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助:全身无力,行走困难

 农艺师农场 2019-11-03
 无论是多发性肌炎还是多发性硬化症以及重症肌无力,中医都叫做痿症。《黄帝内经》说,治痿独取阳明。总之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所以要从脾胃论治。但中医讲宏观,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说“独取阳明”是只取阳明的意思,那显然有违于宏观理念。所以,历代医家浅斟慢酌,最终认定“独取’为“需取”、“重点取”的意思。也就是说,除了脾胃,也要兼顾其它脏腑。你说你弟弟有椎间盘突出,显然是筋骨的问题。肝主筋,肾主骨,肝肾阴亏则筋骨不强。所以强壮肝肾非常重要。膝乃筋之会,跪膝法对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疗效,但需要坚持。还有补肾,书上都有。

另外有3个类似的病例及治疗方法,您可以参考一下。

  1  个案分析 

  例1,患者,男,43岁,工人。2004年6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双下肢时觉麻木,用手揉按后即有好转,两个月前双下肢痿软无力并逐渐加重,伴疲劳,乏力,大便溏稀,食纳不香等症。查体:形体消瘦,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存在,膝反射正常。舌淡、苔白。证属脾胃虚弱,宗筋弛缓。予以参苓白术散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配商丘、公孙、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针灸并用。二诊:食欲好转,大便成形,精神较好,双下肢较前稍有好转,舌淡、苔薄白。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补血活血之牛膝、川芎。连服半月后双下肢基本恢复正常,其余诸症好转。  按:本例平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患者所兼各症皆属脾胃虚弱之症。初诊见便溏腹泻,故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故配用足太阴脾经穴位平补平泻。二诊腹泻已止,食欲正常,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川芎等补血活血药,意在补气健脾,气血双补。 

   例2,患者,女,45岁,干部。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始觉右上肢麻木不仁,上举无力,而后逐日加重,经多方求医服药后麻痹症状稍有好转,但双手仍萎弱无力,有时持物不稳而来诊。自诉兼有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月经前后无定期,量多、色淡,手指握力低下。舌淡苔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治用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阿胶、茯苓,连服20剂后,除右上肢软弱无力如前外,其余诸症均有明显好转。并配以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穴,两个月后患肢完全与健侧一样,月经亦恢复正常,其余各症消失。  按:此例与例1基本相似,均属脾胃虚损,但例1初诊时见足痿兼大便溏稀湿不运化之症,故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和胃化湿,而选用两者兼顾的参苓白术散,待湿去泻止之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而例2脾胃气虚,兼见崩漏,气虚下脱之症,所以始即选用补脾益气、升阳固脱的补中益气汤。两者都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疗本同标异,气血亏虚,故兼以补血之品,针灸扶阳明之正,针用补法。 

   例3,患者,女,57岁,售货员。2004年12月初诊。患者1年前自觉右下肢疼痛、沉重、微肿,站久吃力,以后逐渐加重,患肢萎软,行走不能着力。患者经常头昏,耳鸣,食少,咽干,腰脊酸疼,右下肢行走困难,腿部肌肉稍有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改熟地为生地,加山药、牛膝,每日1剂,煎汤内服。连服10剂,并选取太冲、中封、曲泉;太溪、复溜、照海,针用补法后,目眩、咽干、耳鸣等症大有好转,但右下肢萎软如前,舌转淡,脉细但不数。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牛膝、川芎,连服30天,后已能行走,肌缩也逐渐恢复而停药,病告痊愈。  按:此证初诊时属肝肾阴虚,精髓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渐而成痿。由于精水不足,故见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证。治疗用虎潜丸加减以滋阴清热,补益肝肾。配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针用补法。二诊患者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好转,咽干、舌红、脉数诸内热之证亦消除,此时以足痿不用、食少、舌淡少苔、脉细为主证,证已转化为脾胃虚弱,精血亏损。只能使脾胃复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筋脉得荣,才能达到治痿的目的,故改用健脾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加减,使沉疴得起。

[ 本帖最后由 天鹅纵横 于 2009-3-3 14:45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