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十大中医名方: 五苓散不传之秘!

 lc1231 2019-11-02

每一味药材的背后,都饱含医者仁心。每一个方剂,都饱含医者的万般深情。源自《伤寒论》的五苓散,十大中医名方之一,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效。时至今日,五苓散依旧常用。但五苓散的妙用,很多人却未真正全部领悟,今且剖析本方之妙!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五苓散证成因,一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干扰膀胱气化功能,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二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低下的情况下,饮水过多不及气化,水饮停滞下焦。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水蓄下焦。治以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方中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茯苓、白术、泽泻得桂枝之通导,则利水之效更加明显;桂枝得茯苓、白术、泽泻之渗利,则气化之功更速。全方合用,共奏外疏内利、表里两解之功。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中曰:“伤寒之用五苓,允为太阳寒邪犯本,热在膀胱,故以五苓利水泄热。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阳也。杂症之用五苓者,特以膀胱之虚,寒水为壅,兹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虚寒之气始得运行宣泄,二症之用稍异,不可不辨。”

刘玉洁主任用五苓散除了治疗膀胱蓄水证外,还治疗以下疾病。

1腹痛

临床上以少腹部拘急冷痛,尿频尿急,大便稀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下肢浮肿,口渴不欲饮水,纳少,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为主者,在用五苓散原方的基础上,用肉桂代桂枝,以温下焦之寒。大便稀薄较重者,可合用理中汤温阳健脾止泻。

2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上以小便频数、小腹窘迫胀坠,甚则蹲厕不起,尿意频频,淋沥不尽为特点,无尿痛及尿道灼热感,舌质淡,苔白,脉沉。膀胱、肾、输尿管、子宫附件等B超检查均正常方可诊断。用五苓散合四逆散。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没有相应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淋证的范畴,多发于老年人。既有水气不化的病机,又有情志不遂的病因,因而温阳化水,又用四逆散宣畅气机,化气行水。两方合用,切合病因病机,药中肯綮,可收桴鼓之效。

3劳淋

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坠感为特点,无尿痛,夜间加重,伴腰酸乏力,每遇劳累或受凉则加重,口渴,纳食可,夜寐欠安,大便正常,舌质淡,脉沉细。用五苓散合水陆二仙丹。水陆二仙丹温肾固涩,两方合用,脾肾同治,一开一合使三焦畅利而诸症自愈。

4特发性水肿

临床上以无名原因的周身浮肿为特点,多发于更年期的女性,恶寒怕冷,小便清长,胃纳欠佳,大便正常或稀薄,舌质淡白,苔薄腻或水滑,脉沉。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温阳化气,消肿利水,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者是私信。感谢您的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