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齐家平国 2019-11-03

以智谋杀人者,“二桃杀三士”算得一个典型案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此三子勇猛过人,有缚熊搏虎之力,但居功自傲,骄横难制,未免造成祸患,殃及君王社稷,国相晏子巧设计谋,分桃论功,引三士互争,成功除之。

晏子为何要杀“三士”?谁是藏在背后的凶手?“二桃杀三士”反映出哪些人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些事儿。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1.帝王之忌:“三士”被杀仅是因为对晏子不敬吗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根据书中记载,晏子和三勇士相遇,为表敬意,离得老远晏子就快步向前,但是一直等他走到跟前,三勇士大喇喇坐着毫不起身,鼻孔朝天,根本不鸟晏子。可能在他们眼里,自己身材高大,俊美勇猛,而晏子一介侏儒,三等残废,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无论晏子相貌如何,毕竟是一国之相,岂能受此侮辱。

晏子心中不快,跑到齐景公跟前告了一状:“公孙接等三人无君无父,不懂上下尊卑,日后必成大祸,是危国之器,不如早图之。”

从这里看出,“三士”被杀的原因是看见晏子“不起身”。

历史真的是这样子吗?难道晏子真是个气量狭窄、睚眦必较、有仇必报的小人?

晏子手下有名官员叫高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工作勤勤恳恳,从来不妄议长官的是非。到了年终考核,最被大家看好的高缭不仅没被升职,反而被免官。

此事让众人大惑不解。

晏子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缺点和过失,高缭在我手下干了三年,却从未指出过我的任何过错,要他何用?你们看到我的错误,要及时指出来,才能使我变得更完美啊!

晏子不仅没有刚愎自用、压制言论,反而鼓励属下多提意见,这怎能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呢?

一个气量狭窄的人,当出使楚国,被逼钻狗洞的时候,早就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了,焉有他的那份沉着冷静、睿智潇洒?

一个气量狭窄的人,焉能做到一国之相,受人尊敬,以贤名闻达于诸侯,甚至一代圣人孔子都敬重万分?

由此得知,如果仅是因为别人在他面前不起身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晏子就生出杀机,这是说不过去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三人以勇力著称,为御前保镖兼统兵将军,公孙接曾与猪虎搏斗,田开疆曾率兵退敌,古冶子曾奋不顾身救过齐景公的命。

不可谓不忠心。三人何罪之有?

此事说来话长。

前面,我在《孔子是文弱书生?你错了!实乃一员猛将也》说过,自周室倾颓,诸侯崛起,天下已成臣强主弱之势。

周礼已被弃之敝履、扫荡一空,君非君臣非臣,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完全一派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诸侯国完全不把顶头上司周室放在眼里,甚至后来大秦不费吹灰之力把周室灭掉。诸侯国内,臣子也往往不把国君放在眼里,比如鲁国,就由三桓把持朝政;三桓内,还被下属将军控制。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不仅不好带,主子往往会成为奴才的砧板之肉。

人心不古,社会风气大乱,不仅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各国国内也是纷乱不休,往往一夜之间,君王被臣子杀死,城头变幻大王旗。

据后人统计,齐国国君39位,臣子弑君12次;鲁国国君36位,臣子弑君5次;卫国国君43位,臣子弑君5次……

所以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治愈社会顽疾安定天下秩序的一剂良药,他一针见血地看破了症结所在,并非食古不化、迂腐空谈,从他“上任三月,鲁国大治”可见一斑,从后来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直忠实执行他的方针,也能证实。

但在当时,诸侯国礼崩乐坏,一方面贪图享乐自我放纵不愿再受拘束,一方面急功近利,重心放在抢地盘抢银子抢女人,谁会去关注思想道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之物呢?

言归正传。

齐国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到了后期君权已衰,至齐景公时期,田、鲍、高、栾四大家族兴起,其中以田氏家族最强。田氏不断收买民心,声望越来越高,百姓纷纷来投,“归之如流水”,逐渐威胁到齐国公室,齐景公的王位岌岌可危。

晏子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长此以往,齐国必将归于田氏。作为辅佐过三代君王的老臣,自然不希望田氏篡位的情况发生,千方百计制约田氏的扩张。

而三勇士之一,田开疆就是田氏家族的人,作为国君的保镖、护国将军,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遇事共进退,三人如果联合作反,更是无人能制。

对此,齐景公也是惴惴不安。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对主子来说,你只要拥有作反的能力就够了。

更何况,此三子恃功自傲,好勇斗狠,为所欲为,目无尊上,莫说晏子,就算齐景公,也未必放在眼里,如果不是礼遇有加,也难保不拔剑相向。

比如宋国勇士南宫长万,有一回宋闵公揭他伤疤,骂他当过俘虏,他当即作反弑君,引起宋国大乱。

武器虽强,倘若不受控制,那便成了凶器。

也就是晏婴所说的:“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危国之器也。”

祸患起于忽微,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三勇士虽然仅仅是见国相不起,没有礼节,但晏子这位智者却从这件事看到了将来的祸患,没有上下尊卑必铸大祸,勇力越大祸患越大。

所以,为了避免三勇士为田氏所用,防备作乱,此三人非杀不可。

几十年后,田氏代齐,充分证明晏子的担忧非是无的放矢,晏子的眼光是长远的,清醒的。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有勇力不是罪,不知进退、行事高调、招引帝王之嫉,那就离死不远了。

古往今来,如此例子不知凡几。

冤乎哉?不冤也。

2.文士之谋:杀人不见血的分桃之计

既然已确定了刺杀目标,大王直接一道指令不就结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嘛。

且慢,君叫臣死臣还真不会死,不仅不死,很可能反过来把君杀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弑君事件了。

前面我们说了,当时礼崩乐坏,孔子刚刚冒头,在列国到处碰壁,儒家文化还未盛行,臣子对君主还没有那么愚忠。就像现在在公司任职,看着老板不顺眼,要么直接怼过去,要么跳槽不伺候,哪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一直到汉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复洗脑之后,臣子才会膝盖一跪脖子一伸甘心就戮。

没关系,不听君令,还可以设鸿门宴嘛。预先埋伏五百刀斧手,三人一来,即可乱刀分尸。或者万箭齐发,射成刺猬。

可惜此事有风险,杀人需谨慎。三人个个都是万人敌的角儿,而且走到哪里都佩剑在身,杀人和反杀经验丰富,万一走脱一个,后患无穷。

因此,齐景公才说:“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虎狼凭爪牙杀人,匹夫靠拳脚杀人,刺客靠刀剑杀人,天子靠权威杀人。

只有文士,靠笔尖唇舌杀人,不动声色,无声无息,杀人不见血,取命于无形。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晏子,一代智者,机谋百变,焉能为此事难倒?自然早就料敌机先、胸有成竹。

晏子深知三勇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乃有勇无谋之辈耳,兼且争强好胜、意气用事,所以针对此项致命弱点,上上之策,莫如施用分化离间之策,使他们从内部瓦解,遂设下分桃论功之计。

为什么选取桃子呢?除了味道甘甜鲜美外,还是福寿的象征,在春秋时期应该属于流行的水果了,卫灵公就曾和宠臣弥子瑕共食一桃。

当然桃不桃不重要,没有桃子也可以梨子、杏子,重要的是“计功而分之”。充分体现了晏子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三勇士性格、功绩、勇力的全面深入了解。

此计若要成功,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在场合上:是在鲁昭公到齐国访问期间,国君在朝堂会晤,这是郑重的外交场合,一言一行皆能在国际闻名,此事至关重要。

在桃子数量上:必须数量不足,如此才能引起纷争。摘桃之前,晏子已经经过周密的计算,并肯定和齐景公进行了沟通,才能有现场完美的一唱一和。共摘取6个桃子,齐鲁两国国君必须有,往下就是两国相国假意推辞后各一个,正好剩下两个桃,难以满足三个人。

在性格上:晏婴之前肯定彻底摸清了三人的脾气秉性,公孙接、田开疆功劳小但是性子急,肯定会先拿;古冶子功劳大却性格沉稳,不会先拿,但却不甘受辱,如得不到桃,必起纷争。

在礼节上:三人莽夫一个,哪受过教育?虽然有兄弟情义,但无上下尊卑之理,也无长幼之礼,自大狂妄,都以为自己的功劳最高,“无与人同矣”。倘若能明白四岁小儿孔融让梨的道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

唉!玩脑筋急转弯,只能从三岁以下出题了。

至此,死亡陷阱已设好,只等三人来钻了。

3.名利之笼:囚尽天下豪杰

桃非桃,荣誉之争也。

顾颉刚在《国史讲话·春秋》中说过,当时“最典型的武士,把荣誉看得重过安全,把责任看得重过生命”。

我们再来强调一下当时的情境,齐鲁外交场合,面对齐鲁两国君臣,个人名誉尤为重要。

当齐景公下令“计功而分桃”的时刻,桃子已经不再是桃子,它代表着功劳、荣誉、地位。

谁愿意屈居人下呢?此三人又都是争强好胜之辈,何况在正式外交场合。得到桃子,意味着功劳被国君和众人认可,美名远扬。分不到桃子,意味着自己功劳小,勇力不足,不如他人,并且扬名国外,天下皆闻,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间?

晏子此计,堵塞了三人所有的退路。

本来牢不可破的一块坚冰出现了裂痕。三人此刻忘却了兄弟之谊,竞相凭功争桃。

公孙接抢先表功:我曾经干翻野猪和猛虎,为国除害,谁人能比!得意洋洋上前取桃。

田开疆紧随其后:我曾带兵打败敌军,保卫祖国,谁人能比!理直气壮上前取桃。

桃子已无,古冶子大怒:老子比你俩强多了!我曾下河杀鼋,救了国君的性命。此功盖天!你等速速把桃还来,否则老子宰了你们!一面说,一面拔剑相向。

一只桃子,令兄弟反目,晏子心机不可谓不高。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公孙接、田开疆一听,确实如此,功劳再大也比不上救国君,我俩武功也不如古冶子,就事论事,桃子该归古冶子。

怎么办呢?

两条路:或者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者把桃子交还。

我们兄弟向来情深意重,岂能为一个桃子自相残杀?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古冶子的三尺剑锋之前,让我们乖乖把到手的桃子放回去,岂不被世人看作害怕古冶子的胆小鬼?我们素来以勇力闻名,今日桃子一退,面目全无矣!

为理,我们还桃;为名,我们将以死明志。

于是,退还桃后,双双抹了脖子。

古冶子大惊,后悔莫及:兄弟三人死其二,唯我一人独活,是违背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啊!兄弟两人是因我炫耀功劳、出言侮辱而死,我是杀人凶手啊!我竟然做出这样不仁不义的事,不敢以死报之,是没勇气啊!兄弟二人虽死,确保全了名节,为世人称颂;我若活着,必被天下耻笑为胆小鬼。不行,我也得死!

于是,也抹了脖子。

事情悲壮而圆满地收官,晏子不费一兵一卒,除掉了威胁国君的心腹大患。

至此,元凶浮面,真相大白,三士所争者,名也。

杀此三人者,非桃也,亦非晏子也,实乃三人之名利心魔也。

结语

古往今来,世人所图者,不外“功名利禄”四字。

有的人想要成就不世功业,有的人想要名垂青史,有的想要家财亿万,有的想要高官厚禄。

无欲则刚,有欲则受制于人。

多少豪杰,羁縻于名利之笼,奴役于君王之手。

君主悬爵禄于上,士人相争相残于下,前赴后继,滔滔不绝,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始终不悔。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君王是永远的赢家。

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看你争我抢,头破血流,匍匐在地,山呼万岁,不禁暗笑: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end


参考资料:

《晏子春秋》

顾颉刚《国史讲话·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