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峻 :牵挂

 老鄧子 2019-11-03

国庆刚过,南方还燥热无比。晚饭后,与妻一起吹着空调窝在沙发上看新闻。突然,一则不经意的新闻同时揪住了两个人的心:“长春今早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一个千里之外的城市,原本与其他千千万万的城市一样,与自己所在的这座海滨小城并无多少纠葛。下雪就下雪了,起风就起风了,并不会在心里掀起多大的波澜。但是,所有的一切,在去年7月份后的一天全改变了。

一年前的那个暑假,一张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把长春——这座地处东北、陌生而遥远的城市和自己的喜怒哀乐紧紧地联结了起来。从此,这座城市的寒暑冷暖、阴晴变换就成了夫妻俩话里话外的头条新闻。

因为一个人,关注一座城。

儿子离家上学了,还不算太老的中年夫妻突然成了“空巢老人”。儿子在时匆忙、热闹的家庭仿佛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房间里的台灯还亮着,但灯下已经不见了儿子伏案复习的身影;墙角的哑铃还在,却已经没有人每天晚上再用它来锻炼了。

刚刚享受过几天“二人世界”的清静,妻子就迫不及待地建了个名为“一家人”的微信群,把老公、儿子都拉了进去。在这个群里,老妈永远是话题的撩起者:“今天干嘛呢”“最近忙不忙呀”“卡里还有钱吗”。老爸偶尔插几句话,发一些自认为与儿子专业有关的“前沿”信息,也不管微信那头的年轻人看不看。儿子最高冷,半天不回一句话;即使回了,也是惜字如金:“嗯”“没”“还行”,如此而已。

也急匆匆地加入了学院的家长群。在这个群里,几百个家长都自觉地隐去了自己的姓名、昵称,而一律以“××的爸爸”“××的妈妈”自称。在这里,没有尊卑、没有贵贱,大家都拥有同一个名字:“孩子的家长”。

开学初期,群里偶尔会有辅导员发一些孩子们军训的照片,马上就会在群里引起小小的轰动。大家不断地放大着照片,在一大堆穿着相同服装、戴着一样帽子的人群里一遍遍地寻找着自己最为关注的那个人的身影。找到的家长欢呼雀跃,“晒黑了”“变瘦了”地感叹个没完;没找到的家长要么还执着地在某个似是而非的身影上辨认着,要么强烈地要求辅导员明天一定要再多发些照片上来。

渐渐地,那些消息灵通的家长成了群里最受欢迎的人士。他(她)们会经常发布一些学校的活动或者孩子的信息。不管消息来源如何、可信程度怎样,都会象一颗石子丢进池塘,激起阵阵涟漪。大家围绕着每次的话题,或讨论、或感慨;或滔滔不绝、或潜水围观,但交流的中心永远是各自的孩子。

群里有家长,群外是孩子。

常常会感叹光阴如梭、岁月不居:仿佛就在昨天,我们也曾是父母牵挂的中心。那时的我们同样意气风发,奔赴远方,才不管身后注视的目光和不舍的挥别。偶尔寄出的简短家书就成了父母每次最大的期盼,我们所在的城市也曾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时光在不经意间流过,牵挂也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

走得再远,孩子们也走不出父母的关注;飞得再高,孩子们都飞不出父母的视线。也只有在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才深深地感受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背后那份沉沉的份量。或许,在牵挂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该把目光投向自己日见苍老的父母:给他们一声问候,陪他们一起聊聊。

亲情所系,无问西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