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55项)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名录(附简介)

 文殊院士 2019-11-03

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英文名称: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最多的世界遗产国家(55项)。


World Heritage

文化遗产(37)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庐山风景名胜区(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观)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明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遗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2016.7.15 世界文化遗产)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福建,2017.7.8 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浙江,2019.7.6 世界文化遗产)

双重遗产(4)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福建,1999.12 江西, 2017.7 [6]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7]

自然遗产(14)

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2003.7.2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遗址(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湖北神农架(湖北,2016.7.17 世界自然遗产)

青海可可西里(青海,2017.7.7 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贵州,2018.7.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江苏,2019.7.5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55项)

1.长城

2.敦煌莫高窟

3.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

4.秦始皇陵

5.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6.泰山

7.黄山

8.黄龙风景名胜区

9.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0.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1.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12.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

13.曲阜孔庙孔林及孔府

14.武当山古建筑群

15.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16.庐山国家公园

17.丽江古城

18.平遥古城

19.苏州古典园林

20.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21.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22.大足石刻

23.武夷山

24.龙门石窟

25.明清皇家陵寝

26.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

27.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28.云冈石窟

29.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30.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31.澳门历史城区

32.殷墟

3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35.开平碉楼及古村落

36.福建土楼

37.三清山国家公园

38.五台山

39.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40.中国丹霞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

43.澄江化石遗址

44.新疆天山

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46.大运河

47.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48.土司遗址

49.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50.湖北神农架

51.青海可可西里

52.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53.梵净山

54.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55.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55项,附图)

世界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加上5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我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三类。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附简介)

1、中国长城: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长城

2、莫高窟: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

3、北京和沈阳故宫:1987200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故宫

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兵马俑坑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兵马俑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北京猿人遗址

6、山东泰山: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包括泰山,岱庙和灵岩寺。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

7、黄山:1990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黄山

8、黄龙:1992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黄龙

9、九寨沟:1992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沟

10、武陵源:1992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区组成。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武陵源

11、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昭寺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罗布林卡于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达拉宫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布达拉宫前的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

12、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承德避暑山庄

13、曲阜孔庙孔府孔林: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曲阜三孔

14、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明代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

15、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 

16、庐山国家公园:1996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

17、丽江古城: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包括大研古镇、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黑龙潭。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

18、平遥古城: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平遥古城

19、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1997年苏州拙政园、环秀山庄、留园、网师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扩展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

20、北京天坛: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天坛

21、北京颐和园: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

22、大足石刻:199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大足石刻

23、武夷山:1999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市,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还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武夷山 

24、龙门石窟: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

25、明清皇家陵寝:20002003200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是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明清皇家陵寝遗产还包括了2003年扩展项目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明清皇陵

26、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 

27、安徽宏村、西递皖南古村落: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

△宏村

2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 

29、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三江并流 

30、吉林高句丽王城:200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在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高句丽王城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

△澳门历史城区

32、河南安阳殷墟:2006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 

3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大熊猫栖息地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之一,包含了最重要的岩溶地貌类型,包括塔状岩溶,尖顶岩溶和锥形岩溶地层。

△南方喀斯特 

35、开平碉楼及古村落:200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 

36、福建土楼:200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福建土楼 

37、三清山国家公园:2008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部,古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

△三清山 

38、山西五台山:200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共处的佛教道场。

△五台山 

39、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建筑,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周围,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古代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40、中国丹霞:2010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包括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中国丹霞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名胜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

△西湖 

42、元上都遗址:2012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遗址 

43、澄江化石遗址:2012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澄江化石遗址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现今地球上主要动物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澄江化石遗址 

44、新疆天山:2013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由博格达峰、巴音布鲁克、喀拉峻-库尔德宁、托木尔峰四部分组成,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

△天山 

45、云南红河哈尼梯田:201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

△哈尼梯田 

46、大运河:201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全长1794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

47、丝绸之路:201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长5000公里。它在公元前第二世纪和公元第一世纪之间形成,并一直使用到十六世纪,连接多个文明和促进深远的交流活动,包括贸易,宗教信仰,科学知识,技术创新,文化习俗和艺术等。

△丝绸之路 

48、湖南土司遗址:2015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土司制度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少数民族地区的王朝统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既保证国家统一的集权管理,又保留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土司遗址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有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湖南吐司遗址 

49、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陡峭的悬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左江花山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 

50、湖北神农架:2016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神农架位于中国中东部湖北省,这里有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大蝾螈、川金丝猴、云豹、金钱豹、亚洲黑熊等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神农架

51、青海可可西里:2017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可可西里 

52、福建鼓浪屿:201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 

53、贵州梵净山:2018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 

54、黄(渤)海候鸟栖息地:2018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55、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率极高,不仅世界遗产总数第一,而且质量上乘,每一处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项,附图)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

1、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4、蒙古族长调民歌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5、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8、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9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负责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2009年9月30日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格萨尔》史诗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5、花儿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即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的汉、回、藏、东乡、保安、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2007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6、新疆《玛纳斯》史诗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2009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17、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又称娘妈信俗、娘娘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使湄洲获得了一张世界名片。
18、蒙古族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19、福建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这是一门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也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宣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6、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7、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羌年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2008年6月7日,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申报的羌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8、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由浙江省和福建省联合申报。庆元县属申报的具体地区之一,另外还包括温州市泰顺县和福建省宁德市的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
2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口传心授,传授技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麦西热甫
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民文化传统的最为重要的承载者。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名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所谓参加是指在场者没有观众而全部是活动的参加者,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完整的麦西热甫活动包括一系列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杂技、口头文学、饮食及游戏。维吾尔木卡姆是此项活动中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它将歌唱、舞蹈和娱乐结合在了一起。于2010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31、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发展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它使具备水密隔舱的海轮建造成为可能。如果航行途中一两个船舱偶然受损,海水不会涌进其他船舱,而船也会继续漂浮。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在“师傅头”指挥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2010年11月15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中国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这门技术,那里依然使用这种技术编印谱牒。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3、中国针灸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10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34、京剧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5、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
伊玛堪是中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运用不同的唱腔表现人物和情节,多讲述部落征战、生活民俗以及赫哲族英雄降妖伏魔、抗击入侵者的故事。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7、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计划主要包括:采用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剧团培训等方式,培养木偶戏传承人;推进“木偶戏进校园、进社区”,普及木偶戏知识;编写木偶戏教材、普及读物,制作音像制品等。2012年12月4日于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上,成功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也实现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项目零的突破。
38、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中国是算盘的故乡。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为期6天的会议将审议近30个非遗申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珠算。
39、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英文名字为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40、藏医药浴法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藏医药浴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