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陆一2 2019-11-02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苏美尔人

在希伯来人编著的《旧约全书》以及古希腊、罗马的一些书籍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关于巴比伦、亚述帝国的记载。如圣经中的伊甸园、巴别塔和亚伯拉罕出走乌尔城等,这些传说事迹的发生地都位于两河流域。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也包含许多关于波斯、巴比伦的内容,而对于当地之前的历史,人们基本一无所知。

直到两千多年后的十八、十九世纪。随着西方殖民的兴起,一批又一批欧洲探险家来到两河流域进行带有功利性、掠夺性的发掘,将大批具有经济价值的石像、浮雕及带有文字符号的古代艺术品运回欧洲。

这些文物上有着大量苏美尔人所创造出来的楔形文字,这才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两河流域还存在着比古巴比伦更为久远的文明。学者们虽然对这些文字极感兴趣,但中东地区已完全使用字母文字,再无人能识读这种古老的文字。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贝希斯敦铭文

1835年,人们在伊朗西札格罗斯山中发现了贝希斯敦铭文。这篇铭文是用三种不同语言: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同一篇文章,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22年所立石刻。铭文约1200行,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历史事件。

铭文发现者罗林森历尽艰辛完成了波斯铭文摹绘,利用熟悉的古代文献读出其中的几百个地名,从而成功地拼读出波斯语“楔形文字”的全部40多个音节符号,并释读出铭文内容;之后他又释读了埃兰语和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

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为了证实这些破译“楔形文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把一篇刚刚发掘尚未被人释读的铭文,同时寄给了罗林森等四位学者,结果发现他们的译文基本一致,从此“楔形文字”破译这一新兴学科正式建立起来。

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破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属于另一种未知语言的音节符号,这是阿卡德人从苏美尔人那里引进了文字,借用楔形书写了自己的塞姆文,有点类似于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模式。这一发现,让笼罩在苏美尔文明之上的神秘面纱被掀开一角。

1877年,苏美尔城邦吉尔苏遗址被发掘,这里出土的铭文和泥版全部是用苏美尔“楔形文字”书写,从而开启了人们对这个历史最为久远的苏美尔文明的探索。其后相继发掘了两河流域南部的巴比伦、乌尔、马瑞等城,目前世界上各博物馆除了上千的石刻或金属铭文外,还有至少25万件的大小不一的泥板文书,其中包括多份苏美尔王表,对于研究苏美尔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苏美尔王表

“楔形文字”被誉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灵魂,它最初是从借助图形符号表达某种观念逐步发展而成。目前所发现最古老的刻有原始苏美尔文字符号的石板,制作于公元前3500年。

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种文字体系已发展成熟。人类最早的知识分子——苏美尔神庙管理人员,应该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这种文字很难掌握,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唯一的文字体系。之后在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民族,无一不全盘接收了这种用小棍刻画在泥版上的文字,只是偶做修改。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已成为整个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语言。

近代被发掘出来的苏美尔时代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文档大都是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文档绝大部分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通过对这些泥版上文字的解读,现代人对苏美尔文明的了解越来越清晰。苏美尔人的社会结构相当的松散,尽管他们基本上保持了统一的语言文字、宗教习惯和文化,但并没有因此形成政治上的统一体,而是分成十几乃至几十个小国家。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苏美尔城市复原图

每个小国都以一座城市为中心,有些城邦可拥有数万人口,在当时已算相当繁荣。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庙宇、主神、僧侣体系和神王。这些城邦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吵,有时是因为宗教原因——苏美尔人十分虔诚,但似乎并不狂热;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控制权——这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纷乱的战争持续了千百年之久。

在宗教方面,苏美尔人崇拜许多人格化的自然神灵,如天神、地神、水神、太阳神、月神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主神。每个城市的城主,往往也是该城的大祭司,这种政教合一的模式,使得宗教在苏美尔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神庙区内附设有学校,教授楔形文字和祭司需要掌握的其它知识,这些学校是现知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学校。

学校的设立,对于普及文化很有意义。另外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用来书写楔形文字的泥版非常笨重,制作起来也比较麻烦,是件体力活,往往由专职的泥版匠人负责制作。这些泥版匠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因此在苏美尔,一个人读了书有了学历,并不一定就能出人头地,不少人的出路就是去当泥版匠。或许恰恰是因为这些泥版匠的存在,才使得苏美尔的文化更加贴近于普通民众,楔形文字也才会被广泛地传播开来。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

在苏美尔的传说中,神总是住在高高的神山之颠,这可能预示了他们最初来自高原地区。人们筑起了许多阶梯型的金字塔作为祭祀场所,所以苏美尔人才是中东地区锥塔形建筑最早的发明者。这一传统保持了数千年之久,从巴比伦王国到亚述王国,人们始终热衷于建造这种显得离天更近的高大建筑。

通过对苏美尔宗教的研究,我们可以基本确认苏美尔人的宗教思想以关注现世为主,并不太在意死后归宿之类的事物,但仍表现出一种神本思维。天神开天辟地,制定法则,掌控一切。

苏美尔的神有高低之分,其中至高神掌握着无上天道,还有一些神则分别掌握着万物之道。而国王既城主是神在人间的代理,或接受了神的赐予,具有神性,掌握着王道,既治国之道。所谓“王权道者,权力、财产与威仪也。”

历史上世界各地的统治者们都喜欢玩弄这套王权天授的把戏,而苏美人则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总之,苏美尔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停留在相对模糊的阶段,也没有将精神意志与客观实在有效地区分开来。他们的文化习俗不仅有自身的独特性,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比如苏美尔人在婚姻方面,便体现出一种家长制的门当户对的观念,出土泥版中有很多关于当时婚姻的记载。某某某的儿子娶某某某的女儿,双方父辈地位背景基本般配,同时还有相应的彩礼和陪嫁标准,这些都与古代中国的婚配传统非常类似。

历史连载12——最早的文明之苏美尔(2)

苏美尔人

这肯定不是两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结果,而是同为农耕民族,在生产力发展到相近水平时,难免会形成一些相通的价值观念与相似的生活习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