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金融化激活市场的神奇按钮

 博搜情感美文 2019-11-03

  《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两幅山水画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为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品种。这两幅画的发行价均为1元/份,分别发行了600万份和500万份,上市日即大涨100份之一。收盘时,《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的“股票”分别涨至17.16元和17.07元,不到两个月时间,都大涨了16倍以上,让股票市场的众多牛股都望尘莫及。艺术品份额化金融交易的大特点是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门槛,扩大了艺术品的投资者范围,也相对缩短了艺术品的投资周期,使得艺术品投资成为大众化的投资方式,但短期投机炒作的风险也大大地增加了。

  事实上,类似的尝试在国内并不是没有。2010年前后,多地文交所都推出过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但因为暗箱操作、规则不清等问题,演化为一场“财富的击鼓传花”,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秦谊告诉财经,另一方面,现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区块链,也可以运用到艺术品份额化的探索中。“这个市场还不够透明,参与者也不够多。具体做法,我们还需要去讨论,去尝试”。

  在艺术收藏领域,这样的故事不少见:藏家去世,艺术品的人蜂拥而至,藏家后人不清楚艺术品价值导致其被低价卖出,掮客赚得盆满钵满。对收藏家和艺术家来说,艺术品信托或许已经是刚需,但市场上,这种服务的供给非常少。“讨论的非常多,但落地的非常少。这里头的原因是,懂艺术的基本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艺术品”。

  对于行业发展的未来,以立法和政策法规的推动来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艺术金融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对于未来,与会专家都认为:未来的艺术品金融行业核心的是要对艺术本身的功能和保护功能,因为包括艺术品金融在内的艺术产业本身,归根到底还是从人对“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出发的,所以也希望它的终目的能适当地回归到这个出发点上来。艺术品金融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将成为历史的然趋势,这将对“美力经济”的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