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外物篇》解说(4·2)

 江山携手 2019-11-02

4·2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解说

1、 本章是个小寓言,没有难解的句子,但难懂的词语不少:“邑金”,是指旧时卿大夫从他的采邑(封地)得到的税金;“忿然作色”就是生气发怒:“作色”的“作”是“表现出”的意思,“色”指脸(上的怒)色。“顾视”的“顾”是指回过头去(看);“鲋鱼来”句末的“来”字是语气词,相当于“咧”(鲋鱼就是鲫鱼)。“波臣”,我猜是鲋鱼自许的官名,下一句中的“岂”字是表示揣度和商量的语气,相当于“是否可以”,“有”字是拿取、获得义。“激西江之水”的“激”字本是指阻挡水的流动,这里是将水导引到某处的意思;“吾失我常与”句中的“常与”,是用作名词,指生存之必需品。“君乃言此”句中的“乃”字是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然”,前句中的“然”字相当于“就”。——末句中的“曾”字是表示相承关系的副词,可翻译为“那就”,“索”字是寻找义,“肆”是指店铺。

2、 本章的寓意又是什么?有人说是对于上章讲的那种人处乱世而“利害相摩”的另一种写照和讽喻,是揭露和鞭挞有权有势者对陷于饥困的下层民众见死不救的虚伪和丑恶的嘴脸。——这在逻辑上自然说得通,但我先是联想到“远水不解近渴”这句俗话,继而猜测,作者大概是想说:对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希求的是解救燃眉之急,不是得到长远的“幸福许诺”,而儒家的说教正是属于后者。

辨析

这一章,我只能指出注家们的一个极小的失误:庄周说的第三、四句话,《今注》和《方注》都标点为“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很明显,按这句读,庄周是先听出了那“呼声”是来自车辙中,于是直接“顾视车辙”;但我认为这不切实际,他一定是听出那呼声是从背后传来的,于是“顾视”,结果发现车辙中有条鲋鱼。因此,我把逗号移到“顾视”后面。——我是否太“吹毛求疵”了?

【译文】

庄周家境贫寒,(快断炊了,)就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的,我快要到我的采地的税金我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途中听到人叫我回头一望,辙中有条鲫鱼。我问它:原来是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鲫鱼回答我说‘我是东海中的一名官,(现在在里遇难了,)你能不能给我弄到哪怕一斗一升的,让我活下来’我对它说:‘好的要先到南方吴越地方去游览然后再导西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就很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生存所必需的水我现在是没有安身之处,只要得到斗升之水活下,你竟这样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去找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