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生财大掌柜 2019-11-01

如果,问天下男子:都向往哪一个国度?那一定是“女儿国”无疑了。在这个美丽的国度里,有一位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王,同样也是一位痴情女子,并且,在这个国度里,还有一条让女子喝了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 ...

说到这,你一定会回想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而这个神秘的女儿国,也的确留给了世人太多的幻想,所以,有很多人不禁疑问道:这“女儿国”到底是真的存在,还是单纯的是吴承恩先生凭空想象出来的呢?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之后,经过学者的严谨考证,原来,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女儿国”这样的群居形式。而现今,还有一些村寨依旧沿用着“女儿国”的古老习俗。

据专业研究人士,现任四川康藏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任新建先生经过大量的古籍研究、考证,以及亲自到考察地考察,最后确定:现今位于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曾经在古籍《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中心地址所在。

然而,如何确定东女国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纂夺... ...”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根据其它史料记载,东女国的建筑都是碉楼的样貌,女王一般都会居住在九层的碉楼之上,而一般身份的百姓则居住在四五层。女王通常都会身穿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美丽的长裙长长的裙摆散落拖地,再附上美丽的金花作为点缀,正是魅力无比的女王风范。

并且,东女国最大的文化特点就是:重视女子,轻视男子。在这个国家中,国王和官吏都是女子,男子不可以在朝做官,最多也只能在外服兵役。如果,女王需要传达旨意,通常都会通过女官传达到宫外。

另外,东女国会设立女王和副女王两位首领,而这样位高权重的首领,通常都是由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女子担任,而且,在女王去世之后,权力的宝座就交由副女王继位。除此之外,在这样的一个国度中,普通的家庭也是一样,以家中的女性为主导,没有夫妻关系的存在。

也就是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以母亲为最尊者,她们掌管着全家上下一切财产的分配,以及打理家中所有大小事务。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其实,在《旧唐书》中,对于东女国这个国家的记载是十分详实的。只可惜,这样详实的记载到了唐朝之后就几乎肖声觅迹了。为此,很多历史爱好者同样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曾经鼎盛一时的东女国,就真的只是在历史中偶然的出现了一次吗?

对此,文化学者任新建经过探寻之后,说道:在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吐蕃国的关系非常友好,吐蕃国曾将自己的势力从雅鲁藏布江东一带扩张到大渡河一带。而到了唐朝中期,两国的关系却变得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百多年的战火纷争。

在纷争期间,唐朝成功的把部分吐蕃国地域的少数民族招降到了唐朝的统治区内。这其中,就有八个少数民族部落在唐朝的安排之下由曾经定居的岷山峡谷,迁移到了大渡河边流域定居。而这八个少数民族之中,就有东女国女王率领的部落。

当时的东女国女王,受到唐朝上下的尊敬,甚至,被唐朝皇帝召到长安觐见。不仅如此,东女国的女王还被唐朝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这个称号仅仅是一个虚衔,但是,身份品级在当时却是相当高的,其级别可以和现在的省级官员相提并论。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然而,历史来到了唐朝晚期,这个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吐蕃国的实力也在多年的积累下变得日益强大,于是,它们开始频繁的进犯当初迁移到大渡河东边的部落,唐朝也曾出兵进行过多次反击。在这种利益纠葛的混乱战争中,像东女国这样遗留的部落为了自保,都采取了对唐朝和吐蕃国,两国同时讨好、互不得罪的两面派态度。

随着历史的推进,唐朝逐渐变得衰败,直至分裂消亡,而吐蕃国也是如此。在吐蕃国彻底衰败后,曾经被吐蕃国统治的青藏高原居民,又重新回到了部落时代。而唐朝在衰败之后,所有的政治力量也都无法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

后来的宋、元、明王朝,每一个朝代对于青藏高原的统治,都是表面而为之,并没有出台健全的土司制度。直到清朝,土司制度才得以完善。然而,东女国遗留下来的部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因其十分靠近当时的交通枢纽,所以,她们更大程度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之后,随着一代代女王的去世,东女国部落并没有过多地保留下传统习俗,便开始慢慢地演变为了“父系社会”。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一些人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之中,将“母系社会”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那么,东女国的这些习俗,现今还有吗?

在任新建先生的研究中,他认为:即使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意识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落后的习俗被慢慢淡化,但是,这些依旧沿用母系社会习俗的部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产环境,也是一种需要的体现。

因为,这些采取母系社会习俗的地区,多半都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物资稀少生产条件也无比艰苦。在这里,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大多都是要在结婚之后,重新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而选择和老人分家。如果这样做,在这样的深山之中,生产资源就显得不够用了。

而且,这样的村落大多封闭在深山峡谷之中与世隔绝,所以,很难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才得以将古老的部落文化传承至今。

并且,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的万建忠教授也认为:

社会生产力一定要与社会制度相匹配,如果现实情况是,部落有一定的生产力,而且,又比较落后,劳动强度又不需要很大,也能保证部落居民的自给自足。最终,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男性劳动力的优势是根本凸显不出来的,所以,女性才得以掌握部落的经济大权和话语权。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沿用母系社会的制度和习俗,说到底也是人们对于过去的社会形态结构的理解与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追求。根据任新建学者的考察,能够确定的是:历史上东女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实位于今天的川、滇、藏交汇地带,也就是今天的雅砻江地域和大渡河支流的大、小金川地带,这一带的地域文化,直到现在也是文化研究中著名的“女性文化带”。

据事实考证,现在的扎坝部落,极有可能是东女国的残余部落之一,因为,这个地域的人文习俗,至今还保留着很多母系社会的特点。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级地区,现在,有7个乡镇,而其中,五个乡镇都坐落在道孚县境内,另外两个乡镇则坐落在雅江县境内,所有的居民加在一起将近一万人。并且,在任新建在扎坝地区调查走访时发现:那里的家庭的确把女性作为家庭的中心,女性作为一家之主,掌管着财产的分配和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与曾经的东女国习俗十分相似。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在当地,任新建遇见过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有一个家庭共有30多位成员,但是,家中的成员大部分都没有结婚。男性成员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成员则是家中的母亲,而年迈的老母亲却主宰着家中的一切。

当任新建遇到这样的家庭时,他判断,这就是非常明显的母系社会意识残留的结果。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冲击,这样的母系生活规则已经和曾经原始的母系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只是将一些习俗的基本特点有所保留而已。

并且,现如今的扎坝人,还是依然实行着“走婚”的习俗。走婚是男女在集会上,如果,男子倾情于某一女子,就可以将女方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抢走,可以是手帕或坠子等物件。而如果,被抢的女子不要回信物,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女子同意接受这位男子的爱慕。

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个女子则会在窗户边点亮一盏灯,默默的等待着男子的出现。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扎坝人居住的多半都是碉楼,有十多米高,所以,男子们需要在夜晚扒着石缝爬上碉楼去和心爱的女子约会。这个过程十分耗费体力,男子要到达女子所在的房间,真的与高难度的杂技演员相似,所以,整个过程对男子的体力要求很高,其实,这也是一个物竞天择的淘汰方式。

而在缠绵一夜天亮鸡叫之后,男子就会离开,从此,两人再无任何关系。当然,事后男子还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甚至,也可以再也不来了。这样的男女关系,在扎坝叫做“甲依”,也就是伴侣的意思。

而在这个闭塞的地方,女子居然可以同时拥有很多位“甲依”。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姑娘选择一生只拥有一个“甲依”的情况,就这样两个人一直“走婚”维持到老。

都知“一夫多妻”,却很少有人知“一妻多夫”,这种情况中国就有

在这个地方,女子生下孩子的时候,“甲依”一般不会去认养,当然,更不需要承担任何抚养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小孩子都由女子家庭养大。可是,奇怪的却是,当地的小孩子大多都知道自己的亲手父亲是谁。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女儿国”,虽然,没有《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精彩,但是,却足以在现实生活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母系社会的社会形态与居民的意识形态。

参考资料:

【《旧唐书》、《隋书》、《新唐书·东女国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