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厦门养猪繁殖技术国际研讨会听课笔记

 微微一笑白发生 2019-11-02


2016年厦门养猪繁殖技术国际研讨会听课笔记(1月8日)

新希望六和养猪大学教练整理


1、遗传-公猪的遗传和管理(提姆.萨弗兰斯基博士,州养猪育种专家,密苏里大学)

历史进程:育种就是通过改良获得遗传性状的改进过程,最开始育种是通过眼观评估,定义不精密、偏主观、持续时间长;20世纪中叶,采用生产成绩记录,增加了客观数据对比、有更快的进展、更明确的目标,但是仍然知识单个个体选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算法改进采用EBV/EPD进行育种,可以通过算法矫正环境因素对育种的影响,在多性状育种中需要系数以及选择指数;最近2-3DNA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快速选择特定的等位基因,或者进行基因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遗传学原理:G=遗传力*选择差异。遗传基因改良与该性状的遗传力相关,1980-2006年性状的年度基因改良量上升迅速。不同性状的遗传力相差很大,主要是由群体特定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育种品种选择上游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选择该性状进行育种;另一种是选择和该性状相关的另一个性状进行育种,比如采食量和背膘是两个相关的性状。

捕捉价值:利用特定的父系和母系进行育种,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统计可以在纯种水平上快速替换。快速的基因改良可以通过提高繁殖水平和商品水平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口新鲜或者冷冻的高品质精液,引入国际品种的种公猪,但是要考虑在引入过程中带来的生物安全的风险。

未来发展:培育需要的遗传性状,通过指数选择,设定母猪生产力指数、终端指数、母系指数。美国全国种猪改良联合会制定了相关的多性状选择时用到的指数估值,通过单体表现成绩以及同群的生产成绩指标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2、设计和管理公猪舍区域以提高精子的产量和质量(唐纳德.莱维斯博士,全球养猪顾问,动物科学荣誉教授,内布拉斯加州大学)

精子生产、产出以及活力剂量与公猪站的建筑设计、公猪站的生产管理以及公猪有效精液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公猪站设计及生产管理方面:生物安全是最大且最严峻的挑战,在公猪站的设计中要有可行的生物安全程序,设计公猪的隔离以及驯化的单元。有一些公猪站还需要使用围墙,车辆、人员以及物品的进入要有严格的清洗、消毒、淋浴的程序。对于生产中出现的死猪以及淘汰猪处理方面要遵守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防止疾病的传播。

对于公猪站内的设计和布局,美国采用的是单体限位栏,欧洲普遍采用大圈,这样是提高了公猪的福利,但是增加了建筑面积以及生产成本。目前的采精栏位与传统的采精栏为相比,增加了公猪性刺激栏,并且采精区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了采精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采用了自动的采精系统,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在精液由公猪舍转移到实验室时,采用了气动输送以及相关的精液接收系统,减少了公猪舍与实验室的相互交叉感染几率。

在公猪管理以及有效精子数方面:季节性的变化对精液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要防止公猪出现热应激,可以采用蒸发冷却垫和隧道通风来减少热应激。另一方面是关于公猪的采精频率对有效精液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一周两次的采精量会大大提高高品质公猪的繁殖能力,加快育种的步伐,但是频率不能过高。

最后,要控制好公猪的体况,防止过肥对精液的品质产生影响。


3、公猪站管理--实验室的设计和运作对精液的操作和处理的影响(罗伯特.诺克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动物科学学院)

精液实验室的重要职能是保证每剂量中有效精子数量、剂量生产的最大化、鉴别并弃掉受精能力差的精液、管理育种的程序、控制疾病的传播、帮助追踪公猪、品种、管理、操作、年龄等因素下的公猪生育能力。

历史上公猪站出现的问题:配送质量差的精液、带来疾病的传播、降低了繁殖群的生产成绩。

现在实验室的设计要保证有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保证实验室的布局合理易清洁、实验室水质质量要合格,在精液的送达方面要保证精液的传送中温度的稳定,精液处理的及时性。

关于精液处理方面,可以采用多份精液混合处理,防止个体精液质量差带来的生产成绩下降的风险。

精液处理步骤:

1、对采集的精液进行外观评估,称量精液的重量或者体积;

2、测定精液的密度,主要是分光光度计法以及人工计数法或者使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

3、目测活力,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精液的活力进行分析,并且查看精液是否污染;

4、形态评估,评估精子的畸形率;

5、根据精液的体积、密度、活力、畸形率、计算稀释倍数,根据配种需要的有效精子数量和使用剂量分装。

精液储存:保证精液储存合适的温度,降低精子的代谢,减少细菌的生长;保持冷藏箱清洁卫生;精液的放置保证空气流通;每天对精液进行翻转,放置精液凝集、结块。每天监控冷藏箱的温度计其他状况。

精液的包装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加入恒温冰袋,保证精液的温度在16℃,运输箱内放置温度追踪仪。

4、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翁士乔,高级工程师,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

概念:母猪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组织批次化生产,提高母猪群生产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

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

母猪群规模

批次划分

100-300

5周一批

300-500

2-3周一批

500以上

一周一批

100-1000

5周一批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技术内容:

1、定时的输精技术:性周期同步化技术--口服烯丙孕素;卵泡发育同步化--采用血促性素(PMSG);排卵同步--GnRH;配种同步化

2、分娩同步化:注射氯前列醇钠,但是过早的注射会减少初生重,每提前一天减少60g

批次化管理的设计要点:

1、批次划分;

2、繁殖周期;

3、配种数;

4、后备母猪补充。

批次化管理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母猪群的繁殖性能;

2、有利于生产均衡性

3、有利于免疫管理提高免疫合格率;

4、有利于健康管理;

5、其他批次化管理的优点--有利于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炎病猪,更好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人工输精。

2016年厦门养猪繁殖技术国际研讨会听课笔记(1月9日)

新希望六和养猪大学教练整理

1、管理母猪场后备母猪以提高生产力及寿命(提姆.萨弗兰斯基博士,州养猪育种专家,密苏里大学)

1930-2006年的生产数据记录来看,美国养猪业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母猪的年产肉量2006年达到了4000磅;2005年的窝均产仔数与1930相比提高了3.2头,2015年季度窝产仔猪数与2006年相比也提高了1.2头。

目前,美国规模化的猪场年更新率可以达到50%,这也就意味着每批次分娩的母猪中后备母猪占比达到20%。因此,如何培育合格优秀的后备母猪成为了提升生产成绩的主要因素。在选择后备母猪时,我们要考虑后备母猪的可利用年限、利用年限内的繁殖能力、以及减少被动淘汰的数量。

过多的后备母猪引入会给猪场生产带来以下问题:

1、 后备母猪的成本高

2、 引入会带来生物安全风险

3、 3-5胎生产性能要高于后备母猪

4、 后备母猪初乳抗体水平低

5、 动物福利问题。

如何通过育种技术,提高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利用年限的性状是很难遗传给后代的,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性状的选择来提高,比如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以及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日龄这些性状来选择。

对于后备母猪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

1、 腿部健康、无畸形、弯曲度适中

2、 完美的腹线以及足够的排布均匀的有效乳头

3、 外阴发育完全、大小适中、无外伤以及上翘。

选择的后备母猪要在后备培育舍进行饲养管理,后备培育舍的主要目标就是:

1、 将后备母猪培育成合格的后备母猪

2、 可以满足配种计划的目标以及后备母猪足够的使用年限

3、 后备母猪的免疫

4、 后备母猪的生殖生理发育

免疫方面:主要是通过混养、驯化、疫苗、返饲等手段让后备母猪适应目前猪群的病原体,防止后备母猪进入种群时出现疾病的风险。

生殖生理方面:主要是初情期的刺激。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因素有遗传、公猪接触、交通、营养、季节、温度光照、猪群关系、外激素。

为了让后备母猪更好的达到初情期:

1、 选择合适的品种

2、 保证每天足够的公猪接触(公猪至少10月龄、鼻对鼻接触、每天10-15

钟、160-165日龄开始)

3、 通过交通运输刺激

4、 保证足够的营养及合理饲喂

5、 合理的饲养密度(每栏饲养20-25头)

2、猪人工授精时影响猪繁殖效率的因素(罗伯特.诺克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动物科学学院)

  • 猪场生产中分娩率和窝均产仔数主要由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决定:

1、 排卵数

2、 精子的生育能力

3、 受胎率

4、 妊娠期间胚胎和胎儿的损失

5、 子宫的大小

  • 如何提高排卵数

1、 哺乳期间,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减少背膘体况损失

2、 妊娠期间,观察饲喂量,通过背膘测定来确定饲喂量

3、 过短的哺乳天数,不利于母猪子宫的恢复。影响断奶后的发情及排卵

4、 断奶发情间隔时间长,减少排卵数

  • 如何提高精子受精能力:

1、 农场里要对精液进行活力的检测和分析

2、 保证输精剂量及有效精子数量

3、 选择合适的精液稀释剂

4、 合理的查情以及适时的配种

5、 防止输精过程中的回流

配种后准确的妊娠诊断可以提早发现没有怀孕的母猪,减少猪场的生产成本。大部分的问题母猪应该在配种后的3-6周被发现。在配种后的30使用超声波对母猪进行妊娠检查效果是最好的。

3、解决母猪场繁殖问题(唐纳德.莱维斯博士,全球养猪顾问,动物科学荣誉教授,内布拉斯加州大学)


在猪场生产中可以使用生产记录来管理母猪的繁殖问题,因此生产场长和生产经理要能够对生产数据记录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存在问题、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措施、形成书面文件、并且监督方案实施的进展、定期评估方案实施效果。因此生产场长和生产经理要具有以下的技能和知识:

1、 出色的观察力来查找繁殖问题

2、 具备重要的生理生化学的基本知识

3、 具备对猪舍和环境如何影响生物和繁殖性能的基本认识。

使用生产记录管理母猪繁殖问题要有能用的可靠的数据:

1、 断奶到发情间隔,以及其对分娩率和窝均产仔数的影响

2、 母猪配种后返情的时间

3、 复配母猪的分娩率以及窝均产仔数

4、 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尤其是一胎母猪

5、 每天的环境温度的记录

6、 母猪的哺乳期体重损失(大多数猪场无法做到)

7、 问题母猪的断奶仔猪数

断奶到配种间隔时间主要是由母猪的体况损失以及断奶后公猪刺激影响,因此要保证母猪在哺乳期有足够的采食量,减少背膘损失;断奶后用公猪对母猪进行充足的性刺激。断奶到配种间隔时间过长会降低下一胎的分娩率以及窝均产仔数。

目前,人工输精出现了新的技术--子宫颈后人工输精(PCAI),PCAI的主要操作要点:

1、 确保待配母猪处在发情期,有良好的静立反应,配种前的一个小时不能有公猪接触。

2、 彻底清洁母猪的外阴

3、 润滑输精管外管

4、 将外管按照正常的人工输精方法插入母猪子宫颈口

5、 润滑输精管内管

6、 将内管插入母猪子宫体

7、 用精液袋进行输精,可以挤压精液袋,但是速度不能太快,防止倒流

8、 输精结束后拿掉输精外管和内管

9、 检查输精管是否有血液,并且记录

10、输精结束后,将公猪赶到母猪前对母猪进行刺激。

PCAI与传统的AI相比可以减少精液使用量、提高配种分娩率、降低猪场的生产成本。对于配种后返情的母猪来说,再一次的配种的分娩率以及窝均产仔数都会降低。

来源:新希望六和养猪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