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儿子为6万彩礼逼死母亲: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闲谈集锦 2019-11-02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条令人目瞪口呆的新闻。

天津一户家庭,爸妈为80后儿子结婚凑钱。先是给他买婚房,耗尽积蓄还外借了30万。

婚期将近时,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彩礼钱。连续闹了好几天,妈妈心疼儿子,又自责拿不出钱,哭说:“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

儿子说:“那你就死吧。”

他妈妈真的从五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30几岁的成年男子,理直气壮地吸着父母的血。

父母的溺爱,不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让他把天性里面的恶发挥到极致,还会搭上父母自己的人生。

电视剧《都挺好》的三个孩子,他们完全是不同的人生。

占尽家庭资源的大哥,无能又伪善;

被溺爱成妈宝的二哥,用尽全力啃着老;

而那个从小被漠视的小妹,却被迫成为了一个强者。

剧里苏家的故事,是无数家庭的缩影——被宠坏的孩子,往往一事无成;而那些不被爱的孩子,却早早成熟。

中国的家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几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小太上皇转动。

吃饭了,需要喂到嘴边;洗澡了,需要把帮忙洗;就连睡觉脱衣服,也是两手一伸。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培养成一个个巨婴。他们长大的仅仅是他们的身体,他们的意识、责任感都处于婴儿状态。

所谓溺爱,孩子在爱里像溺水一样,一边窒息,一边扑腾,一边离不开。

关于爱,父母总是容易走向极端,要么吝啬于给爱,让孩子从小缺爱,要么给得太多,捧杀了孩子。

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之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百度百科上有着清晰的对“溺爱”的定义,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

在教育上它也是“反爱”的。被溺爱的孩子,容易没有主见、窝里横、没有同理心等。

去年过年拜访朋友,一进门就看见朋友读初中的孩子玩游戏,到了饭点,爷爷奶奶喊孩子吃饭,无论怎么催,孩子头也不回,'不饿,不吃!”

晚饭过后没多久,孩子又从房间里出来喊饿,老人家仿佛习以为常,一边说“这会终于知道饿了”,一边又进了厨房给孩子开起了小灶。

然而老人这么疼孩子,孩子并不领情。

当奶奶将做好的饭菜捧到孩子面前,孩子一脸不高兴,“我都说了,我不喜欢吃葱,你们偏放这么多!”

特殊待遇的孩子,从来不懂事情的难得。你越溺爱,他越是不懂得爱。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迪·莫格尔就曾说过:

“当父母倾尽全力不让孩子体验到不适时,他们长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常的挫折。”

换句话说,是父母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父母最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们早知,总有一天,我们终要要目送着他们离开我们的视线,不必追,也无法追,陪得了一时,也伴不了一生。

想拥有孩子,也更想孩子拥有全世界。

那么早点学会放手,学会得体的退出,让他们学会独立,投身现实的洪流里成长,去拥抱这个辽阔世界的残酷与温柔。

当我们垂垂老去,也惟有在爱而不溺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懂得不辜负这世间来自父母的浩瀚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