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被评为“文学之都”。 南京,中国南方的古都 龙盘虎踞,山川形胜 十朝都会,人世沧桑 深沉底蕴孕育了南京1800年文学史 南京的文化也让文学沾染着烟水气 南京,与文学相互依偎 南京的文学,从六朝民间开始 跳着早春青草的水气 南朝民歌《清溪小姑曲》: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大书法家王献之: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齐梁山水诗人谢朓: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连丘迟书札中写南京暮春也如此诗意: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堪。 “诗仙”李白此前登黄鹤楼,被崔颢题诗折服 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在南京一报黄鹤楼之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让李白折服的崔颢写南京一样清新淳朴: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六朝兴废寄寓了晚唐诗人多少慨叹 南京,在诗人笔下第一次显出了沧桑 刘禹锡怀古凭吊,是南京的苍莽悲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佛寺众多,南朝佞佛,晚唐依旧如此,杜牧慨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面对晚唐无力回天的衰微,李商隐露出委婉的讽寓: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隐逸诗人皮日休过栖霞寺,透出寂寥和冷清: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走近春雨中的南朝台城,韦庄禁不住提笔咏怀: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盛唐诗后有婉约词 词,继续抒写着南京的缠绵悱恻 南唐词臣冯廷巳有一好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南唐中主李璟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廷巳回道,不如陛下好句: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南唐后主国破身俘,词中尽是亡国之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 诗、词、曲、传奇、小说…… 南京,依旧有说不完的故事 南京,何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此突出? 也许,上至帝王崇尚文化、爱好文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下至百姓,对文学充满热情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南京 诉说着古朴,沉淀着沧桑 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文学 丰厚的底蕴,滋养了人心 你依然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静心 阅读南京这座优雅的“文学之都” 文字/编辑:阿 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