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系筋膜的生理病理(有声)

 xyf4345 2019-11-03

肝系筋膜的生理病理 来自陈潮祖医学论坛 08:43

肝系筋膜的生理病理
 
《素问痿论》云:“肝主身之筋膜。”
 
肝系筋膜,包涵范围最广,大至骨肉筋腱,小至每一细胞,都是筋膜组成部分。《灵枢》经脉、经筋两篇与《素问调经论》都曾论过筋膜分布情况,加上三焦膜腠,可以说明筋膜无处不有,无处不包。三焦膜腠,在后言之,在此论述经脉、经筋、经隧,能使学者窥其全豹,显然很有必要。
 
《灵枢》经脉、经筋两篇,专门论述十二经脉、十二经筋,从何而起,从何而行,从何而止,由于内容甚多,不予细述。《素问调经论》谓:“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指出五脏是由肝系筋膜构成五条大小不同管道,将五腑连成五系,再由三焦将五系连成一体,上连于脑,而以脑为主宰,成为经脉、经筋、经隧弛张运动发号施令中枢。为了深入了解其中细节,再为剖析如下:
 
《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生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血气乃行”,即据皮肉筋脉生长先后次序及其作用言也。由于全身筋膜均由脑外筋膜延展而来,所以《灵枢》经脉、经筋两篇均谓心包为其心主。至于脑外筋膜本来就是五系元首,为何演变成为心包?究其根源,是因《灵》、《素》将脑之膜归属心系之后,才称脑为心包。为了说明脑在心系中的崇高地位,才称心包为其心主,代君行令。心包称为心主之理,不仅可从组织结构证明言之成理;从其生理、病理,也是持之有据。前言心包筋膜与其全身上下内外相连,头颅五官七窍筋膜,自然是从心包延展而来。耳能闻声,目能视物,是其心包接收外来音象之窗。心包根据视听传来信息,经过思虑,作出决断,而由心神之筋(经)传到全身,成为形随意动,发号施令中枢。
 
《内经》为了说明脑与心的关系,才将脑外膜络改称为心包络;为了说明协调五脏功能仍然是由心包主宰,才将心包称为心主,代君行令。为了说明脑与其他系统也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才将脑之筋膜分属肝系肝、胆、膻中(心包)三经,脑髓归属肾系。《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即是据此言也。所谓神明、谋虑、决断、喜乐、技巧,都是脑的思维活动表现,自然是与结构分属五经有关。由于心包所主经脉、经筋、经隧弛张运动,惟有归属肝系,才能统一论述筋膜一切生理病理,所以《素问痿论》才谓:“肝主身之筋膜。”所谓肝主筋膜,追本溯源,其实是指脑外筋膜言也。
 
筋膜病变,当从肝治。
 
《素问痿论》所论痿证,涉及皮肉脉筋骨,肺脾心肝肾各个方面,都是筋膜松弛病变,但因松弛是因气血津精虚滞所致,当以调理气血津精为主,不能专责于肝。《灵枢经筋》一篇,则是专论筋脉痉挛病变,十二经筋所有证象,都是筋脉挛急所致。其中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厥阴肝、手少阴心四经,则呈痉挛与偏瘫并见。追本溯源,偏废也是心包经脉痉挛,瘀血阻络、充血、溢血使然。所以筋膜废弛而瘫,痉挛而痛,古人皆称为风,而从肝治。其中筋脉痉挛病变最为多见。外寒侵体,因寒而呈挛急恒多;内伤七情,情志怫郁、激动而呈经脉紧张,亦复不少。《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是据此言其治也。

东汉医圣张仲景,遵循轩、歧之训,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涵盖伤寒、杂病两个部分。宋代将其分为《伤寒》、《金匮》二书。《伤寒论》的太阳篇,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其全篇提纲。恶寒,是言病因、病性为寒。脉浮,是言病位在表,卫气为御邪侵而浮于外,因此成为营卫不和。头项强痛,则言经脉因寒而挛,成为头项强痛。将桂枝汤列于群方之首,是用此方调和营卫,舒缓经脉,垂训后人,任何病变,都要审察经脉弛张,营卫虚滞,辨证论治,才无顾此失彼之虞。
 
肝主疏泄,与其肝主筋膜有关。
 
肝系经脉弛张变化,都会引起气血津液精疏泄失常。因为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乃是气血津液精升降出入之路。经隧痉挛,而呈肺系喘咳;心系心悸、心慌;脾系呕泻、腹痛,里急后重;肝系嘿嘿不欲食,月经时前时后,经行腹痛;肾系小便不利,小便失禁、男子遗精,女子梦交,俱为常见,都要兼治其肝。盖五脏经隧弛张、破损、增生,均会导致气血津液精疏泄失常,施治或用解痉,或用固涩,或用镇静,均从肝治故耳。
 
肝的疏泄异常,多因心神异常;心神异常,常因七情之变。盖肝系之筋,来自心包之筋故耳。
 
策划:张慧
播音:邵伟
编辑:李培

致谢感谢陈潮祖医学论坛的各位同仁为《中医治法与方剂》的录音制作所给予的资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