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语文-2015 可以依据,他选择意气用事,而忽视了江东父老的期待.相比之下,勾践卧薪尝胆, 虽尝尽耻辱却始终不忘复国大任. 如果项羽选择江东卷土重来,如果勾践不堪污辱而自裁,那历史可能就要重新改 写了.有时候,人生的成败得失不在眼前的纠缠中,而在能把眼光放长远的担当里.苏 轼一生屡经磨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换作一般人,可能无法熬过 那样的艰难困苦.而苏轼却从动荡的经历中磨砺出旷达的心胸与吞吐古今的文化自 信,虽经磨难,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他看到了遥远的结果,因而摆脱了过 程中的困苦与羁绊,为后世垂范. 如果苏轼被眼前的困境纠缠,他可能会萎靡消沉,一事无成,也可能会向权贵卖 节求乞,垂尾摇怜,获得当世富贵.如果这样假设能够成立,中华文明的面目可能就 要被重新描画了.但是传统文明令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就在于每至困境危局,必有卓 绝之士如苏轼者挺身而出,焕发自身的魅力,从而斯文不绝,薪火相传. “”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每一幅壮丽的 人生画卷,需要用不平凡的画笔去绘就.每一部恢宏的史诗华章,需要用不平凡的音 符去抒写.沉迷于眼前的物欲,足以蒙蔽探寻的眼光,停歇前行的步伐. 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父亲,拥有更长远的眼光.也只能 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人生的意义,看到天行有常,看到在宇宙的秩序里自然祥和的生 机. 【点评】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最关键,该材料作文表面上看挺老土,丝瓜藤肉豆须乱 七八糟的,好像还需要到农村体验生活.仔细一看,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其实,任 何材料背后多事要讲出所谓的道理来,也就是说材料有一个命议,就是一个引入过程. 本次作文材料从这个角度考虑,非常简单,命题者就是要通过例子告诉你,人究竟要 分辨纠缠在一起非常纠结的东西,还是应该直抵目标摘下瓜和豆,也就是说,你究竟 要的是什么,这样的材料毫无疑问都有一个基本逻辑线.弄清了这些,本次作文的立 意也就迎刃而解了. 福麟:Http://1793465064.360doc.com/ 33333444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