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相昀景观文化观察笔记(3):天坛祈年殿的设计理念

 文殊院士 2019-11-03

 邹相昀 景观文化观察笔记 推介(3)

天坛祈年殿的设计理念

——北京古建筑文化考察之一

文/邹相昀

如果有人问我,在北京古建筑群中美丽而独显特色的古代建筑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天坛祈年殿!

 第一次对天坛祈年殿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我在一本美术书上看到了一幅令我心动的建筑画。画中的祈年殿是一栋三层建筑,由三个同心圆组成,从第一层到第三层依次收紧变小。最让我着迷的是顶上的那个宝珠。西方教堂的顶上都是很尖锐的,直耸入云,显示出对于接近上天的迫切希望。相比之下,祈年殿宝珠形的顶则显得圆润,更为含蓄,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完全一致。

 今天,即3月21日,当我走进天坛公园时,我更是兴奋不已了,气势磅礴的祈年殿更显既陌生又亲切。

 祈年殿位于一个制高点,也就是天坛的北部,建在祈谷坛上层坛面正中,南向,前为祈年门,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改建改称为大亨殿。当时的三层檐为三色瓦,从上至下依次为蓝、黄、绿,分别代表昊天、皇帝和庶民。清乾隆十七年再次整修,将三层檐瓦都改为蓝色。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焚毁于雷火,次年开始重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完工。现在的祈年殿是1970年10月至1971年9月按雷火焚毁前重新修建的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大殿。

作为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物,它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上层檐下悬挂“祈年殿”飞龙华带匾,三层蓝色屋檐逐层向上收缩作伞状,殿顶莲花座上,安放着巨大的鎏金宝顶。

 祈年殿的外观如同天和地的连结,非常和谐。顶端以金黄色宝顶作终结,落雨时,雨水自屋顶层层滴下扩散,恍如天降甘霖、泽被苍生至神州大地这座建筑最高明之处,在于内部的木结构结合了年历的观念,以中央四根巨大金柱象征四季,撑起圆形藻井,而二十四根内外柱则分别代表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其总合之数又隐喻着二十四节气,正所谓“天人合一”之作。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四根龙柱象征四季,中圈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宿。

 最可称道的是,如此浩大的建筑却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相对于当今离不开钢筋水泥的大大小小现代建筑而言,这,简直就是奇迹!

祈年殿四面有阶梯向外延伸。置身此处的人们,犹如身处世界的一个顶峰。若论宏伟的建筑群,非故宫莫属。天安门前的华表,也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威严。然而,没有一个独立的建筑像祈年殿这般简约而精致,甚至是不可挑剔的完美。

 之前在绘画与图片中,我见到的是天坛优美的整体造型:精致的圆形,图案的对称美等等,都显示出十足的中国传统韵味。当我走近她亲近她的时候,我才发现她的每一部分都是那么的精细。外墙与内壁,柱子与横梁,其纹路富丽堂皇,各种各样的雕纹,加上缤纷眩目的色彩,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天坛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作为春天祈谷和秋季报享的祈求丰收之地的祈年殿,“敬天礼神”的总体设计理念,强调了以天为主的原则,突出了祭天的神圣与崇高,体现了天人对话的理想氛围,表现了古人对“天”的崇敬。

由于形状独特,含意深远,祈年殿早已成为北京城市的名片标识了。

今天,身处文化内涵极为深厚的祈年殿,人们无不留下了余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在陶醉其外形景观之奇特靓丽,感染其文化气息之浓烈的同时,不得不为前人那种超前的设计理念所折服!

2015年3月25日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