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橘子:不期而遇

 闲云野鹤b8ooo1 2019-11-02

不期

文/橘子

一次,一家人在云南自驾游,计划从丽江去香格里拉。

漫步在人头攒动的丽江古城,街边橱窗里的一幅图片吸引着我们。

上前打探,原来,这是美丽的“长江第一弯”,在一个叫石鼓镇的地方能够看到画上的景色,尤以夏秋两季为观景的最佳时节。

很巧的是,刚好在去香格里拉的途中。虽然顺路,但还是有些犹豫,因为时值冬季,怕景色不好。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朗,一家人按捺不住,还是想顺道捡上这个不在旅行攻略中的景点,于是驱车朝石鼓镇奔去。

从丽江古城出发50多公里便到达那里,进镇口的公路逶迤在水域旁,远远地就能瞄见似是而非的一抹如同那画上的勾勒,忙不迭地停车观看。

在江边上见到了刻有“长江第一湾”的石柱,但却仍看不到那画上的景貌。

急急地四处打望,公路对面有一处依山而建的小楼,是客栈,估摸着背后的山梁可以观景。

想绕过客栈上山,不料,一道铁栅栏门挡住了去路,那客栈老板伸手要过路费,这倒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本来还想另辟捷径,转了几圈无路可寻,只好认下每人20元大洋,交钱上山。

老尹慨然:倒不是心疼钱,只是不愿助长那些土著占山为王的习性。

我觉得,平心静气想想,不妨理解为资源利用,心里就会好受了。旅店老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他挣钱。

客栈背后的山坡有些陡峭,再则二千来米的海拔,直爬得我们气喘不匀、脚杆发软。

但那景色随着步步登高,逐渐显现。真的有些迫不及待,只要有能够稳住脚的地方,便扭头回身俯瞰江面。

渐渐地,那按图索骥的景象呈现在眼前,“长江第一弯”大气磅礴的神韵也随之突显出来。

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喜不自禁的满足感,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有所体会。

多少回旅游,尝过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沮丧,惟有这次,堪称意外惊喜。

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虚幻得像画家的浓笔重彩,但却又真实得触手可及。

只见金沙江犹如一条轻轻拂动的绸带,从群山间飘然而下,两岸护堤林和田土好似为其镶上浓淡相宜的花边,温婉而柔美,平添了几分婉约的情怀。

时下冬天属观景淡季,尚且如此秀色可餐,想那夏秋季节的景色,定会让人如醉如痴。

有文字记载,长江第一弯(亦称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海拔1850米,距丽江古城50公里,距香格里拉县城130公里。

万里长江自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从四川西部的巴塘县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

前人有诗云:“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

多年以前,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中也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勇闯横断山脉,并肩奔流,形成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奇观,其中怒江和澜沧江径自向前流去,只有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来到丽江城外,拐了一个大弯,这就是长江第一弯!就是这一弯,成就了长江东流的奇观。”

登高望远,目睹这天下奇观,不由感叹,假如没有这蔚为壮观的大幅度急转弯,还会有那些赞美长江的优美名句么?

据地质资料,早在第四纪阿尔卑斯运动前,长江水是沿着横断山脉向南奔流的,后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新构造运动,使石鼓镇南部抬升为高山,迫使江流改道,因而,形成了江流急转的大观。

民间流传这样的传说,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结伴出游,半途发生争执,大姐、二姐固执地往南走了,出国境后分别进入老挝和缅甸等国,改名换姓为湄公河、萨尔温江。

金沙姑娘立志往东寻找光明和爱情,到石鼓后告别两个姐姐,毅然转身东去,在宜宾找到有情人岷江,交汇形成长江,携手浩浩荡荡奔向富饶的东海。金沙姑娘转身处,就形成了著名“长江第一弯”景观。

无疑,理性上应该相信地质理论关于造山运动的定论,但感性上我愿意接受那美丽的民间传说。

尽管石鼓镇与“长江第一弯”在地理方位上是插肩而过,但却是极目远眺那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的最佳位置,去“长江第一弯”必然要去石鼓镇,因此小小的石鼓镇也是很有名气的。

我眼中的石鼓镇与游览过的古镇貌似神似无甚区别,但小镇依山而建,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铺成的石阶蜿蜒着纵贯全镇,拾级而上,漫步其中,会品味到别样的悠然与宁静。

石鼓镇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是明代嘉靖二十七年至四十年(1548-1561年)间,丽江土知府木高向北进军吐蕃,得胜凯旋后的记功碑,石碑两面都有阴刻铭文,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

石鼓的侧面有一裂缝,民间传说,世事动乱,鼓自裂开,太平安定,鼓自闭合,堪称神奇。

我朝石鼓看去,确实有一道明显的裂纹,但仍然是合在一起的没有缝隙,很是感慨其寓意。

石鼓镇作为古代滇藏交通的要冲,是通往康藏的咽喉,曾是茶马古道的重镇,还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五月渡泸”,南宋时期的忽必烈“革囊渡江”都在石鼓镇上演。

上世纪,红军第二方面军北上抗日,长征至此,竟然也选中此地横渡金沙江。

那是1936年4月25日,红二方面军从鹤庆兵分两路,由贺龙、任粥时率领的二军团右路军,经丽江县城抵达石鼓。随后的4月26日,由萧克、王震率领的六军团左路军取捷径从丽江九河直达石鼓。

旋即,红二方面军一万八千将士,分别在金沙江边,从石鼓镇到巨甸镇,铺开了一百二十华里的渡江战线,由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余化达等五个主要渡口,以28个船工、7条木船、几十只木筏,经过4天3夜昼夜不停的神速抢渡,成功取道中甸,北上抗日。

1977年8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石鼓镇的临江坡头,建立了红军渡口纪念碑。以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壮举。

旅游是快乐的淀积,也常常有遗憾相随。然而,不期而遇的瞬间却会在记忆深处烙下不灭的印记。

一幅画成就了与“长江第一弯”的不期而遇,成就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