气长存,武侠魂不灭。 当年第一次看金庸小说,是在家里书架里捡的一本没封皮的《书剑恩仇录》。金庸写的第一本小说是《书剑恩仇录》,我看他的第一本小说也是《书剑恩仇录》,还真是一种缘分。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懵懵懂懂,不明白书里面的许多内容,但是对足智多谋的霍青桐确实佩服不已。 当然,书剑恩仇录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阿凡提这个角色。小时候老是听阿凡提的故事,还看了阿凡提的木偶戏,没想到书剑小说里面也有一个阿凡提,形象还非常诙谐幽默,让那时候的我感觉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老朋友,真是雀跃不已。 后来我看的就是《射雕英雄传》了,这本书是在我亲戚家里的书柜上翻到的。然而这个《射雕英雄传》并不是全本,而是经过人缩编的本子,薄薄三册就把小说故事讲完了。即便是缩减版,可是当年痴迷《水浒传》的我,看到小说开篇梁山后人,立刻就被吸引了。 然后郭靖和黄蓉的爱情让我十分向往,黄药师的邪气和洪七公的侠气都让我激动不已,华山论剑的安排更是让我大呼过瘾。也是从射雕开始,我真正认识了金庸这个作者的名字,开始知道了金庸是个写武侠小说的大作者。 不过当年的我比较穷,也没有什么闲钱买书,所以虽然想看金庸小说却没法看。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只能跑到租书店去看。当年租书店既可以租书,也可以直接在店里看书,不过在店里的话需要2毛钱一天。我仗着年纪小,直接在店里光明正大看金庸,等到店主过来说:“小娃娃,你要付钱了啊。”我就赶紧跑开:“我不知道要钱的啊,我走了我走了。” 就这样在镇上的好几家书店里,我愣是看完了《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碧血剑》等小说。后来,我去县城上中学,才知道新华书店是可以免费看书的。而当时金庸小说还是比较热门的,书店里面一两排都是金庸的书,十分壮观。 我当时真是无比快乐,于是每到周末就直接在书店里住下了,连午饭都忘了吃,就是一个劲看金庸的小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天龙八部》,当时看小说的时候,初期被段誉和南海鳄神的桥段逗得直乐,笑出了眼泪。后来却被萧峰和阿朱的爱情悲剧而感动,忍不住泪流满面,满脑子都是那一句“塞上牛羊空许约”,真是无比伤心。 等到看《鹿鼎记》的时候,则又是另一种感想,十分羡慕韦小宝的能言善道。毕竟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口才也不好,看到韦小宝凭借着一张嘴无往不利,还获得了众多红颜知己,那真是很羡慕了。 只不过金庸最擅长的爱情描写,在鹿鼎记中反而没有什么体现。除了百胜刀王胡逸之对陈圆圆的痴情外,倒是没有什么感情戏能让我感动。不过这似乎也是金庸刻意为之,因为他眼中的韦小宝并不懂什么是爱。据说后来金庸本来想修改鹿鼎记,让韦小宝有个悲剧结局,不过读者意见比较大,他经过认真考虑,才没有修改。 想想我当年的看书生涯,真是十分感慨。对于穷学生的我而言,金庸的小说是我当年匮乏的娱乐生活中最好的调剂,最好的陪伴。 所以如今工作的我,在金庸去世一年多的时候,忍不住想买个《金庸全集》来收藏一下,纪念金庸,纪念武侠,纪念当初的看书时光。 时光匆匆,现在武侠确实成为冷门了,再也没有当年全民讨论武侠的热情了。就连现在的武侠剧也成为了言情剧,各种翻拍的金庸剧虽然层出不穷,但基本都是小鲜肉、慢动作,缺乏当年武侠的味道。所以对于想要真正武侠味道的江湖,还是只能在小说里面寻找。 感谢金庸,虽然他已经离去了,但是还给我们武侠迷留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江湖路远,侠气长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