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孩子,需要减负吗?

 yang杨年义 2019-11-01


少年的你

主演:周冬雨 / 易烊千玺 / 尹昉

猫眼电影演出

 ☄  教育本就是一种大众商品,应该有千千万万种教育供无数消费者自由选择。

文 / 齐亮

孩子们需要减负吗?

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有人整日焦虑,觉得孩子学习内容太少,恐怕要在将来的竞争中失败。

有人整日担忧,孩子的作业太多,无暇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是在心中堆积着疲惫和怨恨。

孩子并不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和成年人是有共同点的。

成年人张三每天晚上下班后坚持熬夜学习,追求更好的前程。

成年人李四每天下班后陪女朋友散步逛街,享受生活的美好。

谁的方式更正确?

没有正确答案。应该给张三减负吗?应该给李四增加学习负担吗?没有人想去干涉他们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要去干涉孩子(家庭)的选择,为什么要年复一年激烈的争论要不要减负?

公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垄断教育,孩子们只有一种选择。而不是存在着学习辛苦和学习轻松的不同学校供需求不同的家庭去选择。

类似的话连岳已经说过,我来说一点连岳没有说过的内容,那就是问题还在于大学的招生标准是垄断性的。

张三每天下班后熬夜学习,李四每天下班后陪女朋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决定两个人谁更成功。李四也可能因为心情更愉快心态更放松而升职加薪,或者活得更幸福。在市场中,两个人都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赢家。市场竞争中没有标准答案。

但高考不同,高考试卷是统一的,考试方式是统一的。

如果真的想“救救孩子”,就应该允许人们自由办学,把“独木桥”变成宽阔大道,允许每个大学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方式去独立招生。

让教育市场化,让喜欢应试教育的家长选应试教育,让喜欢素质教育的家长选素质教育。

也许有的学校就喜欢招收轻松学习心态健康的孩子呢,也许有的学生就是可以凭借擅长打游戏而进入他心目中的大学呢。

如果教育自由包括办学自由和招生自由,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成为赢家,就会激励更多的教育创新去满足更多的需求。

有价值的公共议题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如何创造新的机会与财富,而不是如何在独木桥上你争我夺。

离开了教育市场化的思路,减负只是南辕北辙,增负只是不近人情,争论只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教育创新只是一些难以评估结果的实验。

反对减负的人永远可以用千千万万的孩子因为高考改变命运来论证自己的正确,支持减负的人永远可以用千千万万的孩子因为应试而麻木平庸来批判对方的愚昧。

如果减负和增负都是一种强制,如果教育本身都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垄断,“教育”的价值就非常可疑。

教育本就是一种大众商品,应该有千千万万种教育供无数消费者自由选择。花自己(而不是其他纳税人)的钱,选自己想要(而不是别无选择)的教育,自己承担风险和收益(而不是争论不休)。

这才是共赢的教育,这才是值得追求的未来。

作者:[德]汉斯-赫尔曼·霍普(Hans-Hermann,Hopp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