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堪舆系列:盗墓神器--洛阳铲

 燕扣扣 2019-11-01


久负盛名的洛阳铲

对于某些职业的人来说就相当于

孙悟空舞的金箍棒

关二爷使的偃月刀

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

但是谁也没见过他的真面目

谁有了这把神器

谁就成了盗墓的王者

可惜盗墓小说拍了这么多

出镜的全是兵工铲

没有一个跟我们解释过这玩意

究竟应该怎么用

了解洛阳铲之前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古代皇家贵族

王侯将相

选择在哪下葬的'套路'

也就是古代最神秘的

'阴宅风S'

【 寻龙点穴 】 

在古代相比阳宅

古人更重视阴宅

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

已故之人会与活人相互感应

祖先葬的好

散发出的气息就是好的

会影响人做好的决策

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祖先葬的不好

肯定让子孙也不舒服

所以自古帝王登基后的头等大事

就是给自己死后选个'好窝'

这就涉及到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名词

'寻龙点穴'

不管是选墓

还是盗墓

都离不开这四个字

所谓'寻龙'

算了~我说人话吧

简单理解'龙脉'就是山脉的脊椎骨

如下图


而山脉的延伸

与树木的成长是很像的

大树干→小树干→大树支→小树支

所以古人将

主山脉、副山脉、副副山脉、副副副...

命名为

大干龙→小干龙→大支龙→小支龙

'干龙'的气场非常巨大

是不能选为墓地的

所谓'寻龙'

就是沿着'干龙'寻找'支龙'

最后在支龙上

选择墓地

那么'点穴'

又是怎么回事

从物质上来说

'龙脉'所走过的土壤

跟山上的其它土壤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长出来的植物

也会不一样

那所谓'龙穴'

就是'龙脉气场'最后聚集的位置

如果是'真龙之穴'

挖开这个位置的土壤就会出现

神奇的'五色土'

然后呢

禽暴师兄曾长篇大论的剖析过

我就不再啰嗦了

简单来说

就是把祖先的骨骸葬在

这块土壤里面

接收这股祥和的能量场

因为基因关系和量子纠缠

将龙穴的能量

传输给子孙后代

那这个跟洛阳铲有啥关系

这把神奇的铲子

不是用来挖土的

更不是来打粽子的

它只有一个作用

就是把泥土从地里带上来

当然不仅是五色土

还有各种各样的土

 【 一把洛阳铲 刺破阴阳界 】

如果只是看土

工兵铲也可以

挖就行了

为啥需要洛阳铲呢

洛阳铲的神奇之处

就是能把地下的土层相貌

原封不动的取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洛阳铲可以完整的带上来土

其他铲子却不行呢

我们首先来看洛阳铲的构造

洛阳铲的铲头是这种U形的

土壤颗粒进入U形管之后受压

产生压力和张力

就相当于这些土颗粒一个抱着另外一个

谁都别想跑

这样,成型时的弧度打造u非常关键

弧度小了

铲子带不上土

弧度大了

带上来的土弄不掉

就是因为其制造十分复杂

现如今也只能手工打造

是绝对的洛阳特产


【 洛阳铲的登场 】 

洛阳铲现在虽然被推崇备至

但是发明的时间却不长

是在清末清政府倒台

才被发明出来的

距今也就100多年的历史


洛阳铲的发明

在中国盗墓史上

也算划时代的事了

以前的盗墓者

一般会先根据书上的记载

找到墓穴大致的范围

然后观察周围的草木长势

(我们拿十三陵来感受一下植被的巨大差异)

然后用锨,镐,锹,铲,斧等工具

想尽办法向下挖掘

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线索

这样的探索时间会非常长


如果是一些小型墓穴

没啥关系,墓埋得不会很深

挖起来也不费劲,打个洞

拿拿东西用不了多少时间

最多一两天完事


要是碰到有些大墓

那寻找墓穴就是个旷日持久的工程

必须隐藏好自身

打好持久战

河南三门峡地区

有一个虢(guo)国墓

盗墓贼花了4个月的时间

先是向下挖竖井

然后斜着打了一条两公里长的地道

最终打入了古墓的核心位置


后来古墓被找的时候

考古人员都震惊了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老鼠洞

不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很隐蔽

但加大了墓室的寻找难度

很难预判墓穴的情况

万一下面没有坟墓

或者挖错了方向呢


而且另外还有一个坑爹的事

这就是挖到假墓

辛辛苦苦挖了几个月发现啥都没有

所以洛阳铲能成为盗墓第一利器

就在于能让人一眼识别

土下面是不是有真东西

有了它,地下是个什么情况

明眼人一看

心里就明明白白

怎么去分析地下有没有墓穴

秘诀只有两个字:看土

【 看  土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

地下的那些小秘密

土壤是一层一层有规律的排列的

如果这里只是普通的土地

那么其土壤结构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这个在行话里叫:生土

但要制造墓穴

就一定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的颜色就会不均匀

这种土在行话里叫

熟土(也被称为五花土)

熟土之间也有区别

这就得看行家的眼力见了

【 土与土:我们不一样 】

旧时长沙土夫子

凭借多年的倒斗经验

总结的一套“辨土秘诀”

春秋战国是红土

西汉回填用黄土

东汉不用黄沙泥

唐宋墓坑多黑土

这个秘诀说的是什么呢

挖了墓不是要把土回填的嘛

不同年代回填的土

是不一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

墓穴回填都喜欢用红色网纹土

俗称本坑土

西汉早期喜欢用纯黄土回填

没有经验的盗墓者

会以为是没有动过的土

但很多汉代的墓

还是被大家先后下去倒过斗了

因为这种黄土粘性很好

很适合做煤球

经常会有人挖土做煤球

挖着挖着就挖出墓穴了

东汉时期开始不用黄沙泥填土了

改用青白膏泥

在墓壁的四周填上

约50厘米厚的青膏泥或白膏泥

俗称“泡筑版”

之前的马王堆女尸用的就是这种材料

(马王堆出土棺木)

白膏泥的颜色这么白

一般是因为在土里加了面粉

这样粘性会更强

自东汉开始一直到唐宋

回填墓穴的土

逐渐改成杂质较多的黑黄土

除了土质不纯净之外

厚度还很不规则

完全没有前人造墓时的讲究和精致

墓葬的价值就会低很多


所以为啥洛阳铲出名

是因为他打通了关键的技术性难关

靠着土层

原来需要花几个月的踩点,探索

现在分分钟可以搞定

不经意的实现了技术升级


现在洛阳铲肯定是不能用于盗墓了

但是它使用范围更宽了

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

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用不好

也是分分钟得挂科

城市建设也是利用洛阳铲

先探测有没有古墓


从盗墓到保护

仅50年

洛阳铲也实现了其身份的转换

甚至于洛阳铲内销转出口

在国际上都有一席之地

自豪吧

~

卓卓

2019年7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