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城一夏# 石家庄 蟋蟀王国

 悟痴 2019-11-03
   那年去石家庄藁城出差,晚饭后一身大汗,闷热难奈,便出去散步。距招待所两百多米处是该厂生活区,那有一个灯光广场,我们冲着灯光边走边聊,渐渐地,一阵此起彼伏的蟋蟀叫声直灌耳鼓,且越来越频,越来越响......
  蟋蟀,俗称蛐蛐,喜欢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里,听到“嘟儿-嘟儿”,尽管小心循声而去,叫声也会嘎然而止,明知就在脚下,可就是找不到,于是把草丛翻个遍,当然偶尔也会发现,但小心翼翼奋力扑扣时,它又一蹦三尺,常常一手泥一无所获,于是我以为那东西该是稀少又难捉呢。
  灯光广场东面是一片家属宿舍楼,周边则是一人多高密密扎扎的玉米地,快到广场时,竟发现许多蹦来蹦去的蟋蟀。
  仔细看,比印像中的个头大,且会短距离飞行,但远不如北京的机灵,走到跟前也不蹦,一捉一个准,十分开心。
  当地人说,这叫油胡噜,也是蟋蟀的一种,特别喜欢凑亮。果然华灯初放,不知又从哪儿呼啦啦地来了许多,且越聚越多,这儿钻,那儿爬,越是亮处越多,多得都叠成团。一会儿每个灯柱灯罩都变成了黑色,连我们的后背,肩上,头顶也是。
     整个广场像铺了一层黑色的地毯,我们也被这些小家伙团团包围,进不得出不得。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奇景一下惊呆了,竟兴奋地大叫起来,谁知一个正待作冲刺的油胡噜飞撞在门牙上--天哪!真冲进嘴里咋办!
  同行的李立刻紧张起来,吓得要返回,但此时哪还迈得开步呀,一脚下去,至少也要踩死五六只。无奈只好原地不动,傻呆呆地看着满眼的油胡噜。
     瞧吧,有找朋友的,有聊天的,有谈恋爱的,还有独自发呆的,不管干啥吧,始终都扯着嗓门大叫,好像还在招呼其它伙伴--快来呀,集合啦!
  朋友说,因厂区远离城市,方圆二三十里又是庄稼地,所以每逢夏季晚上,好追亮光的油胡噜都到这儿来。过去有人拿簸箕搓扫,一个时辰能扫一大兜,回去喂鸡鸭,后来生活区不让养家禽了,这些小东西也就泛滥成灾了。
  只见一些职工拿着蒲扇拎个板凳,找个背光处纳凉聊天,边说边拱赶。我们也想找地坐坐,但哪还有地儿呀,无奈这家伙一点不怕人,脚伸过去也不知躲,走吧,肯定又踩死不少。其实当地人挺厌烦这些油胡噜,不拍打死,也是不愿见那累累尸迹。
     此时放眼望去,整个广场瞬间成了它们的天地,震耳欲聋的嘟-嘟声,仿佛在疯狂地演奏一曲响彻云宵自唱自赏的音乐会,而我们都成了多余......
  回到招待所只觉房间处处有嘟-嘟声,吵得心烦意乱无法入睡。起身在卫生间打死三只,上床后仍叫声不断,于是在阳台又踩死两只,再躺下还是有叫声,一掀地毯,哇--一只油胡噜迅速跳出,但又不知蹦哪了?索性打开灯,才发现挺新的墙纸上竟有几处用鞋底拍死的尸痕,可见住的人不止我睡不着。
  既然如此,心也就静下来了,屋外的大合唱和屋内的独唱、重唱交相辉映,整整听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即收拾行李要求换房,服务员知我一夜未睡时,大笑起来:这有什么稀奇啊,那东西还没跳到床上和你一起睡呢,再说您到哪儿能听这不花钱的音乐会呀!换到哪都这样,听两宿就习惯了,也许您回家还睡不着呢。  
  第二天再路过灯光广场,举目望去,昨晚那铺天盖地,无比壮观的场面全不见了,只有马路上留下了两溜斑斑尸痕--我知道,那是夜行汽车的灯光又让它们误入了歧途,心中不禁又有点悲怜。

  前两年去涞源旅游,说起这大饱眼福的蟋蟀王国,大伙都挺感兴趣,非要绕道去看。但走到一半,就觉不对劲了,生活区又盖了许多楼,四周都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路边除一溜溜刷刷的大白杨,还有不少商铺旅店小摊,哪还有什么庄稼地呀,庄稼地没了,油胡噜自然也没了。再说了,即使现在还有庄稼,也没少打农药,那小东西更无藏身之地了。
  最遗憾的是,那时没手机,否则留下一些影像多好!
  总之,石家庄之夏虽没觉得多惬意,但在这儿却看过一个罕见的令人震憾的蟋蟀王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