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画现在动辄上千万,自己却很不幸,晚年穷困潦倒54岁病饿而死

 老黄说史 2019-11-03

【每日读书】:“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原文]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明 唐寅《言志》)

[注解]

金丹:中国古代道教炼丹术名词,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是用丹砂与铅、硫黄等原料烧炼而成的黄色药金(还丹)其成品叫金丹。内丹到唐宋以后才出现,多指修炼者将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作药物用神烧炼,使精、气、神凝聚可结成圣胎即可脱胎换骨而成仙。此处借指不为所谓的虚假长生而修道。

坐禅:梵语dhyana,音译“禅那”,简称“禅”,意思是闭目端坐,凝志静修。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处借指不信佛教浮屠。

商贾(gǔ):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此处表示不以经商谋利。

写就青山:画出青山,借指绘画。

造孽钱:“造”乃做、从事之意。“孽”就是人们常说的恶因,恶事,邪恶。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种种罪恶,均亦称“业障”。此处的“造孽”,泛指干坏事。“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译文]

不修道,不参禅,不经商,不耕田,闲暇时就写绘些字画去卖,从不用靠做坏事换来的昧心钱。

[辨析]

《言志》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唐伯虎为什么会有如此心态呢?这一切都与他别样的人生经历有关。

人们认识唐伯虎,大多是从“唐伯虎点秋香”之类的影视剧开始的,认为唐伯虎风流倜伥,多才多艺,多情多金,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多才多艺是真,风流倜伥有些夸张,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没秋香这么个女子,人富多金则更是误读。唐伯虎虽然书画一流,但是,在当时却换不来更多的银子,他的字画价位,是在他死后才慢慢疯长的,好处都留给后人了。唐伯虎的中晚年,其实是很悲惨的,这一切都缘于一场考试。

唐伯虎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伯虎的父亲是家小酒馆的老板,自知处世不易,就一心想让儿子能出有头地,于是,举一家之力,供养唐伯虎读书求取功名,唐伯虎不负父望,16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28岁的唐伯虎考中解元,名震江南。

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进京赶考,途中因参与泄题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唐伯虎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辱骂,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使本就衰落的家境更为不堪,生计维艰。迫于无奈,唐伯虎只得出卖书画诗文来维持生计。

突发的变故,让唐伯虎丧失进取之心,甘愿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唐伯虎的字画可是抢手货,一幅画动辄上千万。比如他的《石林消夏图》,在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上最终以83,950,000元成交;他的《月泉图卷》,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上的成交价,高达 92,000,000元。

但是,在当时,这样的声名与成就,并没给唐伯虎带来生活上的改观,相反的是,唐伯虎晚年的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54岁即病逝。

虽然生活穷困,唐伯虎仍能洁身自好,不与丑恶同流合污,不做违背良心之事,不使人间造孽之钱。清清白白做人,正正当当谋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正是他在《言志》诗中所要彰显的传统美德。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