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国的编钟为什么出现在晋国贵族的墓葬里呢〡娴院演讲第114位讲者 王京燕

 十九四 2019-11-01

王京燕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陶寺北墓地有两项填补东周考古空白的重要发现,就是春秋早期贵族墓葬中玉石器祭祀遗存的发现,为墓祭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有墓3011出土的这套编钟,是目前卫国唯一存世的实用刻铭编钟。


陶寺北两周墓地考古 来自娴院演讲 00:00 35:51


陶寺北两周墓地考古

王京燕

陶寺北墓地在襄汾县,襄汾在临汾盆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那个就是陶寺北墓地的位置。

陶寺北墓地西南距襄汾县城10公里,它的东南边是塔儿山,过了塔儿山就是翼城和曲沃,翼城和曲沃有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就在这一带。

其实我们晋国最早叫唐,就是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分封到唐,后来到叔虞的儿子燮父的时候就迁都到晋。

那么北赵晋侯墓地就是迁都到晋以后,九位晋侯和他夫人的墓葬就在这里边,再往南4.5公里就是北赵晋侯墓地。

往南4.5公里是羊舌晋侯墓地,羊舌晋侯墓地里边有两位晋侯的墓葬,再往南是侯马,侯马是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的新田。

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在迁都以后不久发生的,当然他的故事有很多演绎的成分,和历史事实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所以这一带就是晋国的政治中心,陶寺北墓地就在晋国政治中心的附近,这个就是我们陶寺北墓地的地貌。

它的东边是一条古河道,西边是一条排洪沟,总面积有24万平方米,它的南边是陶寺村,陶寺村往东南10公里就是塔儿山,在塔儿山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天马—曲村遗址。

陶寺北墓地它最早的墓葬是从两周之际开始的,那么陶寺北墓地很可能是晋国把它宗室的某一支分封到塔儿山以北,对当时的首都应该起一个保卫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墓地的范围。

中间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这是我们当初勘探的时候,是2014年的冬天到2015年初,所以地里边有当时的水浇地探不下去。

这个墓地总墓葬是从西北向东南由早到晚排列的,它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我们发掘的主要是春秋时期的墓葬。

其中蓝色方块是春秋早期的墓葬,一共有218座,绿色方块是我们春秋晚期的墓葬,我们整个发掘区看起来比较分散。

这是因为我们在绿色方块那个地方,当时勘探了有大型的贵族墓葬,而且没有被盗,当时它这个盗墓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所以我们首先对这儿进行了发掘,所以我们整个发掘区看起来比较分散。

在这个蓝色方块和绿色方块之间,应该有存续的中期的墓葬,这需要我们以后进一步的工作。

所以晋国在春秋早期两周之际的时候,这个墓地它是属于晋国的,到了这个东南部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已经被魏国接管了这个墓地。

这就是我们的发掘区,左边是春秋早期的发掘区,右边是春秋晚期的发掘区,因为这是两周时期的墓葬,所以就涉及到一个春秋战国年代的分界。

我们采用第四种,就是公元前453年,因为这一年韩赵魏三家灭晋 ,并且开始主持晋国的国政,战国七雄的雏形已经出现。

因为我们要讲到一个春秋早期的重要发现,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春秋早期晋国的一个历史背景,这个就是春秋早期的一个世系。

它大概有100年多一些,一共有8位晋国国君,其中6位标红的都是文侯的直系后代。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6位晋国国君他在位的时间都很短,其中有5位被杀,中间这个晋鄂侯被驱逐出去了,这就说明当时晋国发生过激烈的政治斗争。

这是因为昭侯继位以后,就把他的叔叔成师分封到了曲沃,叫曲沃桓叔,古曲沃很可能就在今天的闻喜上郭邱家庄一带。

这个曲沃桓叔到曲沃的时候已经是58岁了,他的政治斗争经验非常的丰富,在他的经营下曲沃城比晋国的都城翼还要大。

而且他注重修德,很得晋国人民的拥护,《诗经·唐风·扬之水》里面就反映了一个晋国民众纷纷归附曲沃的一个情景。

所以在他的势力壮大以后,他作为一个小宗就不断挑战晋国宫室一个正宗的地位,其中他的斗争持续了六七十年。

到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的时候,就把这个晋侯缗给杀掉了,他用重器贿赂当时的周天子周僖王,周僖王就承认他为晋国的国君,并且列为诸侯,晋国就等于是经过了一次大换血。

一直到晋武公的孙子重耳的时候,晋文公重耳的时候,就奠定了晋国一个中原霸主的地位,这个霸业就持续了150多年。

这个就是我们春秋早期墓葬的一个发掘区。

春秋早期我们一共发掘了218座墓葬,可以看到这个墓葬分布的非常密集,这个发掘区的面积有5600平方米,有200多座墓葬。

所以我们推算,因为这个墓地总面积有24万平方米,所以它的墓葬总数达到了将近1万座左右,它的小型墓葬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在它的南部,而排列的很有规律,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其中红色的是车马坑,车马坑我们都没有发掘,可惜的是在这个发掘区以内,它的大型墓葬全部被盗了,这8座大型墓葬全部被盗。

它这个墓葬北边可以看到有两个圆点,它是两个圆形的夯土坑,有的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用来栽墓柱,做墓葬标志的,因为当时的墓葬是不起坟丘的。

我们看到西北角有一座墓葬,是我们2014年刚进入工地以后抢救出来的一座墓葬,因为它墓口的表面已经扎满了探眼,已经是盗墓者锁定的盗掘目标,如果我们再晚两天发掘的话,这座墓葬也不能幸免。

所以这个大型墓葬一共有9座,其中有4座它的周围是举行过一些祭祀活动的,就是有一些祭祀坑。

现在我们来看其中的3座,这个就是我们2014年发掘出来的墓器,我们把它叫竖穴土坑墓。

可以看到发白的这个就是板灰,这是椁盖板,就是木头朽掉以后的痕迹,但是它的形状还在,中间它的棺板保存的比较好一些,可以看到它是南北向的。

这个椁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木头箱子,它是在墓室挖成以后,把这个木头板运到这个墓室下边,然后现场搭起来的,这个棺就放在椁的中间,它这些随葬品就放在棺椁之间。

这个就是我们清理出来的墓室,可以看到四周发白的它是椁,中间是棺。

因为这个形制的墓葬一般都在10米左右,10米左右的墓葬它的人骨是保存不下来的,但是痕迹还在,可以看到他的头还保存下来了。

但是他的肢体的部分只能看到一些痕迹,可以看到他是四肢伸直的,头是北向,四肢伸直,像这种葬室就是周人典型的葬室,因为晋国贵族就是周人的一支,他是头是北向的。

他的南北两侧可以看到一些绿色条状的东西和发白的,它是铜鱼和蚌贝,是当时棺椁上的装饰。

它的东南边就是它随葬的青铜器,因为当时的贵族墓葬里边,男性的墓葬它会有武器和工具。

但是我们这座墓葬里边没有发现武器和工具,而且它的玉器要多一些,可以看到胸部面部头部都有玉器。

在面部叫玉覆面,它不限男女,只要是贵族,男女都可以有,所以这个应该是一位女性贵族,这个应该是一位女性贵族。

这个是它出土的一些玉器。

这个就是出土的青铜器一共11件,其中那个簋是4件,就是单件鼎旁边那个是4件,是我们保存最好的1件。

根据她的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随葬品,我们判断她是属于大夫阶层,就是她的丈夫应该是一位大夫。

这个墓葬的特别之处就是在她墓口的北面,有大面积的玉石器的祭祀区,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

它主要是以碎石圭为主,把这个石圭掰碎了以后,和这个玉器洒在当时的地面之上,我们每件器物都进行了一个编号,它的编号达到500件。

旁边的这个是因为当时的地面高低不平,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出土情况,每件器物都做了一个土台儿。

因为这种祭祀方式非常的独特,在东周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所以我们为了取得更丰富的资料,就进行了一个大面积的发掘,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发掘区。

这两座墓葬是这个发掘区的中心,也是我们发掘的春秋早期最大的两座墓葬,它的旁边红色就是车马坑,我们没有发掘。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座墓葬,西边一座明显要比东边这一座大,一般来说男性墓葬规模要比女性墓葬规模大,而且随葬品要比女性墓葬丰富,所以当时我们判断西边这个2009可能是个男性墓葬。

因为这个墓葬被盗的很厉害,被盗掘一空,它上面有3个盗洞,我们挖掘出来的有矿泉水瓶子,有食品包装袋,上面的年份都是2013年的,所以这个墓葬应该是2013年被盗的。

但是我们在这个墓葬里边发掘出有一段盆骨,经过鉴定是一位女性的盆骨,因为这个墓葬被盗扰的很厉害,所以我们不敢断定这个盆骨就是属于这个墓主人的。

后来我们又发掘了它东边这座2010,在这个墓葬里边我们发现有两件铜戈没有被扰动过,那就没有问题,这是一对夫妻并穴合葬墓。

因为当时还没有夫妻同穴合葬墓,同穴合葬,高级贵族是在东汉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比如说一些小型的就是低级贵族和平民墓葬,西汉中期以后就开始出现这个同穴合葬了。

这个墓葬它北边也有两个夯土坑,据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做墓葬标志的,它的周围有一些动物祭祀坑。

绿色的是狗坑,因为这个狗坑它埋的很浅,基本上就是在当时的地面之上,所以保存的不是很好,它的性别没办法鉴定。

外围是马坑,因为这个马埋的比较深,所以能鉴定出性别的马全部是雄性,它的年龄在8到10岁。

从这个动物祭祀坑的布局和它的位置上来看,它是经过预先的设计和安排的,这应该是一次性祭祀的结果。

这个就是马,你看有的马是杀死以后埋的,旁边这匹马可以看到它是活埋的,它在挣扎,下边是狗。

其中这个2010它墓口的北边也有一些祭祀区,但是可以看到它无论是出土的玉石器的数量、质量,还有规模,都不能和2014年的墓期相比。

这个和墓葬的等级没有关系,因为这是春秋早期我们发掘的最大的两座墓,就是和它的墓葬的早晚有关系,因为这个陶寺北墓地,它整个墓地是从西北向东南,由早到晚排列的。

这两座墓葬在2014年墓期的东南部,所以它要比2014年墓期要略为晚一些,这个就是这两座墓葬,可以看到被盗掘一空。

这是两座积石墓葬,在春秋早期积石墓葬发现的很早,积石墓葬的等级是非常高的。

比如说北赵晋侯墓地它有积石积碳,就是在闻喜的上郭可能古曲沃的所在地,也曾经发掘过一座积石积碳的墓葬,里边出土过一件荀侯匜,就是荀侯使用的器物,叫匜。

那么我们这两座墓葬呢,他的身份可能要比一般的大夫要高一些,但是他要低于国君。

这就是出土的两件铜戈,它没有被扰动过,可以看到有铜鱼和蚌贝,它是棺椁上的装饰。

目前我们考古资料有墓祭遗存的墓地,它主要集中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它还有曲沃的北赵晋侯墓地和羊舌晋侯墓地,还有三门峡虢国墓地,再有就是陶寺北墓地。

那么北赵晋侯墓地它发掘的有9组19座晋侯墓地,就是有9位晋侯,其中有4组它是有祭祀坑的,它共有50多个。

羊舌晋侯墓地发掘的两座,它发现有两组5座墓葬,其中发掘了两座,其中的墓1墓2它有祭祀坑,一共有250多座。

但是羊舌墓地这个祭祀坑,它互相之间有一个叠压破坏关系,说明当时的祭祀活动是进行过多次,不是一次,不是一次进行的结果,是进行过多次。

虢国墓地它的资料发表的不是很详细,具体情况不明。

这就是北赵晋侯墓地一组晋侯墓。

这是西汉晚期的一组晋侯墓,我们可以看到它墓道上有一些祭祀坑,排列的非常整齐,我认为它应该是一次性祭祀的结果。

这个就是羊舌墓地,这个羊舌墓地我们发掘的是墓1和墓2,可以看到它祭祀坑的分布非常的密集。

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墓1的墓主人是文侯,就是晋文侯,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可能是曲沃桓叔。

这个墓1是我们东周时期在山西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墓葬,它的总长度加上墓道的总长度达到了将近50米。

那么先秦时候是否存在墓祭呢,就是到墓地上祭祀自己的祖先,因为周代的祖先祭祀活动一般是在庙里边进行的。

在东汉的时候,他们的学者们的意见都比较一致,他说是古代是不会到墓地里面祭祀祖先,但是东汉时候已经在墓地里边祭祀祖先了。

但是明清时候各位先贤他们的意见都很不统一,他们产生不统一的原因就是对文献的理解不同,比如说是顾炎武就认为古代是没有墓祭的,然后阎若璩认为是有的,赵翼又认为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墓祭了。

那么陶寺北墓地发现的资料是不是能对墓祭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呢?

首先陶寺北墓地墓期,它墓口的北部洞口有大量的玉石器,它的墓主人是一位女性贵族。

如果是祖先祭祀的话,它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男性,如果说是女性墓主人的话,应该是难有享受这么大规模的祭祀场面的。

而且现在的文献记载,它的玉器没有见用于人鬼的例子,就是祖先玉器是祭天祭祀的。

而且像《周礼.小宗伯》里边也有记载,就是葬了以后再进行一个墓祭,它是祭地神,并不是祭先祖。

那么陶寺北墓地它春秋早期祭祀的对象,应该是后土,就是土地神,并不是祖先,那就说明那个时候是不会到墓地上祭祀祖先的,那么北赵晋侯墓地它是一次性的一个祭祀行为,它祭祀的对象应该是后土。

像羊舌晋侯墓地它是多次祭祀的一个结果,而且文献里面有记载,比如说是国家有遇到紧急事故的时候,会到墓地里边向自己的祖先报告。

那么羊舌墓地它是属于春秋早期,是处在晋国嫡系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那么很可能就是墓主人的后代,多次到墓地向自己的祖先报告时,进行的一些祭祀活动。

我们现在是到墓地里边祭祀祖先的,那么这种祭祀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个人赞同清代学者赵翼的意见,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

因为那个时候列国人才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如果是宗祖不在国内的话,作为庶子他是没有资格到墓地里边祭祀祖先的,那么到墓地里边祭祀祖先,很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现在我们再来介绍一些春秋晚期的一些重要发现。这个就是我们春秋晚期墓葬的发掘区。

在这里边我们发掘了有36座墓葬,当然这只是春秋晚期墓葬的一小部分,因为这些一些大型的墓葬都没有被盗,所以我们首先对这边进行了发掘,红色的还是车马坑。

在这36座墓葬里边,我们一共有10座墓葬是出土青铜器的,所以这是一个贵族墓葬集中的分布区,其中有两对大型的夫妻并穴合葬墓。

首先我们来看西北边这一座。

西北边这一座可以看到西边这座墓葬的墓葬规模明显要比东边这座大,这个墓葬的深度有的是10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所以它人工保存不下来。

可以看到它周围是椁中间是棺,西边它有一重棺,东边它有两重棺。

然后西边这座墓葬它随葬的器物比较丰富,而且它有武器和工具,它有5件鼎,所以是个5鼎大墓,他的身份是位大夫,东边那个自然就是他的夫人。

我们再来看东南面这一对。

东南面这一对它的西边墓口略微要大一些,所以刚开始我们还以为西边这位是男性,结果挖下去以后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东边这座墓葬正好在路上,我们在2016年发掘墓1的时候,这条路是我们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后来这座墓葬就被盗了,幸好我们发现的及时,损失还不算很严重,那个就是盗洞的位置。

这是一对积石墓葬,这个积石墓葬当时是代表等级的,就是椁的四周堆满了石头,而且椁盖板上和椁下边都铺了一层石头,这个就是它的盗洞。

我们首先来看这个女性墓葬,西边这座女性墓葬,这是揭掉石头以后可以看到有椁盖板的痕迹。

这个是揭掉椁盖板以后可以看到这棺盖板。

这个就是我们清理出来的墓室。

它也是一椁两棺,可以看到中间有两层棺,但是这个人骨可以看到还保存的比较好,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和下面的这层石头有关系,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这个人骨的侵蚀是非常厉害的,这个石头可能对它有一个保护的作用。

在这座墓里边发现了有5件镬鼎,那她的丈夫至少是一位大夫,但是没有发现武器和工具。

可以看到它的人骨保存的比较好,而且经过鉴定,这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她的腹部还有一个胎儿,可以看到腹部有突出的地方,它是个胎儿,而且它胎龄有8个月大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骨的两个胳膊是外张的,一般正常死亡她的胳膊应该是竖在身体两旁,那么也许她去世的时候比较痛苦,她的痛苦很可能来自于她腹部的胎儿。

然后这座墓葬是我们春秋晚期同等级的女性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墓葬,那么就是她怀胎去世以后,她的丈夫可能就悲痛万分,给她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而且她腹部的胎儿,我们已经成功的提取了DNA,准备就是和他的父亲做一个亲子的鉴定。

这个就是出土的镬鼎中的一件。

这是其中的一些玉器,也有乐器,那是铜鬲。

这个有两件,可以看到它制造的工艺非常的复杂。

这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因为失蜡法它铸造青铜器它难度高,所以成功率也不大,目前在我们北方,尤其是东周时期,这个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很罕见的。

这个就是它东边被盗的这座墓葬。

这个盗洞是直达墓底,事实证明这个积石确实对墓葬能起一个保护作用,因为它能增加一个盗墓者的风险和增加他盗墓的一个难度。

这就是清理出来的墓葬,它也是一椁两棺,墓主人头是北向,那个盗洞的部分青铜器全部被盗墓分子盗走了。

一般这个盗墓分子他盗这个器物的时候,因为他盗洞口开的并不大,如果是完整器物,他拿不走的怎么办,他砸碎了他也要拿走。

我们这个盗洞的正前方有一个大鼓座,这个大鼓座它的直径达到84.5公分,而且它够厚重,盗墓分子估计是拿它没有办法,无从下手。

而且我们又发现的很及时,所以这么多的青铜器才得以保存下来,而且可以看到它这个墓主人的人骨保存的也比较好。

这就是它出土的青铜器,可以看到它随葬的器物非常的丰富,也是我们春秋晚期大夫墓葬随葬器物最丰富的一件。

这既是我们的一件青铜鼓,右边这个。

我们的这套墓里边编钟一共出了两套,这个是甬钟,还有一套叫镈钟。

这套甬钟是卫国的甬钟,不是三家分晋那个“魏”,是河南那个“卫”,至于这个卫国的甬钟为什么出现在晋国的贵族墓葬里边呢,我们一会儿会讲到。

这是一些车马器。

这个是它出土的一些玉器。

这个墓葬一共出土了两套列鼎,因为一般来说我们陶寺北墓地发现的春秋晚期大型的墓葬,大型的大夫级的墓葬只有一套鼎,这就有两套列鼎。

其中这个镬鼎应该是4件,就是一套5件的列鼎配两件镬鼎,但是我们只发现3件,这肯定是被盗墓分子盗走1件。

下面就是我们拓出来的鼎上的纹饰,可以看到它的纹饰和侯马铸铜遗址陶范上的纹饰完全是一样的,因为铸做青铜器它要用到陶模陶范。

所以我们陶寺北墓地这个青铜器,就是侯马铸铜遗址的产品,就是晋景公迁都的那个新田。

这个就是这件大鼓座,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的一件鼓座,它的直径达到84.5公分,可以通过和其他馆藏的鼓座和出土的对比,它们的体量都没有陶寺北墓地这件大。

而且除了那个博物馆收藏的和传世的,目前考古发掘的青铜鼓座只有6件,其中有4件出土在国君和他夫人的墓葬里边,其余的两件都是在晋国的墓葬。

其中的1件就是太原的金胜村,金胜村是赵氏家族的墓地,春秋晚期赵氏家族的墓地,赵氏是晋国的权臣。

还有就是我们陶寺北墓地这件,但是我们陶寺北墓地这件是最大的,出土的鼓座一般它的年份都集中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

这个鼓座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个就是我们根据文献记载恢复的这个鼓,文献上它叫建鼓,就是把柱子插在这个鼓座上,然后把这个鼓固定在这个木柱上。

因为它敲击的力度非常的大,所以它的鼓座一般都是很厚重,因为这个鼓座是青铜制造的,只有一般的少数的贵族才能拥有。

当时应该有许多木头的鼓座,当然我们考古发掘中,这种木制的东西是很难保存下来的。

这个鼓座一般就是首先这个鼓是作为一种乐器,它和其它钟、磬在祭祀或者是宴上的时候使用,还有就是它在军队中它可以指挥军队,而且鼓舞士气。

我们鲁国和齐国不是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嘛,公元前684年长勺之战,就是这个鲁庄公就采用曹刿的建议,一鼓作气取得了一个战争的胜利,它有一个激励士气的作用。

下面就是我们要讲的这套卫国的编钟,这套卫国的编钟一共13件,我们是根据它出土的位置排列的。

其中有11件钟上是有铭文的,两件钟上铭文内容相同,有177个字,还有另外9件它的铭文也相同,一共有18个字。

这两件编钟一共有177个铭文,这个钟分列于各组的首位,每组的首位的钟都是177个字的铭文。

其余的9件钟分列于这两组钟之间,就是带铭文的18个字的钟分列于这两组之中,每组最后的一个钟上它是没有铭文的。

而且据一个测音的结果发现,其中的8件它可以分为两肆,而且它每肆的音列都完全相同。

但是它每肆编钟和它原来的分组并不对应,这就是它入葬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按照它编列来放,原有的编列来放。

这个就是它编钟上的铭文,177个字,其中的有些文字我们还没有识读出来,就是隹王正月初吉丁亥,衞侯之孙申子之子书曰,穆穆宏宏,公定为余居于麦之野。

这个书它的先祖是某位衞侯,他得到了那么一块封地在麦之野,关于这个麦,甲骨文里边就曾经有出现,关于它的位置学者们也是有争论的,有的人可能认为它也许在山东一带。

但是这个麦它出现在卫国的编钟上,那么就说明这个麦地确实在卫国,这个卫国是公元前629年迁都到帝丘,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一带,那说明这个麦之野确实就是在今天的河南濮阳。

这个编钟的内容就是,这个书得到这么一块封地,然后他感念先祖,同时表达了他守土安民的这么一个决心。

这个是18个字的铭文,就是衞侯之孙申子之子书,择吉金乍铸和钟六堵。

这套编钟它是春秋中晚期之际的一套编钟,它最可能铸造年代就是在献公殇公和襄公之间,那么书就是从这3位卫公的某一位手里边,得到了这么一块封地。

这个就是卫国大概的一个疆域图,因为当时列国的疆域形势是经常有变化的,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那么这套卫国的编钟为什么出现在晋国贵族的墓葬里边呢?因为在晋文公他称霸以后,公元前632年,他称霸以后一直到公元前504年卫国攀晋,卫国一直是晋的盟国。

在这个期间,小国对大国是有奉献的,而且大国也可能勒索小国,所以卫国的编钟出现在晋国贵族的墓葬里边并不奇怪。

这是我们这个墓葬出土的另外一套镈钟,这个就是我们晋国生产的镈钟,一共是13件。

其中上面的4件我们看起来它形制比较大,这不是实用器,这4件是明器,其中后面的那两件因为被盗墓分子盗走一半,所以不太好修复。

下面这9件是实用器,而且我们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清雷博士就做了一个测音,发现这套卫国的甬钟和我们晋国的镈钟,它是属于同工系统又音区相同,就是它的音高是一致的。

所以王清雷先生就认为,当时是不是对这个音高,已经列国的音高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了呢?

我们可以看到他用这个镈钟和甬钟合奏了一段乐曲。

这个3011墓出土的其它的青铜器,这是我们目前为止春秋晚期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丰富的一座墓葬。

首先它陶寺北墓地它的规模大,它总面积有24万平方米,而且它的墓葬总数达到能将近1万座左右。

它的延续时间长,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它的跨度有500年,这在全国同时期的墓葬中也是很罕见的。

它有两项填补东周考古空白的重要发现,就是春秋早期贵族墓葬中玉石器祭祀遗存的发现,为墓祭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有墓3011出土的这套编钟,是目前卫国唯一存世的实用刻铭编钟。

陶寺北墓地它春秋时期是晋国的一座邦墓,战国的时候它属于魏国,它又伴随了晋国的兴衰,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变迁的缩影。

陶寺北墓地在晋国时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当时社会的层级结构,族群之间的等级差别等等这些问题会相继提出。

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发掘,考古发掘势必会推动晋国史,乃至两周史的研究,好的,谢谢大家。

在这里可以找到【娴院演讲】相关内容。

  • 娴院新浪微博:娴院

  • 观看娴院演讲全部视频:请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搜索【娴院】

  • 娴院音频: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音乐、蜻蜓FM搜索【娴院】

  • 今日头条:在今日头条搜索【娴院】

  • 抖音官方账号:在抖音搜索【娴院演讲】或抖音号XYYJ12345678

长按加关注


娴院演讲

娴院慈善基金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