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与儒、佛、道之渊源,你是哪个派系?

 星愿MQ 2019-11-02

NO°/1

Friday,November 1,2019

致   爱茶的你

茶道

茶道文化是以

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

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涉及艺术、道德、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

——久松真一先生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自古以来,儒、佛、道是国人安身立命的三大传统思想。

国人传统养生之义,重视身心兼养,依循天地自然之理,形神俱健。儒、佛、道三大思想,都讲究“心里平和,身体平稳”,这也是茶所具有的本性。

国人不可一日无茶

茶,最早见于《神农本草》,以药用身份现世。于唐代,茶始有字,茶始作书,茶始销边、收税,再发展到宋代,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论茶:“一为解渴,二为养生,三为待客,雅行第四”。由此可见,茶饮在解渴之余,还强调养生之道。

饮茶,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平和心境、化解忧思,与“儒、佛、道”三家思想相契合,对“静,清、幽、雅”收养身心有着极高的要求。

儒茶丨中国茶文化伊始,便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以茶乐为超凡入圣之机,于茶意之中感悟生命的之乐。

禅茶(佛茶)丨佛家强调因果原由,其道在“平常心”。茶与佛教修心养性时的要求极为契合。

道茶丨道家思想善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倡导“道法自然”,精神外在与内在的契合,追求人与茶之间合一的境界。

《1》儒家与茶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三家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境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处处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茶道文化也深受这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呈现出和谐、平静的特点。

儒茶,以和为茶之正道。儒家茶人主张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将中庸、和谐之道引入茶的本身。认为,日常多饮茶,可静思自省,适时审己,以明眼正视他人。

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载,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文人儒士以精神推动茶文化潮流,强调在饮茶中沟通,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积极人世的空间,构建茶道精神的欢乐格调。因此,儒家茶文化,以中国历史发展作用来看,其积极精神是主要的。

《2》佛与茶

茶与禅,渊源深长,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僧人行遍天下,推动饮茶之风的盛行,传播茶道文化。

茶圣陆羽,三岁被弃,被寺庙收留,修身养性,学习茶艺,成年后与诗僧交好,中年时,隐居并著写了千古佳作《茶经》《陆文学自传》著作中文字细节之处可见,其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禅茶有“三德” 

(1)坐禅时可提神不眠;

(2)满腹时可助消化;

(3)有欲望时可平心静气。

一禅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 ,一酽一淡,知心知性。

茶禅即是茶道精神与佛教思想的大融合,主张“明心见性”,有即无,无即有,如大千世界里的一粒沙,渺小而又能看的到世间万物。

随着佛教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国人在饮茶时,也逐渐加入禅学修行的理念。茶汤过喉,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淡然、平和、舒适,用心领悟,荡除尘世之杂念。

《3》道与茶

《老子》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家强调“远离俗事”“修身养心”,茶能疏通身心,提神降浊,使人感到宁静、自在,因此,在道家思想中,饮茶与用药是同理。

南朝梁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在《杂录》记:“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这里指出,茶可让人“轻身换骨”,此时,饮茶与道家“羽化登仙”、“长生不老的”观念契合。

道家讲究以道养茶,以茶养心,最后以道养心,达到人、茶、道和谐统一的境界。

中国茶道背负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因此也有这么一个说法:不从儒、佛、道文化入手,无法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

 · · · 要 不 再 看 看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