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 | 这字值两万——正剧、闹剧与丑剧?

 张大大哥 2019-11-01

我是业余文学爱好者。

以前订阅过的文学杂志:大型的有《当代》《十月》《收获》《花城》《昆仑》《黄河》《钟山》,其它小型的如《青春》《雨花》《上海L文学》等等。后来由于网络的信息的冲击,对文学杂志就简约化了,只限于《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我的阅读量,说不定远远超过中文系研究当代文学的那些学者的阅读量呢。平时当着闲书看,江湖百态,芸芸众生,在这些小说里都有各种影子在。往好处说,我这是遍览群书,往坏处说,我这是不务正业。

今天收到2018年的《中篇小说选刊》,封三有一整版书法图片,标题是《刘醒龙书法作品》,还有书法价码,一张四尺对开(135×35公分),价码是2万元。我的头脑此时打了问号,这字价值2万啊!小学生启蒙练字,也比这字好上许多倍啊。给懂点书法的人看看,说不定会有“垃圾”之评。

看来这个世界变得疯癫而不可解了!!!

作者刘醒龙,以前我看过他的小说,但此期介绍,知道他在作家协会有着很多职位,主编、委员、主任、评委等等,他的这种字这么值钱?许多艺术院校文科院校书法专业的学生、研究生,他们浸淫书法可是至少10年至20年的功夫,写出来的精湛作品,恐怕也卖不了这个价,甚或无人问津。所以他们毕业以后只能以举办书法培训班而作稻粱谋。

有朋友跟我说:

他不是卖字,或许有人求他发小说,参加协会,收藏他的作品,这是联系情感的最好纽带啊!

我迷惑不解地说:会吗?

朋友说:你真是个书呆子,大千世界,有什么不可能呢?

最后我还是不相信朋友之说。我只是觉得这字不值2万元钞票。

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卖字赚钱,开了作协官员卖字的先河,而且价码甚高。现在各地作协的不少官员也开始仿效贾主席,前一阵看见南京一家报纸,也刊登了南京作家协会叶主席开始卖字的新闻。

看来写字卖字,还真的成了作家们的赚钱之道呢,他们卖的字,不是引人入胜的小说之字,而是墨汁涂抹之字。

这条路行得通吗?这是正剧?闹剧还是丑剧?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