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地球》天体物理知识科普

 heaven张君峰 2019-11-02

◆  ◆  ◆  ◆  ◆ 

做梦都想挤进牛津剑桥?

又觉得离自己太遥远?

那你真的找对地方了!

在这里,牛津剑桥的offer是可以量产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唯寻牛剑精英营!

图注:《流浪星球》宣传海报
大年初一,根据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上映。老王百忙之中(无聊)慕名到电影院去观看了影片。整部电影气势恢宏,讲述了太阳将变成红巨星,人类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没有剧透成分

这部硬核科幻里蕴涵了诸多物理学原理,想拥有更为卓越的观影体验,弄清楚这些东西是十分重要的

地球逃离计划得以实施,地球成了一个交通工具。具体做法,是先进入“刹车时代”,让地球停止自转

然后是“逃逸时代”,全功率开动安装在全球的发动机,逃离太阳系。然后进入“流浪时代I”,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然后是“流浪时代II”进行漫长的减速。最后是新太阳时代,即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三体》中的三体文明就存在于这里),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1

  关于太阳的衰老和死亡  

红巨星


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历时只有数百万年不等,这与恒星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的稳定期相比是非常短暂的。红巨星时期的恒星表面温度相对很低,但极为明亮,因为它们的体积非常巨大。在赫罗图上,红巨星是巨大的非主序星,光谱属于K或M型

图片来自唯寻的课件

恒星依靠其内部的热核聚变而熊熊燃烧着。核聚变的结果,是把每四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形成辐射压。处于主星序阶段的恒星,核聚变主要在它的中心(核心)部分发生,辐射压与它自身收缩的引力相平衡,恒星内部氢的燃烧消耗极快,中心形成氦核并且不断增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氦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 ,中心核产生的能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辐射,于是平衡被打破,引力占了上风,有着氦核和氢外壳的恒星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坍塌,使其密度、压强和温度都急剧升高,氢的燃烧向氦核周围的一个壳层里推进

这以后恒星演化的过程是:内核收缩、外壳膨胀——燃烧壳层内部的氦核向内收缩并变热,而其恒星外壳则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表面温度大大降低。这个过程仅仅持续数十万年,这颗恒星在迅速膨胀中变为红巨星。氦聚变最后的结局,是在中心形成一颗白矮星

太阳在引力坍缩期内会持续变大,体积会一直膨胀至现在太阳的992万倍,其太阳外表会直接到达地球轨道,吞没地球与月球

2

  利用木星加速

 引力弹弓效应

图注:卡西尼探测器所利用木星引力弹弓做加速示意图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

利用引力弹弓使我们能探测冥王星以内的所有行星。在航天动力学和宇宙空间动力学中,所谓的引力助推(也被称为引力弹弓效应或绕行星变轨)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体的相对运动和引力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和速度,以此来节省燃料、时间和计划成本。

引力助推既可用于加速飞行器,也能用于降低飞行器速度。

那为什么流浪地球计划为什么一定要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呢?不用可以吗?答案是不利用木星的引力加速,地球上的行星发动机是无法把地球加速至第三宇宙速度的,无法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就无法飞出太阳系

图注:弹力弓效应示意图,直线是木星轨迹,曲线是地球轨迹

当地球以某一个角度接近木星的时候,引力弹弓效应就开始悄然发生了。这个过程其实可以被当作一个弹性作用(elastic interaction)。流浪的地球逐渐进入木心强大的引力场,获得加速度之后再次被“甩”出去。为了便于理解,其实可以把它当成动量中的弹性“碰撞”,即能量和动量都守恒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两个物体的速度差会保持不变(这个在下图中会有所证明)。所以说如果一开始在引力弹弓作用之前地球和木星相向而行,地球的速度是v1,木星的速度是v2,他们的速度差是v1+v2,那么在作用之后,地球和木星变成了通向而行,木星速度依然是v2,为了保持速度差不变,地球的速度会变成v1+v2+v2,所以说地球的速度增加了2个v2,这是何等的高妙啊。(当然,这个情况过于理想,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简化的,真实情况要复杂许多)

图注:证明弹性碰撞中速度差保持不变的过程

3

  关于地球的解体  

   洛希极限

图注:地球的部分大气层已被木星的引力吸走、

洛希极限是指当行星与卫星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潮汐作用就会使天体本身解体分散。这个使卫星解体的距离的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求得的,因此称为洛希极限。当天体和第二个天体的距离为洛希极限时,天体自身的重力和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天体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它以首个计算这个极限的人爱德华·洛希的名字命名

计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离如果低于103万公里,那么大气就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脱离地球;如果距离低于7.44万公里,那整个地球都会被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我们拿一个茶壶和茶杯举例子:

我们在杯壁顶部倒一些水,让它在重力作用下向着杯底滑落。越靠近杯底,水滴会越拉越长,最后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极限。这个极限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茶杯对水滴的“洛希极限”

木星的引力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茶杯”。地球尺寸很大,当它靠近木星时,离木星较近一侧受到的引力,将比较远一侧大得多,因此会像水滴一样被逐渐撕裂

《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已经到达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103万公里)。在此处,液体和气体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而倾向于逃逸;而岩石还勉强能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

再靠近木星一点,地球将进入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7.44万公里)。在此处,就连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引力差撕碎,地球将彻底解体

在土星引力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最终成为了土星环的一部分

4

  核聚变发动机  

真的能烧石头?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也经常涉及核聚变堆的概念,核聚变确实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手段。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上万座高耸入云的核聚变发动机,燃烧的不是氢,也不是氦,而是石头,真佩服大刘的知识面和想象力。大刘的烧石头不是烧成石灰石的化学过程,而是组成石头的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聚变的燃烧。

图注:给聚变行星发动机提供燃料的巨大矿山车辆

石头的组成元素非常复杂,但主要是氧、硅、铝和钙等等这些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这些元素能聚变吗?能!但实际上,难度恐怕高阶外星人也做不到吧。

宇宙当中,这些元素的核聚变发生在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的核心处,这里的大质量最少也要8颗太阳质量以上了。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元素,除了氢和氦,基本都是在恒星燃烧、超新星爆炸以及中子星合并过程中形成的。有句话说的很好“我们其实都是核废料”

如果想对天文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可观看下面这个纪录片:

史上100个伟大发现-天文学。该纪录片展现了宇宙奥妙神奇的面貌,讲述了人类历史上13个天文学的重大发现(有中文字幕)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4368496.html?share_source=weixin&ts=1549697443&share_medium=iphone&bbid=1634137731bdbf6ad3ea56a29867f18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复制以上链接即可观看)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唤起了我们对于硬科技的向往和追求

终于可以“往前看”,而不是“往后看”

(如果不知道刘慈欣可以谷歌一下)

老王看后其实还是有很多疑问的?看看同学是否也有(或者更多更深)——

除了流浪地球,还有什么其他生存方案吗?如果有需要突破目前哪些现有技术?

除了半人马座比邻星可以作为逃离目标。如果发生“意外”,有没有备选方案?

现实中真的能移动地球么?如果可以,需要多少顿推力才能逃离太阳引力?

如果同学们对天体物理学感兴趣,大学本科阶段就开始设置相关学科:

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学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天空物体的性质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天空物体包括星、星系、行星、外部行星,宇宙整体

其他物理学领域可以看之前的一篇文章

物理分支介绍及普及:
物理科普 | 一张图带你读懂物理学分支及之间的关系

物理专业英国学校介绍:
蜘蛛侠:平行世界——观影前带你掌握相关物理学知识| 物理及天体学Physics & Astronomy

唯寻物理名师介绍:

用“拼图法”学物理的剑桥鬼才|名师专访:Shengyuan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