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战成名立下特等功,奖章为何无人认领?部队寻访32年才找到他

 cross_fire_cf 2019-11-03

1952年5月1日,志愿军第3兵团给一位名叫柴云振的志愿军战士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位英雄的证书、奖章却迟迟无人前来认领。

那么,柴云振究竟人在何处呢?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原来,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之后,就回到国内进行医治,经过几次转院之后,他就跟原来所在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然而,柴云振在参加志愿军时登记的内容极为简略,以至他是哪里人都在档案中找不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以后,部队为了联系这位特等功臣,多次在全国寻找他的下落,却始终未果。

1984年初,有关部门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柴云振,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一直到9月中旬,人们才发现,柴云振原来住在四川岳池县大佛乡,这位寻访了32年的志愿军战斗英雄已经当了一名农民。

柴云振1925年出生在岳池大佛一个贫苦农家。青年时代,他为了躲避当“炮灰”而东躲西藏,却仍未逃过抓壮丁的厄运——1947年,他被抓到国民党的203师第2旅当了伙夫。后来在湖北作战时,他乘机带着几个士兵,投奔了解放军,被分配在薪春县独立营,后来成为解放军第15军的一名战士。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南剿匪作战中,柴云振多次立下战功并受到表彰。当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时,他又写下了请求参战的血书,终于如愿以偿,随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入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被志愿军打得狼狈不堪的美、李伪军,乘志愿军北返之际,于1951年5月30日,突然集中兵力向北进犯,志愿军134团立即迎头阻击,在朴达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

经过5天的激战,敌军付出了被击毙1000多名士兵的代价,占去了志愿军的两个山头,并迫近了志愿军3营指挥所。

在这十分紧急的时候,八连7班班长柴云振,带领全班九名战士冲上了阵地。阵地上,柴云振带领着7班的战士,奋勇拼杀,几次夺回了失去的山头。然而,终因敌众我寡,山头还在敌人手中。

这时,7班只剩下柴云振和另一名战士了。前有强敌,后无援军,又要攻下两个山头,该怎么办呢?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让身边的战士掩护,一个人冲上了敌人阵地。

阵地上,他消灭了战壕里的敌人,接着绕到了敌指挥所的地堡前,一颗手榴弹,使地堡里的敌营指挥官毙命,剩下的残兵便不顾死活的向山下逃去。柴云振一阵追击,消灭近百名敌人。

有4名敌兵负隅顽抗,被柴云振一连打死了3个,正当枪口对准第4个时,子弹打光了。于是,他抡起枪托向敌人砸去,狡猾的敌人仗着身高体壮,一把抓住了枪托,柴云振便顺势扑了上去,在刚下过雨的泥浆中,和敌人展开了拼体力、拼意志的肉搏。

当柴云振抡起拳头向敌人面部砸去时,敌人却一下咬住了柴云振右手的食指。他奋力抽回右手,可有半截食指留在了敌人的嘴里。他感到一阵剧痛,敌人乘机举起一块扁石向柴云振的头部砸去,柴云振只觉得头部一展,双眼便被血和泥浆糊住了。敌人挣脱柴云振紧紧抱住他的手,急忙往山下逃,柴云振挣扎着爬起来,准备抓枪,但一阵剧痛,使他昏迷过去。

柴云振孤身奋战、连克两个山头、消灭敌人200余人的英雄事迹,可谓一战成名,很快传遍了全军,特别是他所在的团,立即掀起了向柴云振学习的热潮。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柴云振所在的8连,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荣立集体特等功。在和平的年代里,这个连队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自己的光荣传统,被志愿军命名为“从严治军文明带兵的特功8连”。

当柴云振醒来时,已是躺在后方医院里。失去了半截手指,头部留下了24道伤疤,他不遗憾。不能打仗了,但不能躺着不动。在医院里,他不要医护人员的照顾,每天早起晚睡,做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帮助勤杂工洗绷带、药瓶,整天手脚不停。医护人员和伤员们,都深受感动,称赞这样的军人真有军人的风骨。

有关部门给柴云振评伤残等级时,只考虑了他的断指,而未考虑他由于脑震荡留下的后遗症。三等乙级残废的证书发到了他的手上,他没有争吵:“三等乙级就三等乙级。”

就这样,他回到了家乡,当回了一个农民。数十年中,他先后担任过乡长、生产队大队长、村主任,直到1983年辞去基层职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一粒粮,连当年补发的功臣粮,他也斤两未领,处处保持着英雄的本色。

2018年12月26日,这位战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的可敬老人安详离世,享年93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