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上班路上听文芳的课

 剽悍前行 2019-11-01

    最近我重听文芳老师讲的《教育的勇气》。今早听到第三篇———《苦难带给母亲和我的……》。

    文芳说:故事部分主要讲的是母亲的童年和张老师童年时期对母亲的印象,“虽然谈的都是母亲人生中遭遇的苦难,但我们在读的时候,好像并不会感到沉重,更不会感到压抑,为什么?带着这样一个疑惑,我又把这篇文章重读了几遍…”听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们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时,常常会从对作者讲述的追随状态中抽离出来,产生好奇与疑惑,这份好奇与疑惑其实是非常宝贵的,抓住这份疑惑与好奇,重读文本,并追问下去,便会在经历“初极狭”的状态后“豁然开朗”,发现另一片“桃花源”。我们也会在阅读中与作者,与文本进入深度对话。

    文芳就是这么做的,他没有放过在他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疑惑”,而是紧紧抓住,以它作为突破口,深入下去。他对文本“重读几遍”,找到了张老师在“童年苦难”中慢慢实现的“精神转化”。他继续“追问”,这种“转化”是如何实现的,于是文芳发现了文本背后作者的精神“桃源”。正因为对这份阅读中“疑惑”的敏感和追问,文芳才写出了这篇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和洞察力的文章,而我也才有幸读到文芳精彩解读的同时再一次领略到张老师的精彩。

      我突想起暑假我参加“大猫老师绘本作文课程师训班”,在课程中,大猫老师就给我们讲到阅读中的“卡点”现象,她让我意识到对“卡点”的追问,这是打破阅读惯性,走出阅读舒适区,实现对文本深度解读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听文芳老师的这一课,再次强化了我对“卡点”现象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有意识地珍惜和把握阅读中出现的好奇与疑惑,面对“卡点”时追问下去,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

    文芳在这一讲中提道:“张老师在做家庭教育讲座的时候,经常会给现场的父母们提一个建议,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把你所作的工作如实地告诉孩子。”张老师在《奶蜜盐》一书中写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教育中最自然的状态,叫言传身教。……(这种教育)是最自然,最日常化的,但也是最有力量的……对人一生影响也是最为牢固的。”这部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绘本《安的种子》的读后感,在文章中我写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我的“小种子”。在我们家,我和孩子爸爸达成共识,能够自己带孩子,即使累一点,麻烦一点,也不轻易将孩子托付给他人。所以,我们家的小朋友常常跟着我们。她从小就经常目睹爸爸加班的忙碌与辛苦;她看到过爸爸做实验的一丝不苟;也常常在周末和爸爸户外远足,她感受到爸爸对植物和动物的喜爱,通过爸爸,她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她成了大自然里的“野孩子”。她坐在教室后面旁听过妈妈用沙哑的声音给哥哥姐姐上课;她陪妈妈参加樊登读书会举办的“我是讲书人”大赛,从初赛到四川赛区的决赛,她是妈妈最忠实的听众;她习惯了妈妈每天睡前用温柔的声音给她讲故事,妈妈做饭时她擅长在厨房当妈妈的小助手………言传身教,不在刻意说给孩子的某句大道理里,也不在刻意树立给孩子的某个光辉的榜样形象里,教育是陪伴,是感染,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就像鲁道夫施泰纳博士告诉我们的:“孩子学的不是你说什么,甚至不是学你做什么,而是学你真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所以育人先育己,教育孩子的路上其实正是自己的修行。

    这一讲,文芳在结尾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和孩子生活一起。“生活在一起”是有魔力的。不仅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会深刻影响着孩子,童年时期孩子身边除父母外的其他亲密他人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只要“生活在一起”。就像张老师的傻叔叔成为了张老师的重要他人,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

      我突然想到除父母外,我的成长中和我生活在一起的重要他人是谁?应该是我哥了。我外公爱写字,我哥深受影响,哥哥从小习字,数十年如一日地自觉练习,后来他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书法家。我自幼跟着哥哥长大,他练字的身影印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他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虽然幼时我练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而立之年的我不知怎么着就突然想练字了,当我提起多年不碰的钢笔和毛笔时,这一练我就再不想停了。我坚持练字近两年时间,而我居然把自己练进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儿时,外公和哥哥对我的影响就像是在我的心里撒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居然会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突然萌芽。

  所谓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重要的却不在“言”了什么“身教”了什么,而在言语和行动背后的态度。这份态度有极强的感染力,会被吸收和传习,就像我,最终没有逃过练字的魔力。

      谢谢文芳,明天继续听。听你的课,也像在重新听我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