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分工与合作:如何站上浪潮之巅?

 由狭渐广 2019-11-02

吴军

2019-7-23

03|分工与合作:如何站上浪潮之巅?

转述:宝木

你好,欢迎和我一起透视5G。

我们上一讲讲了,5G技术和IoT是不可分割的,那么这个产业会如何构成,以及市场规模有多大,我们可能有什么机会,这可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一讲我就回答你这些问题,并让你知道,一个企业如何顺应时代,展开分工与合作,站上整个产业的浪潮之巅,这样,即便它什么都不做,也能乘风破浪。

首先,为了回答你“未来产业结构”的问题,我们还是先看看过去,当然,我还是将互联网和通信结合在一起讲。

在第一代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各种企业,但是从挣钱的能力以及对产业的把控来讲,最顶端的是微软和英特尔,那个时代被称为WinTel时代,Win就是微软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Tel就是英特尔的处理器。

在那个年代,你可以用联想的电脑上网,也可以用戴尔的或者惠普的,这些设备制造商,它们的产值都很高,确实养活了很多人,但是利润都有限,因为竞争太激烈,它们要想办法求你使用它们的产品。但是微软和英特尔不同,无论你用什么牌子的电脑,都必须使用它们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这些绕不过去。

当然,在第一代互联网时代,提供网络服务的企业也受益,比如各种宽带公司,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和计算机设备制造商一样,利润空间有限。

此外,有了互联网,必须要有信息和服务才有意义,因此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也分到了一杯羹,比如雅虎、Google,比如中国的门户网站,但是它们的利润更有限,因为它们更容易被替代,而且一个用户从新浪转到搜狐的成本近乎为零,也就是说那些门户网站的服务几乎没有粘性,这些企业发展的好坏全看管理水平。

说到头,这么多企业其实都是围着WinTel转。因此,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挑战微软和英特尔的地位,事实上一旦它们的地位受到威胁,反而整个产业都会来帮忙。

我在《浪潮之巅》一书中讲,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微软和英特尔就是这样的公司。

第一代互联网 WinTel是核心

到了第二代互联网,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风水就变了。那么谁控制了移动互联网呢?在诸多企业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两家,一个是Google,因为它的安卓操作系统是大家非用不可的,另一个是(美国人在英国办的)ARM公司,因为今天所有手机的处理器都是由它提供设计方案,这个产业的格局跟第一代互联网时代非常相似。

第二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分布

对比这两张图,你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它们的结构差不多,但是占据相应位置的公司则不同。

到了第二代互联网时代,不仅处于枢纽的公司换成了Google和ARM,设备制造商也改变了。类似的,给大家提供服务的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也改变了。

看到这种变化,大家可能会有三连问。

第一问:为什么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各个位置的公司会换一遍呢?为什么上一代的霸主微软做手机操作系统比不上Google和苹果,英特尔做处理器比不上ARM(加上华为、苹果、高通和三星)呢?

第二问:至于做上网设备,为什么最早起步,还并购了摩托罗拉的联想做不过一群完全没有做过设备,没有供应链管理经验,甚至没有销售经验的小米创始团队呢?

第三问:到了应用层面,为什么雅虎、百度和中国的门户网站提供信息就比不上今日头条有效呢?我们来分析这两张图背后的这些问题。

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第二代互联网相比第一代,要求用更少的能量传递、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否则我们的设备无法实现移动。按照这个要求,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显然不合格,如果用它们做手机,几个小时就没电了。

而第二张图中的那些企业,相比第一张都更合格。比如,从处理钱的交易来讲,支付宝也比传统银行消耗的能量更低。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第一代企业不能自身改进,适应产业的变化呢?按说它们更有资本啊,但是事实上这件事几乎不可能。我在《浪潮之巅》中通过基因决定的理论,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原因,这里就不详述了。

简单地讲,在一个商业环境中优化得非常适应环境的公司基因,很难在另一个生态环境重新适应和发展。这就如同习惯了暖湿气候的恐龙,很难适应没有了植被覆盖的冰河时期一样。

当然,眼睛比较尖的朋友可能看到了在上面两张图中,并没有包括苹果。苹果从来是自成一体,试图单独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但事实证明,这种吃独食的想法在今天的商业时代里行不通,这也是它在第一代互联网时代,输给微软的原因,而今天它相比安卓,市场规模在不断缩小。

吃独食,不懂得与整个产业合作的问题在于,一旦某一些产品市场的反应不好(比如苹果的iPhone 8、iPhone XS等),整个行业没有人能够帮到它,大家都希望它干脆死掉。因此,我在很多场合讲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IoT和5G时代,依然如此。

今后,从第二代互联网发展到第三代万物互联,情况也是类似。在今天第二代互联网,也就是移动互联网中光鲜亮相的企业,未来的命运如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变化对大家来讲是好是坏呢?

这要看你现在在哪家公司了,如果你现在在一家上面图片里列出的明星企业,那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职业前景和生活都看似不错,但是那也未必能保证你将来的发展前景好。30年前,硅谷最热门的企业是惠普,20年前是英特尔,但今天只有想退休的人才去那里。

对于大部分人,我倒觉得机会在于变革时的洗牌。如果我们把上面图中的每一个位置都重新填一遍,大家就会发现机会特别多,当然这种说法有一个前提,就是整个市场需要变大而不是变小。如果变小了,即使重新洗牌,大家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

那么未来的市场规模到底是大是小,有多大呢?我来给大家剖析一下,看看未来的机会到底在哪。

变大还是变小,需要参照物。第一代互联网,整体的市场规模只有大约10亿台联网设备,当然主要是个人电脑(PC)和少数的服务器。2011年是全世界PC机出货量最高的一年,也不过3.65亿台,以后一直在下滑。

第二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大约是30多亿部手机,2017年的下半年到2018年的上半年,出货量达到高峰。2018年全世界智能手机出货量大约是14.4亿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代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数量超过设备的数量,大约1.3个人使用一台电脑上网,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设备的数量比网民的数量还多,平均一个人有1.3个手机(今天全世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只有25亿),这说明在第二代互联网时代,大家和网络的联系更紧密了。

根据凯鹏华盈的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人们在电子设备(计算机、手机等,不包括电视)上所花的时间,从2008年的每天2.7小时,增加到2017年的5.9小时,主要的增加来自使用智能手机。

那么第三代互联网,也就是IoT的规模有多大呢?从上网的设备数量来看,目前最保守的估计是500亿个设备,当然这些设备有大有小,小的诸如可穿戴式设备、家里的智能家居等等,大的像是智能汽车、工厂的设备等等。这么多设备是4G不够用的原因,也是商业的机会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IoT设备不太方便,要么靠连着一根电线来供电,要么需要用电池供电,要经常充电。你可以想象,全世界只有70亿人,却要伺候500亿个设备,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因此,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充一次电可以使用很长的时间,甚至在有些设备整个生命期,都不需要充电。这是未来产业的痛点所在。

要想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一是靠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二是降低IoT中芯片的功耗。前者虽然还有潜力可挖,但是大约也就是一倍的潜力,而后者潜力则很大。如果我们能够将今天移动设备的工作电压从3伏降低到1伏,就能节省90%左右的能量。因此,低电压、低功耗的芯片是当今半导体发展的一个方向。

不过,低工作电压的芯片中有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当工作电压很低时,噪音会很大,会影响它的工作,无论是计算还是存储都会出错,因此,在设计这种芯片时,纠错的机制就必须设计进去,这让芯片的设计和过去完全不同。当然,这也就给了一些新企业机会。

类似的,未来IoT和5G产业还需要新的操作系统。今天由于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IoT设备相当于是在裸奔,几乎没有信息安全的保障。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今天如果你在家里装了一个IoT设备,连到了你家的Wi-Fi中,IoT设备和Wi-Fi匹配之前当然要输入密码。很多IoT设备(包括蓝牙设备)的初始密码要么是0000,要么是1234,而大部分人是不会修改的,因此这种密码极不安全。

通过入侵家里的IoT设备,就有可能入侵整个网络系统。和前两代互联网一样,谁掌握了未来的操作系统,谁就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

至于从目前来看,哪些企业会是赢家,IoT+5G的市场有多大,我们下一讲再谈。

要点总结:

无论是第一代互联网,还是第二代互联网,全世界都形成了一个高度耦合的产业,在这个产业里有详细的分工。

控制产业的是把控操作系统和核心芯片的企业,接下来是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

每一代互联网,上述位置中主要的企业都会更换,这是由单位能量传输、存储和处理更多信息的要求决定的,也是由公司的基因决定的。在未来也是如此,为了适应IoT的发展,需要新的芯片技术和操作系统。

每一次这样大的变局,就给很多人带来了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