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图片:汪远 被称为“萤火虫”的植物 八宝最早被称为“景天”,两千年前汉代王充所著《论衡·吉验》即有记载“有禾生景天中”。后人在“景天”旁标注了这种植物当时更为人知的名字:“备火”。 八宝最早被称为“景天”。图片:刘冰 八宝自古以来便一直和“火”密不可分。古人认为凡是多汁多浆的植物,在房屋中种植可以免遭火灾。宋·苏颂《本草图经》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景天生泰山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人家多种于中庭,或以盆盎植于屋上,云以辟火,谓之慎火草”。因为八宝能“避火”,所以古人认为它对人也能“去火”,入药可以主治“大热火疮、烟火丹毒”。 由于叶片肉质,古人认为景天一类的植物有“避火”、“去火”的功效。图片:Pixabay 有这么多与火有关的故事,八宝也可谓是最早“火”起来的多肉植物了,古名几乎都带火:备火、辟火、戒火、慎火、救火、护火、据火、火母、拨火、谨火等等。“景天”之名,也与“火”有关。“景”本义为“光”,“景”字上为“日”,下为“京”,“京”是高台,“高”的象形,“景”即日光照耀。 若说八宝是最早“火”起来的景天,那么这位便是最火的景天了。图片: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 “景天”古时其实是萤火虫的别名,指萤火虫的萤光。魏·张揖《广雅》:“景天,萤火也”。魏·吴普《吴普本草》记载“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燿,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八宝既与火有关,开花后又如萤火虫般星星点点,人们便借用“景天”一名称呼这种植物。 真·景天:萤火虫。图片:Wofl~commonswiki / wikimedia commons 景天八宝,相似却不同 “八宝”反而应是这种植物最不常用的一个名字了。“八宝”自唐代开始是天子八种御印的总称,后来便指代八种宝物。称景天为“八宝”,可能和它有入药、避火等多种作用有关。而“八宝”一名,迟至清代才作为植物名称出现,并且只在京师地区才这样称呼。后续选用“八宝”作为景天的名字,和北京是最早出版地方植物志的省市有关。《北京植物志》第一版1960年编纂完成,是首个收录八宝的植物志,当时以“景天”作为正名,收录了“八宝”作为北京地区对这种植物的别称。当后续发表新属,弃用“景天”这个名字的时候,自然选用了“八宝”这个名字。 拥有垫状匍匐茎的锐叶景天(Sedum acre)。图片:Darkone / wikimedia commons 虽然八宝和景天属(Sedum)植物长得很像,但它是一种宿根草本,地下有膨大的块根,冬季时地面部分会枯死,春季时又会从根部冒出一丛丛新芽,重新开始生长。它的叶通常是对生的,偶尔也会互生或者三叶轮生,叶色灰绿色,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它的花最为好看,每年秋季按时开放,5枚白色至粉红色的花瓣组成星形,小花聚成伞状生于枝顶,如满天星一般。 八宝春季形态。图片:汪远 八宝的花。图片:刘冰 但真要区分八宝属和景天属,也有简单的办法。除了八宝属心皮分离、景天属心皮基部合生这样让一般人看不明白的特征之外,八宝属多数是宿根植物,可耐-20℃甚至更低,温带至寒带地区广布,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春季萌发时多少是莲座状的。而景天属在亚热带、热带干旱地区广布,多数仅耐寒至-5℃左右,常绿不落叶。 有关于八宝、景天、瓦松之间的夺名纠葛,↓滑动阅览。 八宝和景天相似的长相,给自己惹来了些许麻烦。八宝自古以来就叫“景天”,景天属、景天科的中文名都是以此为基础命名。那时的八宝还是景天属的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直到1977年,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那年,大場秀章(Hideaki Ohba)从景天属(Sedum)中分出了一个新属,Hylotelephium,我们的主角恰恰应该从景天属中分离出去。所以,它的学名由Sedum erythrostictum变成了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这时,拥有了“景天”的Hylotelephium应该叫“景天属”,而没有了“景天”的Sedum应该换个名字。 不过从Sedum变成Hylotelephium的种类毕竟是少数,多数种类仍然冠以“某某景天”的名字。为了多数种类名称的稳定,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含泪舍弃了“景天”这个名字,从别名中选了“八宝”。 八宝已经失去了“景天”这个名字,但命途多舛的它,还面临再次失去属学名的可能。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瓦松属(Orostachys)的一部分宽叶种类,包括模式种钝叶瓦松(Orostachys malacophylla),其实是嵌在八宝属之中的,应合并于八宝属。 钝叶瓦松。图片:汪远 但瓦松属(Orostachys,1809)发表时间早于八宝属(Hylotelephium,1977),所以合并后的属名应取发表时间最早的Orostachys。八宝在失去了中文名后,无奈再次失去了属学名,重新组合为Orostachys erythrosticta,而失去了模式种的瓦松属其他未归并种类,则应另取学名。 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瓦松的莲座状形态,其实在景天科中多次独立出现,互相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例如仙女杯、瓦莲、长生草、石莲花等都是莲座状形态,在景天科中关系较远,和它们近缘的种类很多都不是莲座状的。 石莲花(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图片:Sergei / wikimedia commons 被归并入八宝属的瓦松种类,都像钝叶瓦松一样,叶子是扁平的,先端钝圆或钝尖,基部常常像吊兰一样生出带长长纤匍茎的新芽,冬季休眠时不形成异形叶。 进入休眠状态的瓦松。图片:汪远 像瓦松、晚红瓦松这类仍然独立的种类,叶子通常棒状,先端有刺状结构,侧芽不带长纤匍茎,冬季休眠时中心形成三角形的异形叶,植株缩为扁球形。 瓦松属的子持莲华,生有很多纤匍茎。图片:汪远 不娇气,挺好养 八宝在我国分布广泛,从西南、华中、华东一直到东北都有分布,适应多种气候,因此也极易栽培。八宝生长季在夏天,较耐湿热,不像一些娇气的多肉植物,夏季高温时会休眠,多浇水就容易烂根。八宝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宽泛,各种种植土皆可,疏松肥沃的土壤更有利于秋季开花。生长季土表干透后即可浇水,不可积水。 八宝繁殖简单,耐寒耐热,只对阳光有一点需求。图片:Dalgial / wikimedia commons 唯独对阳光的需求,八宝和其他多肉植物是一致的:生长季需要全光照,如果过阴将会导致徒长、植株倾倒。北方地区花期一般在国庆前后,花后地上部分就会枯萎。冬季耐寒,可以直接放在室外越冬。八宝古代常栽植于室内或庭院之中,现在已经较少在室内种植了。八宝的繁殖也异常简单,可以扦插繁殖,也可以直接分株繁殖。因为种子非常细小,一般不采用播种繁殖。 常见品种都不是本人 八宝虽千年前即多有栽植,然而自古以来“八宝”(景天、慎火、辟火……)便不仅仅指八宝(H. erythrostictum)这一物种,而是统称,也可能指长药八宝(H. spectabile)、轮叶八宝(H. verticillatum),或其他种类的八宝,甚至与八宝无关的植物。宋代《本草图经》记载的“八宝”,对花的描述就是“夏中开红紫碎花”,这是典型的长药八宝特征,八宝的花通常为白色或淡粉红色。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则为“夏开小白花”,可能指现在的八宝。而明代《三才图会》、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绘制的“八宝”叶明显多为轮生,是典型的轮叶八宝特征,八宝本种的叶多为对生。 长药八宝。图片:汪远 ![]() 长药八宝的花,可以看出雄蕊长度甚至超过花瓣。图片:汪远 ![]() 轮叶八宝。图片:汪远 如今八宝褪去了避火的传说,较少种于室内,却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虽然这些栽植于路边的种类常称为“八宝”,但同样不仅仅是H. erythrostictum。如果仔细看这些栽培的“八宝”,会发现它们叶子、株形十分类似,但花瓣颜色、宽窄、长短都有很大差异。八宝与其他八宝属植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雄蕊的长度,只有雄蕊短于雌蕊或者基本等长,以及花药紫色、花白色至淡粉色的才可能是八宝本种。雄蕊超出雌蕊、花药黄白色、花瓣粉色至深粉色的都是八宝属其他种类或者是杂交种。 ![]() 八宝本宝。图片:刘冰 细细一看,多数栽培“八宝”并非八宝本种。不过要想从众多栽培品种中找到八宝,也非常容易,为数不多的两个花叶品种,恰好就是八宝。一个品种是‘晨雾’(H. erythrostictum 'Frosty Morn'),叶子边缘白色,另一个品种是‘金心’(H. erythrostictum 'Mediovariegatum'),叶子中部为金黄色,它们都直接来自八宝的变异。 ![]() 八宝‘晨雾’。图片:汪远 ![]() 八宝‘金心’。图片:davesgarden 国内八宝属最常见栽培的是拥有极其显著星芒般雄蕊的‘辉煌’长药八宝(H. spectabile 'Brilliant'),路边粉色花的八宝即是该种。 ![]() 长药八宝‘辉煌’。图片:汪远 ![]() 长药八宝‘辉煌’。图片:王昕彦 ‘秋喜’(H. 'Herbstfreude')在国内外也常见栽培,一些深粉色或粉紫色花的即为本种。因为久经栽培产生众多衍生品种,故专门组合为栽培群Herbstfreude Group。 ![]() 八宝‘秋喜’。图片:汪远 有时还会遇到‘紫蜂’欧紫八宝(H.telephium 'Xenox')等紫叶的八宝属品种。 ![]() 欧紫八宝‘紫蜂’。图片:汪远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0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汪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